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作品‖ 尿色异常辨疾病 文/王金山

 山东精短文学 2022-02-13

尿色异常辨疾病

     文/王金山


作者简介:
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最近,医师网上有个小幽默,说一位实习医生将病人的主诉写成“尿尿尿不出尿”,被带教老师发在网上炫耀。6个字的主诉,竟有4个“尿”字,且词义均不同,可见中国汉字的魅力以及诡谲多变。
那是2006年的事了,一天,笔者随几位记者去采访,一位姓李的老记者从厕所出来后,面色发白。笔者问缘故,他紧张地说:“王医生,我怎么发现小便带血……”“疼痛吗?”我也紧张地问。“不,不痛!”李记者声音都发颤了。
“无痛性血尿?可不是好现象哟!”我心里在嘀咕,嘴上却安慰李记者,“没事没事,在没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紧张。”
我又详细地问了问他过去的一些病史,一再嘱咐他尽快到我们医院检查,遗憾的是,李记者“讳疾忌医”,害怕查出什么问题来,只到我们逼着他来检查,他才不情愿地接受。结果,竟是前列腺癌,立即住进了医院。
由此可见,如果发现自己的尿色异常,就应考虑一系列疾病。
现在,我就来谈谈“尿液”这个话题。
先从正常尿说起。
正常新鲜尿液为透明、琥珀黄色的液体,随尿量多少,颜色有深有淡。天冷时多清澈,天热时多黄色;饮水多,可为白色;饮水过少,尿液可为黄色;这与出汗和饮水多少有关,但也可以随着饮食而变化。如摄入偏酸性饮食时,尿色则深;如饮食偏碱,其尿色则多淡。有时口服几片核黄素,尿色也会呈现深黄色。等等。像这些尿色变化是极为短暂的,可以很快自行恢复。又如在冷天里,儿童容易发生米汤样或白色尿,把尿搁置一会儿则沉淀,加热后则清澈,此系生理性盐类尿,只要多饮些水,尿色即可正常。由此可见,尿液色的变化主要与尿中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尿红质、卟啉等有关。
颜色的变化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意义。若排出尿后渐出现混浊,一般为盐类结晶析出,无临床意义。若排出新鲜尿即混浊,而且呈云雾状浑浊,一般为尿中细胞增加,可能有炎症。如灰白色云雾状浑浊,常见于脓尿;浓茶样深黄色,且泡沫亦呈黄色为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另外,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等等。
尿色异常是病变的信号,尤其是发生了红色尿,更是不能忽视。
现在重点说说红色尿。
红色尿,有血尿、血红蛋白尿和紫质尿之分。
血尿,即尿中带血。一般来说,尿内红细胞>0~3/HP时就叫血尿。尿液中红细胞量很多,呈红色,甚至有血块,叫肉眼血尿。量少,要用显微镜才能辨别出来,叫镜下血尿。尿中有大量红细胞,不一定要用显微镜检查,只要放在玻璃瓶中静置几小时,就可以见到瓶底有一层红色沉淀。
当尿液中混有血液时可呈现红色,有的血尿肉眼难于看出,而在显微镜下可查出红细胞。一般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肉眼血尿。红茶样或酱油样色常见于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常常发生在疟疾、溶血性输血反应等,也有人吃新鲜蚕豆时出现血红蛋白尿,这是因为有些人体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所以出现蚕豆病,这些都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引起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之后,造成血浆内的血红蛋白含量超过了一定量。紫质尿多见于铅中毒病人,是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遭遇障碍,而产生大量紫质。紫质尿的颜色像葡萄酒一样,容易识别。
红细胞是不能通过血管壁的,尿中有红细胞说明血管壁有破损。所以,从肾小球、肾小管、肾盂、输尿管,到膀胱、前列腺以至尿道,任何部分发生炎症、出血,都可以出现红细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血尿。
原发性血尿是极为罕见的,大多因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连合质存在缺陷,导致微血管渗透性增高,从而发生血尿。
出现血尿是很多疾病的早期信号。
据医学科学证明及有关专家的临床经验,一般而言,如果在不排尿时就有血液从尿道口滴出,或血尿出现的尿液的前半部分,可以确定出血的部位是前尿道。若为尿液后半部分出血或尿终有血,则多来自后尿道或膀胱颈部。如果全程尿液都有血,病变部位常在膀胱以上。
至于血尿的原因,可从血尿是否伴有其它症状综合分析。引起血尿的常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即中老年人如果发生无痛性血尿,首先要考虑到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无论是肾、输尿管还是尿道部位的肿瘤,无痛性血尿常是唯一的早期症状。这种血尿虽然可不经治疗而消失,但过一段时期,往往由于肿瘤表面的小血管遭到破裂而又出现血尿。这种无症状且间断性血尿,是泌尿系统肿瘤所特有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其次就是尿路结石伴有的疼痛性血尿,多发生在活动之后,可根据疼痛部位、性质来判断结石部位,亦可通过X线摄片来诊断。膀胱结石多为终末血尿,并有尿痛、尿频、排尿困难或尿液中断等症状。肾脏结石常伴有腰痛,并发感染时,除出现血尿外,有时还会发生脓尿。输尿管结石发生血尿时常有肾绞痛,亦可伴发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症状。还有,有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可出现血尿,常伴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并在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下腹部有下坠感,在老年妇女可能为急性膀胱炎或尿道炎。而在老年男性则多为急性前列腺炎所致。肾炎多见于幼儿及青少年,可出现全程性血尿,并有少尿及浮肿、血压升高等症状。另外,有不少全身性疾病亦可引起血尿。如血液及出血性疾病中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等。泌尿系外伤也会出现血尿,有时为相当严重的血尿。
还有一种血尿,有人称为运动后血尿。这种血尿的病因尚不太清楚,大都认为是训练或运动过度,肾脏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肾血流量减少,氧气供应暂时不足,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到尿液中,于是发生了运动性血尿。由于这种血尿并无肾脏的器质性损害和全身病变,所以一般无需处理,最要紧的就是一定要注意卧床休息几天,别再加大运动量了。当然,也可吃点中药如补中益气丸加云南白药等。
当然,如果肉眼看不到的血尿,通过化验则能检验出来,如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尿隐血试验阳性等等。送尿标本时,您还得注意,是否正处于月经期,因为女性月经期的月经可混入尿中,造成假血尿。其二,有过肾炎病史,突然检出大量红细胞,可能是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其三,没有疼痛而出现肉眼血尿,时发时停,一次比一次重,要警惕癌症,虽然文前已交代过,但在这里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其四,在肾绞痛时出现血尿,很可能是尿路结石,虽然文前也强调过。其五,镜下血尿连续出现,应进一步检查,判断是否为肾结核早期。其六,您最近是否正在服药,如氨基比林、酚酞、苯琥胺、苯妥英钠、利福平、大黄、芦荟、山道年、番泻叶等,或送检的尿瓶是否纯净等等,均能使尿液变成红色。
有一种特殊情况值得注意,尿呈红色或暗红色,但尿检时却检查不出红细胞,联苯胺试验阳性,这很可能是一种溶血现象,如输错了血,或者药物中毒等等。当然,要与红色的无定形尿酸盐沉淀加以区别。
总之,血尿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
下面再说说其它几种尿色的异常以及可能引起的一些病变。
黄褐色尿    应区分是胆红素尿还是尿胆元尿。胆红素尿常常因肝内或肝外的胆道被炎症、肿瘤、结石堵塞,引起胆红素钠进入体循环。当胆红素钠超过一定量时,则发生胆红素尿。尿胆元尿常常因肝脏损伤,引起肠内吸收尿胆元增加,进入小便则发生尿胆元尿。或者是溶血性贫血病人,因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后,使大量尿胆元经肠壁吸收进入门静脉循环,由于肝脏不能把过多的尿胆元变成胆红素,也发生尿胆元尿。
蓝色尿    首先考虑有何服药史,如服用利尿剂氨苯喋啶以及大量水杨酸及注射亚甲兰针剂都可以出现蓝色尿,但药性过后可自行恢复。当然,胆红素尿被搁置时间过长后,发生氧化作用,也可使尿液变为蓝色。
白色尿    最为多见的是丝虫病所引起的乳糜尿。因乳糜池近端的乳糜性淋巴管曲张、破裂,使乳糜流进尿路,则发生乳糜尿。罕见的是尿路发生严重感染,当大量脓液排出时,小便就呈乳白色。
黑色尿    又称暗褐色尿,见于服来苏儿自杀的人,因来苏儿中含有酚,酚在人体内部分氧化为对苯二酚和儿茶素,从小便排出,尿静置片刻则成为黑色尿。还有如黑色素瘤病人,因体内黑色尿素增多,使血中黑色素被肝脏还原为黑素元,经氧化后则成为黑素,所以,黑色素瘤病人的小便,稍微静置片刻,也都是黑色尿。
最后要交代的是,服用某些药物可使尿液出现不同的颜色改变。如服用黄连素、核黄素、复合维生素B、四环素等,尿液可变成黄色;服用利服平、磺胺嘧啶及含大黄类制剂等,尿液可呈橙黄色;服用氯喹、痢特灵,可使尿液呈棕色;服用消炎痛、亚甲蓝,可使尿液变成绿色;服用维酶素,尿液呈荧光黄绿色;服用氨苯喋啶,尿液呈显淡蓝色荧光;服用呋喃坦啶、伯氨喹啉、扑疟喹啉、磺胺类,能使尿液变成赤黄或棕色;服用甲硝唑、甲基多巴、酚类,可使尿液呈暗黑色;服用奎宁,可使尿液变成棕黑色。
发现尿液变色,不要惊慌,首先要注意分析最近是否服用或食用过易致尿液变色的药物或食物,若非药物或食物所致,则应考虑到疾病的可能,应及时上医院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原载河南《婚育与健康》杂志2001年9期、上海《康复》杂志2003年2期、北京《药物与人》杂志2013年3期)


山东精短文学编辑部 
总编:张巧梅
执行主编: 李洪菊 潘杰 卢健生 周克
总审: 王焕东
副主编:尹延哲    陈雅萍 

本平台签约作家名单

宋欣  杨瑞雪  朱绪厚  程阳辉 侯秀莲 赣一鸥  李雅芳

更多签约作家陆续添加中……


  

优秀平台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