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治全医案(八)

 一个大树 2022-02-13

十五、降气化痰、养阴止血法治愈咳血一例

陈某,男,51岁。

初诊1975418日。

主诉及病史∶咳血十余年,痰多气紫,动则累,喉痒,大便干,小便黄。此次复发。

诊查∶面色苍白,两颧发红,食少,神疲。痰中带血,午后发低热。舌质红,苔薄黄略干,脉细数略弦。

辨证∶肺失清肃之令,阴虚火亢,阳络损伤则午后低热,咳嗽咯血;脾失健运则食少痰多而神疲。

治法∶降气化痰,养阴止血。

处方∶炙覆花10g炙桑皮10g黄芩10g制百部15g全瓜萎12g广橘络6g苦杏仁10g地骨皮10g白茅根30g藕节15g降香6g生淮山药15g生白芍30g甘草5g3

二诊∶上方药服完后,颧仍红,午后低热,咳痰咳血气紫均减。昨天已进薄粥,大便已软畅,小便仍黄,头晕,喉痒。舌红,苔薄黄润,脉细数略弦。前法已效,仍步原章。

处方∶夏枯草20g钩藤15g制百部20g降香6g炙桑皮10g地骨皮10g白茅根20g藕节15g仙鹤草15g炙旋覆花10g白芍20g大力子10g广橘络6g生甘草5g3

三诊425日。颧红基本消失,晨间咯黄痰时咯带血丝,低烧退,精神好转。舌淡红,苔黄厚润,脉细。上方去桑白皮、地骨皮、仙鹤草,加半夏曲10g、生淮山药15g以助脾运。5剂。

四诊430日。食纳精神渐复,痰血全止,倦累亦减。舌淡红,苔黄厚润,脉细。上方撤止血药,加香仁10g、川贝粉10g(分冲)、黛蛤散15g(句前),续服5剂。以后以止咳豁痰扶脾健胃收功。

【按语】本案久咳不已,以致伤及阳络而咳血,并伴有午后低烧、颧红、便干、尿黄等阴虚现象。组方用旋覆花、降香以降气止咳,气降则血降而血易止;况佐茅根、藕节、仙鹤草等,则止血清热之效更著;用泻白散、黛蛤散以清肝肺热邪而平咳喘;用芍药甘草汤则寓止血于敛肝阴、平虚热之中。辨证用药,吻合无间,故疗效尚佳。

十六、扶阳益气法治愈眩晕一例

何某,男,37岁。

初诊1985131日。

主诉及病史∶头晕两年,经几所医院检查,均无结论。四川医学院附院检查后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头晕发作时,全身无力,动则汗出,饮食、二便正常。

诊查∶舌暗红,苔白润,脉沉弱不应指。

辨证∶肾阳虚衰,无力奉血至巅顶则发眩晕;卫外之阳不固则汗出。

治法∶扶阳升气。

处方∶制附片20g(先煎)煅磁石20g(先煎)山萸肉15g炙黄芪15g熟地黄15g炒韭子10g仙茅15g炙甘草5g上桂3g(冲服),5

二诊27日。服上方药后,头晕止,仍感疲乏,口不渴。昨天鼻衄少许。脉沉弱,舌质略红,苔薄白润。

处方∶制附片20g(先煎)煅磁石20g(先煎)生地黄20g白芍15g山萸肉15g甘枸杞10g 丹皮 10g 炒韭子10g 仙茅15g 炙甘草6g 3

三诊211日。头晕未再发作,衄亦止,精神好转,口不渴。舌脉同前。仍本上方进退而收全功。

【按语】本案患者头目晕眩,头为诸阳之会,赖气以之,血以濡之。今患者脉不应指,全身乏力,呈现一派阳气不足、失于温养之象。盖肺为气之主,而肾为气之根,故以扶助肾阳为治,用桂、附、黄芪、非子、仙茅等以扶命门之火,然阴阳互根,所以又用地、芍、丹、萸等相配以调剂之,卒收鼓之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