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六百八十九首《遣悲怀三首》(元稹)

 shineboy1 2022-02-13

图片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遣悲怀三首

【中唐·元稹·七言律诗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拼音版



qí yī 
其一
xiè gōng zuì xiǎo piān lián nǚ ,zì jià qián lóu bǎi shì guāi 。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gù wǒ wú yī sōu jìn qiè ,ní tā gū jiǔ bá jīn chāi 。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yě shū chōng shàn gān cháng huò ,luò yè tiān xīn yǎng gǔ huái 。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jīn rì fèng qián guò shí wàn ,yǔ jun1 yíng diàn fù yíng zhāi 。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qí èr 
其二
xī rì xì yán shēn hòu yì ,jīn cháo dōu dào yǎn qián lái 。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yī shang yǐ shī xíng kàn jìn ,zhēn xiàn yóu cún wèi rěn kāi 。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shàng xiǎng jiù qíng lián bì pú ,yě céng yīn mèng sòng qián cái 。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chéng zhī cǐ hèn rén rén yǒu ,pín jiàn fū qī bǎi shì āi 。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qí sān 
其三
xián zuò bēi jun1 yì zì bēi ,bǎi nián dōu shì jǐ duō shí 。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dèng yōu wú zǐ xún zhī mìng ,pān yuè dào wáng yóu fèi cí 。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tóng xué yǎo míng hé suǒ wàng ,tā shēng yuán huì gèng nán qī 。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wéi jiāng zhōng yè cháng kāi yǎn ,bào dá píng shēng wèi zhǎn méi 。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图片

[作品介绍]

《遣悲怀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重在伤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韦丛。第一首诗追忆往日的艰苦处境和妻子的体贴关怀,表达共贫贱而未能共富贵的遗憾;第二首诗紧承上首,描写妻子死后的情景,以施舍旧衣、怜惜婢仆寄托深切的哀思;第三首诗因妻子的早逝而慨叹人生的短暂,一死便成永别,抒发没有穷尽的长恨,突出悲怀,深化主题。全诗直抒胸臆,朴素自然,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和娓娓动人的描绘,抒写缠绵哀痛的真情,是古代悼亡诗中的佳作。

图片

[注释]


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此以谢安借指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公,对谢安的尊称。偏怜:偏爱。
⑵嫁与:一作“自嫁”。黔娄:战国时齐国隐士,家甚贫,死时衣不蔽体。此借以自指,含有居贫而清高之意。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乖,违背。此指不称心、不顺利。
⑶画箧(qiè):一作“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nì):软缠,央求。沽:买。
⑸野蔬:野菜。充:充当。膳:饮食。甘:此处为吃得香甜之意。藿(huò):豆叶,嫩时可食。
⑹薪:柴火。仰:依靠。
⑺俸钱:俸禄,旧时官吏所得的薪水。过十万:超过了十万钱,形容生活很富裕。
⑻营:营求,筹办。奠:祭奠,设酒食而祭。斋:本指斋戒。此处当指延请僧、道,超度死者,俗称“做斋”。
⑼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死后的安排,遗嘱之意。
⑽施:施舍,给人财物。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⑾旧情:指韦丛生前的怜惜婢仆之意。怜:怜爱,痛惜。
⑿因:凭借,依靠。
⒀诚知:确实知道。
⒁贫贱夫妻:此处指曾经共过贫贱生活的夫妻。
⒂百年:指短促的人生。
⒃邓攸(yōu):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此处借指与韦丛婚后无子。寻:不久。
⒄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悼亡:哀悼死者。悼,悲伤。费词:徒费言词。
⒅同穴:同穴而葬,指夫妻合葬。穴,墓穴。窅(yǎo)冥:深远难见的样子,形容死后无知。何所望:有什么指望。望,指死后重聚。
⒆他生:再世,来生。缘会:指结为夫妇。缘,缘分。会,会合。期:期待,等待。
⒇未展眉:皱起眉头。指韦丛生前操劳忧虑而心情忧郁。展,开。

图片

  [译文] 

其一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祭奠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图片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唐代诗人。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年)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赏析


这三首诗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韦丛而作的,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官职卑微的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病死,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整体赏析

第一首是再现昔日夫妻在困顿中相守相爱的情形,感叹不能同享荣华富贵,逼出“悲怀”二字。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这四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作者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诗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描写亡妻身后日常生活中引发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作者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诗首句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作者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长风推浪,滚滚向前,逐首推进。前两首悲对方,从生前写到身后;末一首悲自己,从现在写到将来。全篇都用“昵昵儿女语”的亲昵调子吟唱,字字出于肺腑。作者善于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意思,用极其质朴感人的语言来表现。在取材上,作者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事情虽小,但都曾深深触动过他的感情。叙事叙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作者的至情至性,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佳作。 

名家点评

杨慎《升庵诗话》:俗谓柔言索物日泥,乃计切,谚所谓“软缠”也。杜子美诗“忽忽穷愁泥杀人”,元微之忆内诗“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字字真挚,声与泪俱。骑省悼亡之后,仅见此制。
陈世镕《求志居唐诗选》:悼亡之作,此为绝唱。元、白并称。其实元去白甚远,唯言情诸篇传诵至今,如脱于口耳。
孙洙《唐诗三百首》: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毛张健《唐体馀编》:四句极写“百事乖”(其一首四句下)。以反映收,语意沉痛(其一末二句下)。……真镂肝擢肾之语(其三末二句下)。第一首生时,第二首亡后,第三首自悲,层次即章法。末篇末句“未展眉”即回绕首篇之“百事乖”,天然关锁。
黄叔灿《唐诗笺注》:此微之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一联,言其妇德,“野蔬”一联,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此诗(其一)前六句形容甘受贫苦,第七句极写贵显,斋奠二句万种伤心,酒匀亦亦,慨鸡豚养志,不逮生存。每读欧九“祭而丰”两句,不觉欷献也。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微之诗云:“潘岳悼亡犹费词”,安仁《悼亡》诗诚不高洁,然未至如微之之陋也。“自嫁黔娄百事乖”,元九岂黔娄哉!“也曾因梦送钱财”,直可配村笛山歌耳。
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于夫妇则当如苏子卿之《别妻》,顾彦先之《赠妇》,潘安仁之《悼亡》,暨张正言之“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小妇随。……”元微之之“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夫微之悼亡诗中其最为世所传诵者,莫若《三遣悲怀》之七律三首。……悼亡诸诗,所以特为佳作者,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佚名

图片

赏析


《遣悲怀》的前两首,内容上详细描述了夫妻生前的贫贱场景和妻子的贤良淑德,情感方面,主要描写经过生离死别的诗人的遗憾与对妻子的思念,而第三首在内容上再度进行了延伸,并非着重描写过去和现在,而是着眼将来,向亡妻许下诺言,借此表现自己对爱情的坚守,流露自己的深情。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芒璀璨的一朵奇葩,丰富多彩的形式,凝练精致的文字、韵律和谐的音节等都是唐诗的魅力。初唐时期,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等才华横溢的诗人,便给唐诗赋予了难以撼动的文学地位,盛唐时期,唐诗发展至顶峰,题材、流派各有美感,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大放异彩,晚唐时,李商隐、杜牧等才情不减。而元稹,是中唐后期的一名才子,《遣悲怀三首》为他为悼念亡妻所作。

一、贤良淑德,共担风雨

元稹与原配妻子韦丛于公元802年成婚,当时的元稹25岁,韦丛20岁。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中曾言:“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可知两人结婚时元稹不过是校书郎,韦丛属于下嫁。元稹担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因病逝世,年龄仅27岁,因此在这组诗的第一首诗中,能够看到两人生活中较为贫困的一面。
开篇便以谢公怜女点明韦丛同样是受到偏爱的女儿,为“贫贱生活”做铺垫。韦丛是大家闺秀,但是却下嫁自己这个“贫士”,过上“百事乖”的生活。中间四句,诗人着重讲述了七年婚后生活是如何贫困,“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然而妻子韦丛却毫无怨言,帮助自己排忧解难,“搜荩箧”、“拔金钗”、吃“野蔬”、添“落叶”,种种困境都没有让韦丛抱怨,她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作者的描绘中,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
尾句则以鲜明的对比,将诗人与妻子未能“同甘共苦”的遗憾全盘托出,“今日俸钱过十万”终于不用再过以前的困顿生活,然而妻子却已经离世,心中的愁苦无法排解,诗人只能祭奠妻子,并请来僧道超度。今昔的对比,再度加深了对悲伤情绪的抒发,诗人已经苦尽甘来,但与自己共担风雨的妻子却不能享受到今日的繁华,思念与遗憾共生,化作内心的一声声长叹。

二、睹物怀人,长恨难解

和第一首诗重点讲述妻子生前不同的是,第二首诗用更多的笔墨,描述了妻子的身后事,妻子已经和自己永别,无法知晓自己的处境,对于妻子的怀念不能亲口对她诉说,内心的愁闷更进一层。开篇承接第一首的情感,讲到妻子生前和自己曾经戏言,谈到离世后的安排,想到这个场景,再结合妻子已经离世的现状,诗人的悲伤在心中郁结。
虽然再也看不到妻子的音容笑貌,但妻子留下的衣裳、针线盒等,仍是勾起诗人思念的媒介,睹物怀人的痛苦只能自己忍受。在第三句中,诗人还借助自己对待仆人格外恋爱的行动,表达对妻子的爱意,或许“爱屋及乌”的做法才能让自己稍稍舒怀。然而这份情思又怎么能断呢?于是在梦境中,诗人多次梦到亡妻,如此身后的情感让人动容。
最后一句是诗人发出的感慨,虽然知道对伴侣亡故的“恨”人人都有,但仍不能化解,“贫贱夫妻百事哀”不仅表达出诗人的遗憾,更是让自己的悲剧得到深化。贫贱中一起相守,虽然生活困窘,但仍有温情,而年轻的妻子却早早离自己而去,真情被生死隔断,温情也随之消散,留给自己的只有长恨与悲哀。

三、何以报答?永守忠贞

《遣悲怀》的前两首,内容上详细描述了夫妻生前的贫贱场景和妻子的贤良淑德,情感方面,主要描写经过生离死别的诗人的遗憾与对妻子的思念,而第三首在内容上再度进行了延伸,并非着重描写过去和现在,而是着眼将来,向亡妻许下诺言,借此表现自己对爱情的坚守,流露自己的深情。
妻子离世让自己悲痛不已,即便是“闲坐”之时也会悲从心起,一方面对妻子早逝,未能领受他的回报感到悲伤,另一方面则是为天人永隔,自己无法和妻子共同生活而感到悲伤。沉浸在悲伤中的诗人,不禁对“人生百年”发出疑问,妻子早早撒手人寰,自己孤单影只、存活于世,百年到底有多久呢?这句疑问其实侧面表现了诗人的痛苦,对于亡妻的思念已经让他不能自已,漫长的时光里怎样才能熬过这孤独岁月?
悲伤和遗憾始终萦绕在诗人心头,诗人自比无子的邓攸,一方面和韦丛并未留下子嗣照应,另一方面是诗人永守忠贞的告白——自己不会再续弦,因此会和邓攸一样无子绝后。接下来诗人又用潘岳的典故,潘岳开创了《悼亡诗》的题材,但该首诗中元稹却认为悼亡诗是徒然的,并非指悼亡诗没有价值,而是在说悲哀难言,再华美的语言都不能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可见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深。
深知无法挽回妻子生命的元稹,最终把希望放在了“他生”,而悲伤的感情基调又让他无比绝望,今生有缘无分,谁能肯定他生能够相遇?于是心中的绝望渐渐蔓延。元稹在绝望中再度许诺,自己只能做的,是用残生怀念深情,他要在睁眼无眠的深夜里默默思念,报答“平生未展眉”的妻子。

四、层次鲜明,情感深沉

从整组诗的特点来看,诗人用清晰线条将妻子生前、身后的场景一一描绘,层次鲜明,有着自然的过渡,诗与诗的内容间的连接让情感的表达变得更深沉。作为一组诗的第二首诗,尾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是诗人内心遗憾的来源,妻子出身名门,却甘愿和自己忍受贫穷,或许他早已经设想过以后和妻子的幸福生活,但境遇改变后,妻子却先一步而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此展开。
而自己对妻子的思念,让自己的思绪从过去、现在飘向了未来,他愿意用自己的余生怀念亡妻,不再续弦,来报答因为自己陷入贫困的妻子。这种决心一方面能够看出元稹对于妻子浓烈的爱,另一方面也能看到他的遗憾,年少的他并没有功成名就,妻子下嫁后一辈子愁眉不展,元稹希望自己可以让妻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看到她展露欢颜,可惜妻子的生命就这么消逝。
生时、亡后、自悲,元稹通过三首层次鲜明的诗,展现出内心的悲苦,这是情绪的积淀。不管元稹后来的感情之路出现了怎样的改变,他在书写这组诗时,是全心全意地回忆亡妻,因此“字字真挚,声与泪俱”,使其成为一组难以被超越的悼亡诗。
佚名

图片

赏析


元稹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流传了上千年,很多人却理解错了。
在漫长的古典诗歌史上,由于辗转相传、音义流变等因素,往往会出现后人误读误解的情况。如唐代诗人元稹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流传了上千年,不去了解它的确切含义或来源缘由的话,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就很容易理解错为贫贱夫妻的日子不好过了。
首先,“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是元稹思念已故原配妻子韦丛创作的一首悼亡诗。值得注意的是,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合为古代诗歌史三大悼亡诗。
至于其原因,主要是都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娓娓动人的描绘,抒写出了世间最为缠绵哀痛的真情。《遣悲怀三首·其二》便是通过对元稹妻子韦丛死后,日常生活中引起元稹哀思的几件小事,来衬托元稹丧妻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所以“贫贱夫妻百事哀”,旨在反映元稹与妻子韦丛同贫贱共患难的伉俪情深。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然后,我们来具体看看元稹的这首《遣悲怀三首·其二》。诗的开篇两句“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即当年我们曾一同开玩笑,讲着关于彼此死后的设想。没想到现在却成了沉痛的回忆,一一浮现在了眼前。至于元稹和其妻子曾经具体有过多少死后的设想,具体有多少沉痛的回忆,我们不得而知,但却可以用“百事哀”来概括。
因此紧接着的“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便是元稹妻子死后,日常生活中会引起元稹哀思的小事描写。即为了避免见物思人,元稹早已经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了出去,但是妻子做过的针线活,却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了起来,不忍打开。由此可见,元稹不想见物思人,所以想尽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回忆。
但我们知道元稹这种做法的本身,其实就证明了他无法忘却曾经那些关于妻子的美好回忆,也无法摆脱对妻子深刻的思念。也就如同“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两句所说,每到看到曾经陪伴你身边的婢仆,也会引起我的哀思,从而对她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为此我还常常在梦中见到你,然后为你送去钱财。
可见元稹对已故妻子的一片痴情,白天是事事触景伤情,夜晚又是梦去冥界相寻。“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即我知道夫妻的死别实乃正常事,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死别那是极为悲哀的啊。读到这里,我们便自然能够准确理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含义了,同时也能看到元稹对妻子的思念之深。
纵观元稹的这首诗,虽然只写了在日常生活中会引起哀思的几件小事,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元稹和其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深,哀婉动人。而在具体了解了元稹这首诗后,我们便可以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重要的不是因为贫贱而“百事哀”,反而夫妻同贫贱共患难的相处之道,更有艺术感染力,更容易引发思考。
佚名

图片

赏析


前言
中唐大诗人元稹悼念自己的亡妻时,写过《遣悲怀三首》。这三首诗,有点像和杜甫的《秋兴八首》类似,不要割裂开欣赏。
其实题主的问题中,最令人思索的是“恨”这个字,这个人人有的恨是什么意思呢?
从元稹的三首诗中可以看出,这个“恨”中,有着诗人复杂的情感,包含着三重含义。
一、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题目中的这两句诗,出自《遣悲怀》第二首: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古诗词中常有这种文法,前面设局,后面回答。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元稹对于亡妻的留恋。佳人逝去,但是当年的说过的那些话还在眼前,似乎都一一应验。
衣服都已经施舍出去,针线还保留着。因为爱屋及乌,所以对于仆人婢女还依旧爱惜,梦中回忆夫人,醒后烧纸钱。
后面两句感叹道: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个此恨,是指阴阳两隔的生离死别。这是第一重含义。
后面“贫贱夫妻百事哀“,从上下句的结构来说,似乎也是一种对于恨的解释。但是
这首诗中,并没有写“贫贱 ”的状况。如果单单看这首诗,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有些突兀的。
不过作为组诗来说,这句却是联系两首诗的纽带,因为“贫贱”生活其实是第一首的内容。
二、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回头再看《遣悲怀》的第一首,写了当年“贫贱夫妻”的生活: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妻子如同谢家门第中高贵的女儿,却嫁给了像黔娄一样穷苦的我。
这首诗中间二联四句写了小夫妻生活的窘迫,为了喝酒需要卖掉老婆的金钗,吃的是野菜,烧的是从树上飘下的落叶。
第二句的“百事乖”,与第二首的“百事哀”,有相似处,乖,指事事不顺。作为朱门千金,嫁给了元稹这个穷小子,生活质量一落千丈。
因为“乖”,所以“哀”,这种哀是元稹自己对于妻子的愧疚。对于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的妻子,元稹深情地用了一个“甘”字:野蔬充膳甘长藿。
妻子早逝令元稹叹息: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同时更为遗憾的是,元稹发达了以后,妻子应该和自己享福时,却只能“与君营奠复营斋”了。
第一首写了贫贱夫妻的生活,与元稹对于妻子的愧疚。这也是“此恨”中的第一层情感。
三、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元稹第三首《遣悲怀》写道: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妻子叫韦丛,她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20岁时嫁给22岁的元稹(元稹二十二岁), 小夫妻渡过了七年艰苦却幸福的生活。
当元稹的事业开始起步时,27岁的韦丛离世。
元稹在第三首诗中,透露出了另一个遗憾的事情:邓攸无子寻知命。邓攸是两晋之间的人物,南渡时保留侄子舍弃了自己的儿子,以至于终老无子。从诗中的典故可以看出,韦丛与元稹之间,并没有留下子嗣。
韩愈在给韦丛写的《墓志铭》中,没有写韦丛是否有子:
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其后遂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遗,果直言失官;又起为御史,举职无所顾。夫人固前受教于贤父母,得其良夫,又及教于先姑氏,率所事所言皆从仪法。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卒三月,得其年之十月十三日葬咸阳,《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
元稹在其他的诗中,写过自己夭折的女儿,有一首写道: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可见,元稹和韦丛没有生下一个儿子。作为一个女人,这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这是此恨中的第三重情感。
结束语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生活贫困是命运的历练。
元稹的三首诗中,写了自己与妻子的生离死别之恨,又有同苦不同甘的愧疚,还写了没有子嗣的遗憾。这是”此恨“的三重情感,只不过并非”人人有“而已。
佚名

图片

赏析


元稹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约779-831),字微之,河内(今河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年间,元稹以明经及第,复登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初年,被任命为左拾遗,擢监察御史。后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又迁通州司马,迁虢州长史。唐穆宗长庆初期,任膳部员外郎,后任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曾为相三月,不久贬出长安,任同州刺史,其后又改任浙东观察使。唐文宗太和年间,出任尚书左丞,又出为武昌节度使,后病逝于任职之地。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影响深远,后世将他二人合称为“元白”。
鉴赏:元和四年(809)七月,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七岁。韦丛死后,诗人陆续写了许多情真意切的悼亡诗。这三首诗约写于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后收录于《元氏长庆集》第九卷悼亡作品中。元稹曾作过三十三首悼念亡妻的诗歌,足见诗人用情之深。
第一首是对韦氏生前生活的回忆。开篇两句,诗人借用典故表达韦氏屈身下嫁给自己之意。“谢公最小偏怜五七女”,说的是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这里暗指韦氏;“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这里是诗人自比。“百事乖”,简明概括了韦氏与诗人度过的七年艰苦的婚后生活。中间四句是对婚后艰难处境的描写,同时传神地刻画出韦氏贤良淑德的形象,饱含深情。如今诗人享有厚禄,却不能与爱妻共享,只能借祭奠和超度亡灵的办法寄托自己对爱妻的情思,诗人的遗憾之情在最后两句中传达出来。
第二首承接上一首的“身前事”而来,续写“身后事”,表达怀念感伤之情。人已离世,只留下昔日用过的物品,诗人看了不免睹物思人。诗人对二人昔时的贫贱生活念念不忘,从生活中的琐事起笔,由此引出哀思,最后以“百事哀”结尾,情感表达更为深沉。
第三首是诗人自伤身世。“闲坐悲君亦自悲”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悲君”是对前两首诗的总结,“自悲”引出下文。第二联的两句,诗人用邓攸、潘岳自比,听来似乎已走出亡妻之事的阴影,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丧妻、无子的“自悲”,感情深沉而又悲凉。最后诗人说,要以长鳏来回报妻子生前与自己苦苦相守的恩情,以此来安慰自己。诗人的痴情由此可见,令人感叹不已。
《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长风推浪,逐首推进。前两首悲对方,从生前写到身后;末一首悲自己,从现在写到将来。三首诗都用“昵昵儿女语”写来,感情真挚,字字出自肺腑。
佚名

图片

赏析


元稹在大唐的诗人中,是一个不俗的所在,他跟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们因科考同时及第而结识,进而成为终身好友,这段友谊可谓天长地久。但是,元稹在爱情方面,就没有跟白居易的友情来得专情了。他的风流佳话不少,但对他的结发妻子却并不怎么样。
元稹世代为官,但是到他这一代,因为父亲的早逝而没落了。但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对他的学业更为重视,加上元稹的聪慧好学,学业长进飞速。为了早日赚钱养家,15岁那年,元稹选择参加明经科考试。
唐朝的科考名目比较多,明经科是比较低档,相当于上世纪的中专技校中等师范一类的,虽然也是包分配,但是跟大学还是有差别的。相对于明经科,进士科就是大学,人们更看重一些,所以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以元稹的实力,基本上是毫不费力就考上了,但是考上之后,国家并没有分配工作。元稹就继续努力,到了21岁终于当上了公务员,可惜因为动乱,官也没当成。24岁时,他参加吏部考试,跟白居易同时考上了,元稹可是状元。
元白二人都被分配到校书省当校书郎,吃皇粮的公务员。元稹的名声大振,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此人乃吏部侍郎韦夏卿,属于高官。看到元稹才华横溢仪表堂堂,就把小女韦从许配给他。从级别上看,韦从显然属于下嫁,但当时元稹属于潜力股啊。
但是元稹的爱情没有友情专一,比较花心,跟韦从结婚后,他爱上了大他11岁的薛涛。那薛涛在当时可是鼎鼎有名的,著名才女。不过为情所伤,已经淡于情爱了。
可是,元稹的把妹术实在精湛,很快就把薛涛的心又撩拨活了。韦从也是聪明女子,如何看不出端倪,但她贤惠大方,这样的人最容易受伤,负面情绪都藏在心里,表面上还得妇唱夫随,所以,不久就病倒了,然后,在他跟元稹结婚七年后,撒手人寰,竟然去了。
这里元稹跟薛涛这场姐弟恋并没有修成正果,而元稹心里也并非只有薛涛,还有赴京赶考时遇到的崔莺莺,后来他还写了《莺莺传》,这是《西厢记》的前身。
韦从走后,元稹想起了她的好,写了《遣悲怀三首》悼亡诗,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让韦从这位女子让世人、后人所知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第一首,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元稹夫妻生活的真实情况。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首联: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用两个历史人物来比韦从和自己,谢公即谢安,这里偏怜女,是指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在统编教材初一语文课本里,就有谢道韫内容。谢安让小辈们形容大雪纷纷,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受到谢安赏识。这说明谢道韫也是一名才女。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这里说的是自己,他不是隐士,但是当时自己没有发迹,就这样自比了。意思是韦从嫁给自己后,很贤惠,同时用这种类比,说明自己跟韦从身份上是有差距的。这个说的比较实在。
颔联: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读了这两句,有点心酸,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衣服穿,老婆翻箱倒柜找衣服,没有钱买酒,厚着脸皮求老婆拔金钗去换酒。元稹绝对是个把妹高手,把韦从哄得团团转,韦从本来就是淑女啊。
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元稹的没有担当,没钱买酒还哄骗老婆当掉金钗,而他呢,喝了酒,就跟薛涛聊天去了,去想从前的崔莺莺去了。想想韦从真是不值得。
颈联: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生活真的是很清苦,没有吃的了,就拿野菜之类的充饥了,没有柴了,韦从这位大家闺秀,竟然仰望着古槐,希望掉下来一些枯枝枯叶,来做柴火。但是,韦从无怨无悔,一个“甘”字,彰显了韦从的高尚品质。
这样的贤惠妻子真的不易找,元稹真的是很有福气的,但是,元稹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朝三暮四,花心指数颇高,平时都是为别的女人写诗。
尾联: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尾联从生活的描写中跳了出来,因为感情冲击着他的心,不得不发了。今天我飞黄腾达了,有钱了,可是,老婆啊,你在哪里呢?我只能虔诚地祭奠你,可是,这些又有何用呢?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这时候的感情是真的,没有虚假!
元稹是爱情诗的高手,悼念亡妻的诗,本质也是爱情诗,因为爱人已经逝去,这种感情确实是最真挚的,也是最动人心的。加上元稹这样的才子,写来确实有催泪的作用,在不动声色的生活描写中,让你心生怜悯,感动异常。
但是,当我们了解了元稹丰富的感情生活后,我们就会有一个感觉,就是,元稹,把生活的苟且都留给了妻子韦从,没衣服,妻子想办法,没酒喝,用妻子的金钗典当,没饭吃,由妻子去采摘野菜野果,没有柴火,妻子去找古槐枯枝枯叶。
作为元稹的妻子,韦从只有生活的苟且,这位才女被生活淹没在了琐碎的生活里,但是,她毫无怨言,苟且就苟且吧。
但是,元稹呢,他跟妻子在一起时,是生活的苟且。不过,他不只有生活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的诗写给别的女子,远方,就是别的女人那里。
元稹他是一个大才子,是一个多情人,但他不是一个好丈夫。
大家读了元稹这首诗,有何感想呢?
佚名
图片
图片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