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印石, 以及封门青。

 小藏身馆 2022-02-13
一直以来,印石只有三种。
  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与昌化石。小时候我学印的时候,挑选石料须知中,特别有一条,就是不要被内蒙巴林石鱼目混珠。因为巴林石石质不佳,石钉——石质中成点、线分布的极硬的杂质,刻刀难以冲过,或者改切刀侥幸切断石钉,或者整体崩坏不堪再用——甚多。不想十几年过去,因为其他名石原料愈发稀少,以至巴林石也厕身名石之列。但是我因为旧有的成见,再好的巴林石也是不屑一顾的。

  石料以其产地命名,但并不意味着只要出自该地的石料都是名石。现在的商人只论产地,不论其他,比如只要产自寿山的石料便索要天价,这是最常用的坑人手法。而事实上,相同产地的石料,因为坑口不同,石料的品性不同,价值相差称之为云泥之别,丝毫也不为过。
  印石石料也是一种矿藏,有石脉,坑口就是为开采这些石脉所开凿,也代指石料的具体产地。以寿山石为例,坑口分山坑水坑与田坑。较易理解的例子是,就像和阗玉石中的山料与山流水料。一些原本在山坑中的石料因为分化而落入水中,经过反复冲刷,最后沉积在农人田中。寿山田坑料中,一种有萝卜皮纹的黄色石料,被称为“田黄”。这是印石中唯一的帝王,所以帝王的印玺,除却金玉之外,能够垂青的石料也只有田黄一种。古时称其价值“一两田黄一两金”,而现在一两田黄十两金也是有价无货。不为一般人所知的是,寿山田坑中还有田白石与田红石,更为罕见的是,还有三种颜色的田坑石共生一体的,一方石料上兼有田黄、田白、田红三种颜色,俗称“刘关张”,这种石料我从来没有在拍卖会上见过,不知道价值几许。
  昌化石中,最名贵的品种是鸡血石。鸡血石,仅指浙江昌化石中夹有色如鸡血石质的石料,现在商人把其他石料比如巴林石中也含有红色石质的石料称为鸡血石以售高价,这又是奸商伎俩,就像不是改姓个“爱新觉罗”就能自称“格格”一样,祖宗没有那身贵胄的血统,想当然地攀高枝儿平白让人笑话。
  相较来说,青田石不比寿山昌化,中没有大家耳熟能说的名石。灯光冻与鱼脑冻虽然同样罕见与昂贵,但是却没有田黄与鸡血那样的噱头。

  可是在印人实用的世界里,无疑青田石是最好的。当然,成为海内闻名的大篆刻家以后,非名石不刻,甚至田黄也会时常过手,那毕竟是少数。
  从刀的触感——这只有印工才能体会,刀刻石料的手感——而言,青田石的可塑性极佳。最适宜普遍的冲刀刻印,发力一刀冲去,刀外侧可以得到绝无迟疑的锋利线条。寿山石石料最软,是不易发力的,而且如田黄之类,无论雕钮还是刻印面,都力求最小的损耗,毕竟那是以重量计值的宝贝,所以寿山石最宜细碎的切刀。至于昌化石,糯而粘刀,而且石钉也是不少,所以也宜细切。
  能够大刀阔斧的,只有青田。而且同样也能精雕细琢,印工怎能不爱?

  小时候刻印,家里人觉得是不务正业,毫不支持之外还全力打压,所以也没有什么钱能用在石料上。买最便宜的青田山料,几毛几块钱一方的劣制青田石,因为以炸药开山开采,所以石料中总是会有些裂纹,如果在印面上,一刀至此,多半会沿石缝崩裂一大块的。只好在几毛几块钱的石料中挑来选去,很是有些艰难度日的苦楚。



  那时一位朋友去上海,买回来几方极普通的但在我心中已经算是极好的冻石边角料,送我一方,我细心的为自己刻了一方自用印,欢喜难以自已。
  大学毕业不再刻印,十四岁到二十二岁的八年功夫就那么平白的弃之如蔽履了。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圈IT民工做下来,最后还会绕回到这个圈子。零五年开始做艺术品经济,曾经的一切忽然又扑回眼前,而且全是最好的。最好的书画家,那些曾经只能在报纸杂志上见到的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书画家们,忽然纷至沓来,彼此坐在一处称兄道弟。
  还有最好的文房用具,有石眼的端砚,民国的老徽墨,湖州定制的兼毫笔,红星厂特供的宣纸甚至也有老纸,当然还有许多印料。从青田直接找到的老砊——过去开采出的石料——分切而成的印石,是为给最著名的篆刻家刻印而准备的。
  全部是顶好的,没有杂质,没有裂纹的封门青。

  封门,是青田一处坑田的名称。也作风门、枫门。光绪《青田县志》载:“枫门洞在县东廿五里,岩穴深广,可容百余人,出冻石温润如玉。中有五塘,其水冬夏不竭,莫知其源,听之全然有声,石产塘中者尤佳,士人呼为五塘冻石云。”
  这封门洞中所产的印石,色如那绿色的鸭蛋壳,质地则如青玉,略微透光。手感也如玉石,唯一不同的就是刀下的感觉,可以用“随心随刀”形容,如果刻不好封门青的印人,那必然是连入门还有万里之遥的蠢材。



  问题在于,青田石中,即便不是封门青,也有许多坑口的石料石质与其类似,青色微冻。毕竟产地相距不远,石质自然也不会别如云泥。所以究竟是不是产自封门洞的封门青,这有些玄之又玄,如果石质仿佛,又怎么能看出究竟产自何坑何洞?
  封门青以青色最佳,但颜色也有偏黄与偏白的两种。我大约有十方可能是封门清也可能不是的青田石。而且几方有杂质,但是那些杂质却也正是我收藏的原因,有别致趣味的杂质,仿佛脸谱上的油彩,浓妆淡抹。其实杂质只要不在印面上,是不影响刻制的,若是从实用角度上而言,倒也无妨。



  这五方是真正的封门青。
  因为可以溯源,便是直接去温州青田拿到的石料,分切而成,“老坑新工”。这批石料是为某位篆刻大家准备,他的元朱文印章冠绝当代。刻制元朱文印章,印面以大为好,可以恣意舒展,所以几方印面较小的印石,便被我经手截留。
  是没有瑕疵的封门青,温润如玉,或者说,像是绿巨人的凝脂吧。灯下摩挲,心中会升腾起冲淡的喜悦。
  喜悦之所以被冲淡,是因为想起自己刻印的岁月,居然刀下没有一方真正的封门青。如今对刀下各种触觉的体验,只是来自于没有下文的试刀。
  所以忽然想到,我的刻刀还在那里。手下的感觉还在,前年忽然答应一位朋友的委托,刻印一方,匆忙上阵,居然也还可用。
  十六岁的时候,我有了第一份润格,虽然还没有赚着一方封门青。回头再拟一份润格鬻印吧,只是还没有想好索要些什么。钱财罢了,其他还想要些什么呢?
  还得等价,又不能让人觉得物非所值,比如我说,你能让我再回到那些灯下刻印的岁月里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