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的疑问和现况,几乎可以凝聚成一本《品牌营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是这些怪现状背后,其实是一些“反常识”的营销逻辑。
天花乱坠不如实实在在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句老话,放到品牌上不一定完全准确,却也能部分适用。 比如,名气不一定代表着销量,像是伴随一两代人一起长大的老品牌「大白兔」,一度也陷入销量不佳、濒临破产的窘境。比如,那些在社交媒体吆喝得最猛烈的白酒品牌,一问口碑几乎没人爱喝,一看销量惨不忍睹。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概念——“品牌势能”。与物理学中势能的定义大同小异,品牌势能指的是消费者认知和品牌初始之间的价值差。 任何产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这就是品牌的初始价值,而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从产品、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认知价值,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品牌势能。 让顾客掏钱购买产品的理由,一定是品牌势能中存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价值主张,而不是单纯的整点花活、博得一笑。 如果提起品牌声量,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杜蕾斯」。霸占各类热搜榜单、大尺度但又不禁让人暗笑的神梗、刷屏的海报与文案……社交媒体上的品牌营销套路,基本都被杜蕾斯玩活了。 杜蕾斯的营销策略,是将目标人群结合消费行为形成关键标签,如性别、婚否、有无孩、年龄等,构建形成十余个类目人群,并根据自身不同产品的不同特性,进行定点传播,凭借精妙的文案与海报,成为消费者口中津津乐道、手中乐于传播的段子。 用创意打破对“性”的污名化,定位在更普世的“爱”,是杜蕾斯大杀四方的关键。 然而笑过之后,真正到了消费者下单选择的时候,他们却转向了冈本。因为冈本在包装盒上就直接告诉了消费者它的差异化价值:001、002、003。冈本每一步都在强调产品价值核心,永远实实在在的直接,甚至于“简单粗暴”的向消费者传达着依靠技术科技壁垒构筑的产品属性。 这符合他们的市场定位——中高端。尤其是最受欢迎的冈本001只有0.01mm,技术硬核、用户体验感极强。 反常识:求全 多元矩阵不如力出一孔 都说营销没有边界。 心有多大,营销的边界就有多大。只是,预算有、精力有、机会有,一个品牌的营销边界,总会受限于资源。 要做最广泛的触达,势必要求全;要做最深入的对话,势必要求精。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触达可以又广泛又精准吗? 想要合一,这不现实。二者可以协同,但协同的前提是要分清主次。 一个企业最害怕的,就是什么都想通吃,而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能够所有业务、客户通吃的企业。一般而言,二八法则在企业运营中依旧有效,企业在单个区域中80%的利润是由20%的优质客户创造。 这部分客户是企业的根本,客户所关注的产品、渠道,自然同理。不要浪费时间和资源在失败的产品和虚弱的产品上,这是许多被“求全”的常识误导,导致销声匿迹的企业们的忠告。 对于品牌方而言,将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可以巩固、强化能够获得长远优势的方向上,并且专注于一个渠道,才可能突围。 新锐品牌妙可蓝多。作为奶酪界的国产新贵,妙可蓝多国内市场占有率率已超30%,登顶奶酪第一品牌。但鲜有人知的是,最早时候的妙可蓝多既做牛奶,又做奶酪,其实两样都不算太出众。 2019年,妙可蓝多确定了自己品牌定位和产品定位,专注国产奶酪、适合国人这一定位,集中发力在奶酪单品上,以“奶酪就选妙可蓝多”的魔性广告语配合分众传媒电梯电视渠道,席卷全国各地的电梯楼宇,对消费者心智做饱和进攻。 自此,整个妙可蓝多就迎来了非常快的增速,多次登顶电商平台类目销售第一,并且市场占有率逐步攀升至30%以上,一举打破由百吉福等国外品牌把持的中国奶酪市场局面。 这同样折射出一个反常识:求全不如求专。 在企业资源不是足够富余的时候,求全往往是个伪命题,做全渠道、全类目的营销动作,实际是发散了自身精力。 多元矩阵不如力出一孔。像妙可蓝多选择分众电梯这类高覆盖、高触达的媒介,用高频次滚动饱和攻击的方式来实现引爆品牌目标,让消费者能够在短时间内牢牢记住品牌信息。 营销更应该持续地投入和累积。正如擂台搏击,胡乱出拳不过耗费体力,收拢五指、受力出拳后,直击要害。 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关键的目标方向,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益。当你占领了最主要的阵地,你可能会发现次要目标的取得就变得轻而易举。 反常识:求量 讨好渠道不如占领心智 渠道为王,这是21世纪前10年的最佳写照。 但在线下渠道、电商平台、新零售、直播间等等渠道纷纷崛起的当下,渠道显然不再是品牌唯一的选择。因为,可选的实在太多了。 需要明确的是,市场竞争中,次要方向或者说渠道的暂时损失,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品牌势能的积累需要过程,与其他品牌相比,取得相对优势需要准确地选定渠道与方向发力,才能获得差异化的营销动能。 讨好渠道不如占领心智,举个新锐品牌非常集中的赛道:脱毛仪。 作为个护细分赛道类目,脱毛仪的战场有很多。电商有淘宝京东,种草有小红书,内容有抖音与快手,渠道里更离不开带货利器直播间。每一处都是战场,每一处都需要营销,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基本盘。 得益于社交传播和名人口碑营销,整个品类的赛道极为火热,但是始终难分伯仲,在2018年以前,尚没有一个品牌真正具备统治性领导力。 Ulike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崛起的。它的品牌营销策略概括而言,就是“双微一抖一分众”,线上渠道以各类社交媒体为主要内容种草,线下渠道则以分众传媒的中心化媒体投放品牌广告,持续积累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与信任,实现品牌势能的有效累加。 ![]() Ulike CEO 潘玉平 当同赛道玩家还在单纯的依靠流量广告等营销模式、固守线上推广平台阵地的时候,Ulike看到了讨好渠道,以渠道为主尽管能带来销量,但是无法对品牌建设有所助力。 当社交媒体等流量池引流费用越来越贵时,品牌产品的增长就将遇见瓶颈。除了流量和销量强捆绑带来的功利性之外,线上渠道精准的推送存在弊端:无法让品牌在主流人群形成广泛认知和品牌印象,除非进行无差别投放,但这代价也过于高昂。 Ulike一开始的战略与同行类似,在线上追求更多、更全。一直都停留在“货找人”的模式上。后来转变思路,以品牌势能积累的模式,集中投放线下梯媒分众,将Ulike脱毛仪品牌优势,通过每天必经的公寓楼、写字楼电梯持续传递给主流消费人群,“蓝宝石就是高级的”反复高频的播出,从众多品牌中形成高记忆点,打造自己的品牌势能。Ulike的后台搜索数据显示,他们已经跨越到了“人找货”模式。 暂时的局部损失,是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从而消除其他损失的不利。从2016年起,Ulike脱毛仪就连续6年独霸天猫双11销量冠军,更是占据了中国家用脱毛仪行业近50%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品牌领导力。 思考: 反常识反的是套路,新常识不变的是人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