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春节回家后遭遇的那些大型社死现场

 徐润秋nlxepzt1 2022-02-12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一度人    编辑:学妹

新春佳节,即便是绝大部分平日里努力搬砖的博士生们也都纷纷回家过年了,享受这难得逃离科研的“喘息”时间。此处为假期留校的博士掬一把同情泪,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主要就靠你们了。

虽说,吃了睡、睡了吃的混吃等死咸鱼日子很让人上头、心宽体胖并直呼过瘾,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幸福快乐是单薄的

在博士生们难得的年度休养生息之际,总会有那么一群人,以毫不见外的灵魂提问,让平时把【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data.】奉为交流准则的博士生的你,频频陷入尴尬、沉思、不解、无奈、崩溃等emo情绪的大海里无法自拔,甚至在寂静的深夜里忍不住泪流满面……

没错,他们就是中国亲戚。俗话说:“和亲戚相处,是一门学问,走得太远,关系会淡,走得太近,恩怨是非就多了。”

能完整参与科研的博士的最大痛苦,莫过于发现“才”与“财”并不能划等号。没有比中国博士生再苦逼的职业了,月薪2000块不到,养活不了自己,科研成果输出要求高。从经济角度来看,博士阶段产出的科研成果经济价值很低。直白地说,看不到养活自己的希望。

除了部分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优渥的博士生,大多数一代博士是家里目前为止唯一到达这一层次的人,这就决定了,大部分亲戚们不懂科研、不懂学术。又不能像英国人开口谈天气,他们往往将你拉到他们津津乐道的物质层面(房、车、工资……)进行降维打击,搭配上过年的节日气氛,现场往往令人又气又笑。

那么,春节期间,居家博士会经历哪些来自亲戚的社死评价,让我们盘点一下,这些“热心”亲戚们的扎心评价。







扎心时刻一:博士都能挣大钱







目前社会的主流歧视链是以变现能力为逻辑的。无论任何人,只要变现能力弱,往往都会受到歧视;变现能力强的人,即使受教育程度不高,也能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摘掉土大款的帽子。而戴着“最高学历”的耀眼高帽,毕业却即将面对失业的广大博士生们,无疑会成为亲戚爱评头论足的对象。

在村头王大爷的认知里,他在上海从事健身销售的小儿子(高中辍学)每个月都月入过万了,那博士的你怎么地也得是轻轻松松月入3万的存在。但当他拐弯抹角打探到你每个月只有几千块的“低保”时,出于对你爸妈的礼貌和尊重,虽然他表面上笑呵呵地说“以后肯定能赚大钱”,一转头却到处晃悠,乐此不疲地把“村里XX家的儿子是博士,但也挣不到什么钱,读那么多书没什么用……”的家门口版“读书无用论”以不同的版本传播到隔壁几个村庄。







扎心时刻二:博士找不到对象







由于长辈亲戚们成长的时代背景、接受的社会观念和当今差异较大,他们的婚恋观与当代年轻人往往存在“时空断裂”。

“年龄大了不好找对象哟”、“年龄大了不好生孩子哦”、“生孩子晚,父母就带不动了啊”、“儿女双全才是对我的孝顺哈”等唠叨不管是茶余饭后还是摆上桌面,作为催婚重点对象的大龄单身博士,都是春节期间亲戚们的重点关爱。

博士生科研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加上长期呆在学校,心思纯敏,渴求心意相同的爱情,婚姻暂时搁置是正常现象,但急坏了家乡的催婚大队。

当遇到亲戚的无理言论时,广大博士生们往往碍于亲戚情面,选择默默笑而不语。但压力和情绪的压抑容易滋生抑郁,在此为大家准备对答话术模板,可自行修改使用。

我知道您的好心,说实话,如果我毕业去企业工作,每个月3-5万就是撒撒水了,对了,听说您儿子小王今年刚本科毕业,工作找的怎么样啊?每月工资多少啊?最近市场行情可是不太好!王叔您怎么不说话了!

不结婚是暂时没工作嘛,积蓄不多,现在结婚房啊、车啊的,如果您愿意借我100W,我今年就订婚,您看怎么样?哎,您别走啊!







扎心时刻三:

博士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在大多亲戚朋友眼里,博士是这样一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博士是最高学历的代表,博士应该是万能的。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农村,这种认知更是根深蒂固。于是乎出现了下下面的对话:

李大爷:小张啊,过完年我想去深圳打工,从我们家到深圳多远啊?我:具体我不知道,我百度地图给你查查。

李大爷:你可是博士,这都不知道吗?老师怎么教的!

王婶:小张啊,我家今年想试试种点东西卖一卖,你说种啥好能挣钱啊。

我:王婶啊,这个不好说,我不太懂种植业啊!

王婶:你不是博士嘛,种什么卖钱你都不知道啊?

可是,可是,我是个教育学博士啊。






扎心时刻四:博士数学呱呱叫







在很多人眼里,经历本硕的博士,基础学科自然是丝毫不差,比如数学。应该是题题都会,甚至经常会被和高中数学老师一比高下,在他们眼里,高三数学老师大多是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你博士你当然比他厉害了。于是乎下面的画面丝毫不奇怪:

王阿姐:老弟啊,你暑假回来家帮我妹补习一下高中数学吧,下学期就是高三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

我:阿姐,我是学文科的,大学以后基本没怎么碰过数学,好多东西都忘的差不多了,还是让小妹去参加一下补习班吧。

王阿姐:你不是博士嘛,博士不应该数学都好吗?他们数学老师还没你学历搞呢!

我:。。。。。

本条也可广泛适用于英语/教育/文学等文科博士……呱呱叫的扎心评价。







扎心时刻五:博士要做家中表率







博士大多年纪不小,在亲戚长辈眼中,又是高素质人群,理当成为家中年轻一辈的表率。既能待人接物游刃有余,将上通长辈下通小朋友、亲朋社交打理的交口称赞。

但现实往往是,博士生可能是不爱出门、不爱交际、不爱健身的宅男,也可能是迷恋二次元、B站舞蹈区、游戏直播的重度网瘾患者。因而,春节期间,当面临家中长辈对读书人儒雅风度与沉稳气度(其实并不存在)的期待,拉开房门却发现博士正带着自家孩子一通开黑,那瞬间表情可想而知。

婶婶:你抽空给你表弟讲讲多念书,让他收收心,别天天只知道在那里捣鼓直播啥的。

我:没啥经验啊,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还是别读博了吧。

表弟:哥,快进来,五黑。

我:等我配个符文。

婶婶:……







扎心时刻六:

博士约等于书呆子(不懂人情世故)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种经历,就是如果只知道天天看书不爱出门,看到入迷还听不到别人说话会被称为“书呆子”,意思就是智商低、脑子不灵活、死读书。如果碰巧你的家庭周围除了你没啥博士,你也容易喜提这个称呼。

加上部分博士遇到亲戚的社死评论,也会拒绝和怼人,讲究尊敬有序的亲戚更容易把博士评价为不懂人情世故的“书呆子”

酒桌上喝嗨了的亲戚们:大博士,给我们讲讲你在学校里研究的是个啥。

我:好哇。就是高分子材料balabala(被打断)

酒桌上喝嗨了的亲戚们:说啥呢,听起来唬人的很,能赚不少钱吧?

我:这个主要是基础研究,主要是为产业服务的,balabala.....

酒桌上喝嗨了的亲戚们:这孩子是不是读书读傻了,不能挣钱的专业还读博士干个啥。

我:瞬间石化。

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往往习惯套用社会主流评价标准进行判断,亲戚们对博士的刻板印象大多也是源于此。加上大部分博士的耐受阈值非常高,即使是春节期间遭受到亲戚们的扎心评价,也往往一笑了之,佛系面对。

绝大部分的博士生,大多已是三十而立年纪,更倾向于把博士当做是一份普通职业看待。博士是种身份,是标签,但大多时候,只是普通生活中的普通人,也希望大家早日减少对博士的偏差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