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炼大道 太极拳的点滴体会

 勇敢的芯2 2022-02-13

“道本自然一后气游,

松松静静最难求。

得来万法皆无用,

身形应当似水流。”

孙禄堂先生的这段话是黄震寰教授打拳“行如流水、推手出神入化”的写照。他创建的大道太极拳及太极拳推手功法,以“长寿为主,技击为辅”的艺术特点,已深入人心,堪称一代宗师,现在黄老师桃李已满天下。

黄老师从小学习太极拳,曾师从三位太极拳大师,有田兆麟老师、吴图南老师和石明老师。黄老师已经八十岁高龄,但打出拳来如行云流水,其形如神,轻如飞絮,重如山岳,体态安然。推起手来,粘之则起,搭手即出,出神入化。不接触人,能把人发出丈外,而且处处能恰到好处,真是妙不可言。

我追随黄教授研习太极功法近十七年,黄老师对我们总是谆谆教导,不厌其烦,总是耐心讲解、示范。我们略有进步,黄老师就非常肯定,并指出下一步怎样练,因此,我们总在不断的进步中提高,总有新的认识,太极拳的功夫也在逐渐提高。而黄教授提出的“空中屈伸,有无相生,虚空粉碎,鬼使神差,登峰造极”等论述,我则日日年年苦思苦练,受益匪浅。

下面将我自己研练的过程、粗浅的体会总结出来,供教授和弟子及热爱大道太极拳功法的同修参考。

Image

单式练习法:前后左右走太极单式,有前、有后、有左有右。也可以称为太极单操。要求松、柔、软,以培养内功为准,这样才能形成动中有静,有静必有动,即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相济。这样,就形成了“隐于内,不显于外,随时待发”。把自己身上的外棍、外板、外柱去除干净,这样就可以练成身体的松、柔、软,可以达到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于是形成太极拳的初步功夫。

接下来的练习,要求的是太极拳的真谛,把自己的体练成虚、空、无,要去掉体内的内棍、内板、内柱,培养内在的能量,形成丹元场能,并能通出,达到能上、能下,上则浮其气,下则拔其根,这样就形成了能内发、外发,做到身体能收发自如的程度。

最后还要修炼上乘的武功,把自己的体练成凌空体,培养身上的凌空感觉。有了这些,把身上的凌空感觉散发出去,无形无相,全体透空,应物自然,形成体外的能量,可以做到空听、空拿、空收、空放的太极拳最高境界。

总之,要有明师,要花时间,要能吃苦,要下最大的功夫,把功夫练出来,而且能出手,如果不能出手,练一辈子太极拳,也无法迎敌致用。

以上功法,“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学者需要有“脱胎换骨,每日每时,刻苦研练”的精神,方能达到此境界,学者不可不详辩矣。

(感谢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