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城火车站迎送孙中山灵柩纪实

 微湖渔夫 2022-02-13
本文约2126字  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1925 年 3 月 12 日上午 9 时 30 分,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铁狮子胡同行馆逝世。按照孙中山生前要保留遗体的遗愿,葬仪和棺式仿照苏联的殡殓办法,也要任民众瞻仰遗容。当天上午 12 时 30 分,由孙中山之子孙科等数百人,送往协和医院施行防腐手术,因当时技术问题,不久皮肤颜色黯淡变黑,经专家鉴定,不能长期保留瞻仰。经“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决定,改用欧洲铜棺盛殓、土葬。当时苏联赠送的玻璃盖钢棺未运到,暂殓于西式玻璃盖楠棺内,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中。

图片


4 月上旬,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非常国会和北京临时政府决定为其举行国葬,葬事委员会议定在南京紫金山之阳修建陵墓。为什么要在南京修建陵墓?时间还要回溯到 1912 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一次与胡汉民等人在紫金山上打猎,他笑对左右说 :“待我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而且孙中山在病重时再次叮嘱 :“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 , 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1926 年 6 月 1 日,国民政府遵先生遗愿,在紫金山第二峰茅山南麓开工修建中山陵。陵墓设计采取了国际招标形式,最终由中国青年设计师吕彦直中标。陵园平面呈警钟型,寓意“警钟长鸣,唤醒世人”。陵墓建筑全部覆盖蓝色琉璃瓦,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中山陵的整体面貌,陵寝正前方是形如折扇的陵前广场,经博爱坊进入墓道,墓道的尽头是气势雄伟的陵门,上刻孙中山题写的“天下为公”四字。碑亭内石碑上正面刻有原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
1929 年 3 月 , 历时 3 年,中山陵竣工。4 月 23 日,中央执行委员会拟定 6 月 1 日在南京举行奉安大典,国民政府派何应钦为总理奉安迎柩总指挥。为使各地民众深知迎榇的意义,国民党中央党部特组织迎榇宣传列车由南京开至北平。5 月 15 日,迎榇宣传列车经停临城站(今枣庄西站)后,临城、滕县、枣庄、峄城、台儿庄等地的民众得到这一信息,异常激动,各界群众互相传递,有的单位还组织人员于 5 月 27 日赶往临城火车站,迎送孙中山先生灵柩。
5 月 17 日,孙中山之子、时任铁道部长的孙科亦从南京乘专车北上迎奉亡父灵榇,抵达北平的次日,便与专程回国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的孙夫人宋庆龄一起赴西山祭奠辞灵。据《总理奉安实录》载 :在亡夫灵前,宋庆龄抚棺号啕,悲痛欲绝 :“总理,我在此地,你往哪里去了 ?” 在总理遗体重殓易棺,北平及中外各界3天公祭后,迎榇列车于 5 月 26 日启程,离开北平前往南京。

图片

当时,运送灵柩的列车是从国外购进的蓝钢车,由汉口车厂重新装饰一新。地上铺着绣有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的厚绒毯。灵车内光线柔和,庄严美观,车的两头装有铜制栏杆,光亮夺目。这次迎榇南下共动用9组列车,9组列车次第发车。第一列宣传列车上午 9 时出发,第六列灵榇列车下午 5 时开行。5 月 26 日下午 5 时整,由前面铁甲车开道,后面铁甲车护卫的灵车缓缓驶离北平车站。天安门广场鸣炮 101 响,向这一代伟人告别。灵车在津浦路沿途的天津、德州、济南、泰安、兖州、临城、徐州、蚌埠等站均作停留,接受官民祭拜,这条路线是灵榇奉移前重新确定的。
5 月 27 日,孙中山先生的灵车途经临城火车站(今枣庄西站)。临城火车站始建于民国元年(1911 年),当时由德国人设计建造,是津浦铁路和临枣支线交汇处的一个重要火车站。这天,临城火车站广场举行的迎榇大会甚为热烈,牌楼巍峙,额署“恭迎国父灵榇”,旁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标语,党旗、国旗连缀招展,极其壮观。上午 10 时,党政军、中兴公司矿职员工、农民以及教育界——中兴学校、国民区立小学、峄县第四模范博文学校、区立高等第一模范学校、妇女学校、县立第一小学和教养院等数千人齐聚临城火车站。站台上的人们佩戴黑纱白带整齐列队,虽然时已过午,烈日当头,万里无云,但迎送灵车人员井然肃立,鸦雀无声。迎榇专员命人播放总理演讲录音,民众肃立静听,如亲聆孙中山先生救国训话。
忽然正北方一声长笛惊破晴空,远远望去,一列长长的灵车徐徐开来,车头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大幅画像,盖过了整列火车。后边的车厢中乘坐着宋庆龄、孙科、吴铁城、林森等。当时亲临其境的区立第一小学学生田培万曾撰文 :“……稍息片刻,总理灵车从北京开至临城,斯时也,耳有所闻,军乐、雅乐,内含悲音……旷览古今革鼎易命之主,其丰功伟烈,虽能权耀一时,彪炳史册,然不过异姓权位之争,以暴易暴,与民生何补?而能为中国开千百年来未有之创举,内而解除人民痛苦、外来发扬国威者,如总理实为空前绝后之人也……”
据《总理奉安实录》载 :灵车到临城,站上月台出入道口均搭素彩牌楼,“学生、军警及各团体代表按次排列两旁,极为整肃。四野农夫,有辍耕垄畔直立垂手而鞠躬者,总理感人至深有如此”。山东民众深情相送,当灵车稍停片刻后向南京方向驶离时,枣庄人民肃立站台,目送灵车驶出古薛大地徐徐南去,久久不肯离散……临城火车站,历经 90 余年风雨,昔日的德式洋楼已成为一个标志性建筑。南来北往的列车轰然而过,这座久经风雨的哥特式建筑默默地矗立在这里,仿佛向过往行人诉说着当年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