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会中医治痛风奥妙:中药西河柳,治疗湿热顽痹,能否药到病除?

 魏征故乡人 2022-02-14
文章图片1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541期

顽固性痛风伴有消化道溃疡,西药治疗有难度

今天是情人节,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今天解读的这个详细案例,是一个53岁的男子,2年前因为一次喝啤酒后当夜凌晨出现左侧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查血尿酸高达620,被诊断为痛风急性期,医生给予秋水仙碱治疗,但服用后腹泻三次,疼痛随机得到缓解。

之后的两年间,只要关节红肿热痛的痛风关节发作,他就自行服用秋水仙碱或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可得到缓解。

半年前,因为剑突下疼痛,做了胃镜检查,被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一个月前出现右膝关节疼痛,自己服用双氯芬酸钠三天后出现黑边,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周,黑边消失。

但是,痛风的关节仍然疼痛,遂转向中医治疗,转院到武汉市中医医院。

中药西河柳,在治疗湿热顽痹型痛风中的妙用

转到中医医院的这个患者,刻诊见双足背、右手腕、右肘关节肿痛,病患皮温稍高,午后出现低热,体温最高到37.6°C,无恶寒,胃脘偶尔嘈杂,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微腻,脉滑。

检查血尿酸在628,C反应蛋白75,血沉65,西医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断为顽湿痹(湿浊痹阻型),给以的治疗方法是透邪利湿泄浊、通络除痹之法,治疗方剂,使用单味药西河柳,浓煎服用两剂。

2天后复诊,服药第一剂后夜间盗汗,周身湿透,晨起体温降到36.7°C,关节肿痛稍减;第二天全天没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6.5~36.8°C,第三天复诊前关节肿痛明显缓解,双足背已经不痛,右手腕和肘关节轻微肿痛,也得到了明显缓解。右手背稍微肿,舌红苔薄黄腻。效不更方,减小西河柳用量,加通草,再服3剂。服法同前。

三天后再诊,患者体温已经正常,右手腕关节活动稍微不便,关节疼痛已经不明显,右手背不肿,舌红苔薄黄。在西河柳为主方基础上调方为:西河柳、通草、卫矛、土茯苓、丝瓜络、络石藤组成,续服五剂,服法同前。

五天后又诊,体温恢复正常,右手腕活动欠佳,关节疼痛不明显,右手背不肿,苔薄黄舌红。效不更方,守三诊方续服5剂。

五天后再诊,身体已经没有发热,右手腕活动自如,关节疼痛不明显,舌红苔薄黄。效不更方,原方加去丝瓜络、络石藤加薏苡仁、川牛膝、车前子、猫须草后再服7剂。西药配合非布司他降尿酸,同时联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随访几个月,未再出现发热和关节疼痛,尿酸降450,嘱咐持续降尿酸预防发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