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京剧院的由来是什么?

 昵称52576270 2022-02-11

 上海京剧院是影响遍及全国的艺术单位,它不仅在京剧艺术改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很大的成绩,而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和经济建设服务中有着光荣的历史。它主要由以下几支队伍所组成:

 第一支队伍,是华中实验剧团。它是由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行署主任李一氓同志亲自组建和领导的淮海实验剧团(它于一九四四年春在泗沭县裴圩成立,它的成员以干部、教师和青年学生为主体,如蒋馥、吴石坚、王莹、汤宜陶、何衣虹、周正、董战、吴耀、刘桂、流泽、丁瑶、左延忠、滕云、汤化葵、姜学虹等),加上方樵(艺名方金林)、陈震等少数京剧艺人组成,蒋馥和吴石坚先后担任团长,李维俊和沙维分任正、副政治指导员。

图片

周信芳演出《清风亭》与梅兰芳合影

 为了进行京剧改革和为抗日斗争服务,很多人刻苦学习京剧各项业务技能,并排演了大型新编京剧《九宫山》(反映李闯王的故事)。同时对《失空斩》《辕门斩子》《打渔杀家》《贺后骂殿》和《汤怀自刎》等一批传统戏进行加工演出。他们的足迹走遍苏北的盐阜、淮海两个根据地,並跨越洪泽湖到淮南地区新四军军部驻地黄花塘一带为军民演出。当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南京的汪伪警备第三师宣布起义时,剧团奉命在杨帆、吴石坚同志带领下奔赴六合地区迎接起义部队,接着奉命返回两淮,参加解放淮安的战地服务。

 苏皖边区政府建立后,剧团曾一度改名为苏皖实验剧团,这时又增加了蔺德海、刘孟德,顾乃锦、董叶等人员。一九四六年四月,华中局在淮阴召开华中宣传教育工作者大会后,成立了华中文化协会,由黄源、阿英同志分任正、副主任,当时划归华中文协领导的新安旅行团为团,实验剧团为二团,淮北苏堃同志领导的大众剧团为三团。在这期间实验剧团又排演了《风波亭》《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和《拳打镇关西》等新剧目。

 解放战争开始时,袁硕和、周正同志分任团长和指导员,即奉命带剧团到淮北前线为部队服务,涟水保卫战之后,转移到山东、鲁南一带为部队和当地军民演出。直到一九四七年一月奉命和山东省实验剧团合并。

 第二支队伍,是山东省实验剧团。这个剧团最初是在一九四一年冬由郯城一带京剧“祥”字辈科班的传祥风、王祥珍、孟祥元和马祥符、宋聚金等人在临沭县委领导下,组成的平剧研究社,到一九四二年夏天,划归滨海区党委领导之后,改名为滨海平剧团。这时演员增加了鲁南著名女文武老生崔碧云和文武旦角马瑞珍、武生马成等人。一九四二年秋和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合并,改名为山东实验剧团,内分话剧、京剧两个队,由朱星南同志担任闭长。此时成员大大増加,有从抗大调来的李林、张革非、阮若珊,又从鲁中宣传大队调来了赵剑秋、仇戴天、马杰等,还有刘知侠、张健强、王杰、姜立田等同志都在这个团工作过。

图片

言慧珠之《木兰从军》

 在剧目上,改编、排演了《童女斩蛇》《木兰从军》《八大锤》和《反徐州》等。抗日战争胜利后东省文化协会决定以京剧队为主扩建为山东省实验剧团,又增加了杨少楼、王连昌、桂英、陈桂龙、孙宝山、丁谷、李彤甫、孙联、李希等同志,此时由延安平剧研究院来山东的李纶同志担任团长。在剧目上新排演了《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等。此时剧团住临沂,而演出活动遍及鲁中南山区和平原,在鲁南大捷之后,一九四七年一月和北撤到山东华中实验剧团、山东省实验剧团合并。

 在蒋军全面进攻山东时,剧团奉命转移到胶台、莱阳等地,又吸收了孔庆辉、赵天进、王水奎等人参加。在胶东战争开始前,省文协领导决定由张革非、流泽二人去担任党政领导,带领剧团上前线,随十三纵队活动,为战地服务。在炮火连天,几天几夜的急行军中锻炼了每个人的意志,经过两个多月的战地奔波,渡过了黄河,到达渤海地区。

 第三支队伍,是渤海行署宣传队的京剧队,它是一九四四年秋天始,在河北乐陵县建立“海丰剧社”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参加的主要成员有王明照、邱云芳、刘延龄、赵金峰、秦延庆、邓连发等人。一九四五年秋,渤海一分区专署将各县的剧团集中名为“专署剧团”,此时成员又增加了孙希君、黄占堂、王奎泉等人。由于演员中很多人既会唱河北梆子又会唱皮簧戏,因此演出的剧目很多,如《铁弓缘》《秦琼观阵》和《九龙山》等梆子戏和京剧《钓金龟》《坐楼杀惜》和《杏花泪》等新戏。

 一九四六年夏,剧团改属渤海区行政公署领导,成为行署宣传队中一个平剧队,当时宣传队队长为张辛农同志,指导员为常萍同志。周玑璋同志在这时参加了平剧队的工作,根据李信和红娘子的故事编写了新剧目《小仓山》。此剧在为渤海地区的党、政、军、民演出之后,反映很好,因而受到华东局的传令嘉奖。

图片

吴素秋之《铁弓缘》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底,平剧队奉命和山东实验剧团合并,划归部队建制,属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领导,并定名为华东平剧团,由张革非担任团长,常萍、流泽分别担任正、副指导员,接着参加“三查三整”运动,然后随着解放成争反攻不断取得胜利,剧团在一九四八年七月随军南下。渡过黄河到达青州。在此期间,剧团排演了《黄泥岗》《打黄狼》《九件衣》等新剧目。当二、三野战部队在淮海战役获得歼敌大捷时,剧团奉命赶往徐州,此时冰天雪地,艰苦异常。剧团就在徐州、蚌埠、临淮关、明光一带连续地为部队庆功作慰问演出。

 一九四九年三月,剧团回到滕县休整,进行入城教育。此时常萍同志已调离,由王佩贞同志来团负责党的工作,周玑璋同志被任命为副团长。从此刷团由张革非、王佩贞、周玑璋、流泽等人带领随军南下。路经两淮稍事休息之后,于四月底经扬州、镇江渡江后到达丹阳,于五月廿五日深夜,剧团随军进入上海。

 华东平剧团进入上海后,先属市军管会文艺处领导,华东军政委员会建立之后,华东文化部不久就筹建了华东戏曲研究院,华东平剧团改名为华东实验京剧团,此时周玑璋、吕君分任正、副团长。

 第四支队伍,是三野文工三团(即娃娃剧团)。该团原是国民党驻盐城军队所属的京剧小科班,名叫建国剧团。一九四六年初,驻军宣布起义,这批小京剧演员从此参加了革命队伍。吴石坚同志被调去任团长,汤化葵同志为指导员。经整训,改名为娃娃剧团,后来划苏皖边区政府文教厅领导,这时阎鲁为团长。解放战争开始之后,剧团离开两淮,北撤山东,编入三野文工团建制,从此随军活动作战地演出,深受部队干部和战士的喜爱。行军时,有的战士背着他们走。这个团主要成员有王建华、韩建藻、王建如和蔺德海、刘梦德。此时苏堃同志担任团长。在上海解放后,上海夏声戏校的同学并入文其主要成员有齐英才、马科、梁斌、刘万选、罗通明等。到一九五三年上半年,这支队伍也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

图片

旧戏园戏码牌

 第五支队伍,是上海人民京剧团。这个团的建立从表面来看,是从一九五一年一月市文化局出资二亿八千万元购买大舞台班底而建立的,而实际上,其班底的酝酿过程是从一九四二年冬开始的。上海一批要求进步、积极从事京剧改革实践的同志如吕君樵、李瑞来、林鹏程、吕君武、李君玉、朱春霖、刘泽民、何毓如、曹寿春等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以举行艺友座谈会的方式,经常研讨有关京剧改革问题,并组织《信义村》的实验演出。他们早就渴望能有自己的剧团和剧场。上海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在自已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实现了这个愿望。为此文化局购买下大舞台,即派张革非为经理、林鹏程为后台主任,刘坤荣、何毓如为副主任,参加艺友座谈会活动的好多同志都在大舞台工作,邀请徐鸿培、李如春新谷莺来参加编演新的连台本戏三本《太平天国》。

 在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日,将前后台分开经营管理,以后台基本演员为基础,邀请了王熙春、李仲林、纪玉良、赵晓岚、王正屏等主要演员参加,正式建立上海人民京剧团,由流泽、林鹏程分任正副团长。一九五二年春节新戏,就是由周信芳处长(他当时是上海市文化局戏改处处长)和人民京剧团合作演出《闯王进京》(剧本是由流泽、何慢等人参照李一氓所著《九宫山》京剧本重新改编的)。不久,廿四军文工团京剧队的张洪奎、孟宪英、刘少春、刘金堂等同志转业到剧团来。接着排演新戏《黑旋风李逵》,此剧在大舞台连演三个月,卖座不衰。王正屏也由此戏而一举成名。

 随后又接连排演了《李逵与燕青》和《吴用智赚华州》等水浒故事戏,还排演了全本“梁祝”,由王熙春和黄正勤主演。并在一九五三年一月带着《黑旋风李逵》和“梁祝”中《十八相送》一段赴北京为全国政协会议演出。

 一九五三年三月开始,由林鹏程带领李桐森、张洪奎等同志和华东实验京剧团张美娟等同志合组一个演出队到朝鲜为志愿军作战地服务演出。在朝鲜停战之后,全团大部分人员由流泽带领参加第三次慰问团,到上甘岭一带的三八线上为志愿军演出。在建团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唐韵笙、李玉茹、曹慧麟、孙正阳、张世兰等人都应邀来团合作演出过。所演出的剧目大都是新编的或者是经过整理加工的传统剧目。

 上海京剧院是由这五支队伍汇集起来的,真可算是来自五湖四海,这些队伍都有着光荣的战斗历史,有着进行京剧改革和艺术实践的丰富经验,有着革命的优良传统和团结协作的好作风,这些好的传统和作风,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改革和振兴京剧都是必不可少的。

(《上海戏曲史料荟萃》三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