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顽固性痛风伴全身低热,中医咋用西河柳一药治疗?值得收藏

 ibme43 2022-02-13
文章图片1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540期

痛风初期不积极或有效治疗,迁延十来年,大多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痛风

很多痛风初期的患者,因为痛风不是频发发作,甚至有的人有了痛风后彻底改善以前不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体内尿酸控制得还算可以,但依然处于超过饱和度水平,这会延缓和减少痛风发作次数,甚至两三年都不发作一次。

可是如果痛风初期发作不频繁,而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不肿不痛和健康人无异,很多人不会积极和有效地降尿酸,这会导致痛风反复发作,迁延几年甚至十几年后,进入慢性期,则表现为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结石。

顽固性痛风或难治性痛风对目前的常用药物疗效差,而且会频繁发作。

今天的科普,就来分享一个中医治疗西药治疗顽固型痛风疗效不好,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后后单用西河柳治疗的案例。

文章图片2

20年老痛风伴身体低热两周,西药多次反复治疗效果不佳

60岁老关(化名)早在2000年前后的 一次喝白酒后发现左脚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当时检查血尿酸在460的样子,被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唯一不明白的是当时的医生为什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竟然给老关注射青霉素滴注,无论如何老关经过一番治疗后关节肿痛缓解,但是鉴于这种不正确的治疗方法,老关的关节疼痛间断发作,进展到20年的现在,一年已经发作5次以上。

两周前老关发现自己不明诱因的身体低热,还伴有双膝关节疼痛,有了病就积极治疗,所以老关先后在社区医院和当地人民医院给予头孢孟多、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液经脉地址以及抗感染治疗,但是症状并没有期望中的那样好转。

后来转院到武汉某骨科医院,查血沉在66,结核抗体阳性,血尿酸480,考虑结核病不能排除,所以给予亢痨、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

治疗三天后,体温还高达39.5度,并感觉身体疲劳无力,食欲明显减退。

没办法,老关经人介绍转院到武汉市中医医院诊治。

文章图片3

20年顽湿痹,中医先给老关进行泄浊除痹健脾汤治疗

中医观察老关,大约都在每天的中午一点前后出现发热,体温在38°上下,到了早上7点左右体温就恢复正常,无恶寒,发热时伴随双膝关节、双踝关节疼痛,热退后则关节疼痛减轻,饮食一般,大便散不成形,小便淡黄,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缓,

西医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为湿浊痹阻型顽湿痹。

中医给以的治疗方法是利湿泄浊、通络除痹方法,方用泄浊除痹汤(为记忆方便本文暂命名),组方(详细组方应平台要求略去克重,感兴趣可@北大医学博士后私信)由土茯苓、忍冬藤、滑石(包煎)、生薏苡仁、荷叶、川牛膝、车前子、通草、苍术、黄柏组成。连服五剂,浓煎至约400ml,早晚温服,治疗期间忌辛辣肥甘厚味饮食。

五天后复诊,老关双膝关节、双踝关节疼痛稍减轻,但午后依然发热且凌晨热退,饮食一般,大便散不成形,小便淡黄,舌淡苔白微腻。治疗方法以健脾利湿、泄浊通络除痹之法,方用泄浊除痹健脾汤,组方由杏仁、白豆蔻、土茯苓、滑石、生薏苡仁、川牛膝、车前子、通草、藿香、淡竹叶、苍术、黄柏组成,再服五剂,服法同前。

文章图片4

20年老痛风,多处关节疼痛,午后身热,治以宣肺头热利湿泄浊通络,方用西河柳

五天后再诊,老关双膝、双踝和右腕关节依然疼痛,午后身体发热,体温在38°以上,小便微黄,大便散不成形,舌淡苔薄白。

中医治以宣肺透热、利湿泄浊、通络除痹治法,方用西河柳单味药,三剂,浓煎400毫升,早晚温服。

又诊时老关说服用西河柳一剂后,身体微汗,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关节疼痛减轻,到了第三天关节疼痛显著缓解,舌淡苔薄白,脉缓。

效不更方,续用西河柳(量稍减),再服10剂。服法同前。

十天后又诊,老关说自己体温已经正常,关节也不疼痛了,饮食恢复,大便成形,小便微黄,舌淡苔薄白。效不更方,继续用西河柳和茯苓治疗,再服五剂,服法同前。

服完五剂后,老关停药,半年后随访,病情稳定,未再出现体热和关节疼痛。

难道以为西河柳单味药就能清除身体发热,还能利湿泄浊、通络除痹吗?什么道理呢?

单味药西河柳为什么能治愈难治性痛风伴身体发热?

根据临床经验,难治性痛风中大约有5%的人可出现身体低热,这会经常被误诊“为不明诱因发热”,从而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正如本例中的老关前期的西药疗法。

而本例中的顽湿痹,以湿邪久居不化为特点,如此湿邪流注于关节,郁久化热,导致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湿为阴邪,其性趋下,可妨碍气机升降出入;午后为阴,湿与天道相合,卫气不得宣展,所以午后发热;湿为阴邪,蕴久可戕伐脾阳,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所以饮食变差,大便散;舌淡苔白腻,脉沉缓,也是湿浊之象。

所以医生给以老关、泄湿利浊、宣肺通络方法。

清代名医薛雪在《温热病篇》中记载:“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现在中医对大豆黄卷(其实就是干了的黄豆芽)很少用了,所以一诊方中医生用生薏苡仁替代了大豆黄卷,外加二妙散清热化湿,土茯苓解毒通利关节;忍冬藤、川牛膝、车前子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老关用药后热稍减,二诊方在一诊方基础上加杏仁、白豆蔻、淡竹叶,来化湿宣畅三焦,可惜用药后症状没有减轻。

三诊时开始单用西河柳水煎温服,药后汗出热减,关节疼痛减轻,病逐渐愈。

西河柳,又名柽柳,在明代倪朱谟所著的《本草汇言》中记载:“柽柳干得土气,咸得水气,故能解血分之毒,消痞利小便。”

清代名医赵学明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柽柳,俗名西河柳,性最透发。其枝叶消痞,解酒毒,利小便,不及治疹之用。”

等到了四诊时,因为热退,关节痛减退,所以减少了西河柳的用量。

五诊时把西河柳和茯苓联用,以达到健脾利湿的功效。

如此,老关20多年的湿热顽痹得以痊愈。

从这案例中,我们会看到中西医治疗难治性痛风的辩证思维。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再犯,远离痛风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