分享

浅析古地名中的“天人合一”现象

 思明居士 2022-02-11
文章图片1

江西地名研究

摘要:

以星宿代指地域或以星宿名命地名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学上的一个具体体现。本文列举了东北地区的几处以天文星宿命名的古代地名对其中所反映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古地名;天文星宿;“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古代天文学说认为天上的某个星宿对应着地面上的某个区域就天文而言称为“分星”就地理而言称为“分野”。《周礼·春官》中就有“封域皆有分星”之说。著名的《滕王阁序》开篇便写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翼、轸皆为二十八宿之一其分野在古荆楚之地即唐代洪州(今南昌市)所处地区故称“星分翼轸”。显然这是以星宿代指地名。历史上也有许多地名是直接取自星宿名称即以星宿命名地名。笔者在对东北古代史的研究中发现仅东北地区就有不少古代地名是与星宿有关的其中既有以在本地分野的星宿命名的也有以不在本地分野的星宿命名的。下面就撷取几例试加以论述。

1、箕

箕为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之末宿。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即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的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七宿。其中东方七宿为:角、亢、氐、房、尾、箕。《诗经·小雅》中有“维南有箕不可以播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之句。关于箕的分野历代文献的记载大同小异。《史记·天官书》:“箕、尾为析木之津于辰在寅燕之分野。”《汉书·天文志》的记载更加精确一些:“尾、箕燕幽州乐浪入箕三度玄菟入箕六度。”乐浪郡治朝鲜县(今朝鲜平壤市)其辖境为今朝鲜半岛北部玄菟郡治初在沃沮县(今朝鲜咸兴)后迁至高句丽县(今新宾永陵)后又迁至今抚顺市劳动公园汉遗址。其辖境为辽宁东部。在《晋书·天文志》中只提到乐浪、玄菟二郡未提辽东、辽西等郡但实际上这些郡也都在箕宿的分野之中。《旧唐书·天文志》载:“尾、箕析木之次也其分野自渤海、河之北尽河间、诼郡、广阳国及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乐浪、玄菟。”《新唐书·天文志》的记载与此相同只是多了一个“东西郡”。通过上述文献对箕宿分野的记载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箕宿的分野区域即今河北省东部、辽宁省全境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箕”作为地名和族名早在商代就已出现甲骨卜辞中屡有“王其在”、“又老侯”等记载。《说文解字》中将“”释为“箕”。箕是商代的一个巨族也是一个封国。1976年在辽宁省喀左北洞村二号坑出土了一件商代方鼎内底正中铸有“侯亚文章图片2”的铭文从而证明了商代的箕侯封地就在辽西地区。如前所述辽西正处在箕宿分野区域之内“箕”字的由来必定与此有关。

武王克商之后箕侯的后裔箕子(姓子名胥余)离开殷都回到东北建立方国史称“箕氏朝鲜”。其地域初在古箕侯封地(即辽西大凌河流域)后迁到辽河以东并逐步缩至鸭绿江以东的朝鲜半岛北部。不论箕氏朝鲜地域怎样变化都没有越出箕宿的分野区域。

2、析木

析木为十二星次之一。地球沿黄道运行一周与月球公转轨道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都有一定部位于是将黄道周天三百六十度分为十二段名为十二官即十二星次其名曰: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文章图片3訾。每个星次分别对应着二十八宿中的二至三个星宿析木所对应的就是东方七宿中的尾、箕二宿。《晋书·天文志》载:“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属幽州。”可见析木的分野与上文所谈的箕宿相同。

析木作为地名最初出现在辽代。《辽史·地理志》“东京道辽阳府”条载:“析木县本汉望平县地渤海为花山县户一千。”同书“铜州”条又载:“铜州统县一析木县本汉望平县地渤海为花山县初隶东京后来属。”从这几条记载可知析木县同辽代许多州县一样也是由渤海国侨迁而来在渤海国时其原名应与十二星次之析木在此地分野有关。辽代铜州与其附郭析木县同在一地即今海城市东南的析木镇。至金代废铜州将析木县直接隶属于澄州(今海城)自元大德年间析木的县级建置被撤消但作为地名则一直沿用至今。

3、析津

“析津”即“析木之津”《国语·周下》有“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的记载。《左传·昭公八年》也有“岁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田。”的记载。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尔雅·释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汉津即银河古亦谓天河。”《十三经注疏》:“箕在东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析别水木以箕星为隔隔河津梁以渡故此岁在析木之津。”《史记·天官书》:“箕、尾为析木之津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可见析津的分野与析木、箕宿相同也是在幽燕之地。

辽圣宗升泰元年(1012年)将南京幽州改为析津府治所析津县(今北京市)。《辽史·地理志》:“析津县本晋蓟县改蓟北县城升泰元年更今名以燕野旅寅为析木之津故。”明确记载了“析津”之名确是源于析木之津。

4、房

房为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之第四宿有星四颗。《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心为明堂房为府曰天驷。索隐:《尔雅》云:'天驷房也。’《诗汜历枢》云:'房为天马主车驾。’”关于房宿的分野《汉书·天文志》载:“房、心豫州。”《晋书·天文志》也载:“房、心宋豫州。颖川入房一度汝南入房二度沛郡入房四度梁国入房五度。”可见房宿的分野在今河南省。但西汉时期在辽东郡却设置了房县对此《东北历史地理》认为:“辽东郡有房县按房县为前汉时辽东郡境接近大辽水(今辽河)下游的近海之县。其县名应取源于二十八宿'房’星。”关于房县的地理位置近年来学术界将其定在大洼县清水农场小盐滩村汉遗址本文也同意此说。通过房县之名的由来我们看到古代在对地名命名时不仅以分野对应之星宿命名也可以用不在本地分野的星宿来命名。

5、柳

柳宿也是二十八宿之一也称鹑火为南方朱鸟之第三宿有星八颗。《史记·天官书》载:“柳为鸟注主木草。索隐:案《汉书·天文志》注作,《尔雅》云:'鸟谓之柳。’孙炎云:',朱鸟之口柳其星聚也以注为柳星故主草木也。“这种将天文星宿与人间事物相联系的解释显然是牵强附会但古人坚信“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星宿与人间是一一对应的即“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关于柳宿的分野《晋书·天文志》载:“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旧唐书·天文志》也载:“古三周、郑、管、郐、东密、滑、焦、唐、申、邓皆鹑火分野也。”这里所列的地名大都分布在今陕西省东部、河南省西部及山西南部地区这些地区也就是柳宿的分野区域。

西汉时在辽西郡设柳城县其地位于今朝阳市南袁台子村古城。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带有“柳”字和“柳城”款的陶拍与瓦片在附近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中还发现刻有“酉城郡”字样的陶罐。从而证明该城在战国时为燕国的酉城西汉时改为柳城。之所以改为柳城我们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同房县之“房”一样“柳”也是二十八宿之一符合汉代盛行的“天人合一”观念。另一方面“柳”与“酉”是谐音故取名为柳城。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思想在《诗经》、《尚书》、《左传》、《国语》等商周时期文献中都有所反映它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着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即“天人感应”。在百家争鸣时期这一思想曾遭到很大冲击。在西汉时期封建统治强化和阴阳五行学说流行的背景下董仲舒又恢复并发展了“天人合一”思想并使之成为统治思想。在此后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这一思想始终居于统治地位。本文所列举的几处以天文星宿命名的古代地名正是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地理学上的具体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