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先生年表简编靜堂 2010-05-25 李华年 杨祖恺 说明:1.朱氏某些事迹的年代,现有资料说法不一,或事迹本身传闻异辞,我们把不同的记载用鱼尾弧(【】)标出,以待进一步考察。 2.本表只是为不熟悉朱氏生平的人士提供一点了解朱氏生平的线索而作,故未注明资料来源,以省篇幅。 3.我们见闻有限,本表肯定存在不少缺点错误,尚乞读者不吝赐教。 朱启钤,谱名启纶,字桂辛,别号镬园,晚年自号所居曰“勤炳烛斋”。 朱氏父名庆墉,号稚皋。母为贵阳傅寿彤之长女梦琼。寿彤以威丰中进士、庶吉士,历任河南南、汝、光兵备道二署河南布政使,晚退居林下,筑"止园"于长沙,居十余年,著书多种。 朱氏祖籍江西,世居贵州开州城南永兴场(今开阳双流镇)。启钤曾祖理堂,于道光十二年(1832)游湖南返,主讲于正本书院,遂迁省城。明末于元乖西军民府置开州,清因之,民国改州为县,寻又改为紫江县,即今开阳县。 朱启钤母梦琼之次妹宝琼适贵筑翰林黄国瑾,三妹幼琼适湖南善化瞿鸿机,鸿丰几后为军机大臣。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启钤生于信阳南、汝、光道署西偏之葵园。【一说生于贵州误】 1875年(清光绪元年),三岁。 庆墉病亡,启钤育于外家,始得成立。 1881年(光绪七年),九岁。 又受教于姨父瞿鸿机,励志攻读。稍长,结交湘人唐才常、杨笃生、张邵希等人,青年奋发,常私购变法维新书籍,交相传习,后各分道,唐、杨均因革命而牺牲。 1889年(光绪十五年),十七岁。 与元配陈光矶结婚。陈氏为清驻英、法、比使馆参赞陈远济之侄女。 1891年(光绪十七年),七十九岁。 鸿机简放四川学政,启钤随往。鸿机为报捐府经历衔(时人货所捐者为从仕资格,可参加候补选官,或得委任差使)。 1893年(光绪十九年),二十一岁。 任职于泸州盐务局、合江盐务局、灌口滩救生谁军。 1894年(光绪二十年),二十二岁。 任修凿云阳大荡子新滩工程委员。与万县盐务局总办王责之、云阳县令吴宝锥共同负责工程事务。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二十四岁。 由川返湘,因其原配陈氏病逝于泸州,所生子沛(泽农)及一女均幼,续娶贵阳于德懋之长女宝珊为继室。朱氏此时纳资捐知县,亦得于氏及刘夫人之资助。适姨父瞿氏亦转江苏学政,遂携眷随往江苏候补。【一说保举知县,分发江苏试用】 1879年(光绪二十五年),二十七岁。 奉派襄理苏、松、太道三属岁考试事。后又调办理出口捐局。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二十八岁。 启钤母傅氏病逝,丁忧,奉母枢归葬长沙。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二十九岁。 瞿鸿机已调北京,朱氏亦人京,待服除后谋职。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三十岁。 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工程提调及监督。 【据郝平《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l902年底,改同文馆为翻译科,并在东安门内北河沿增购房屋,翻译科总办为曾广俭。1903年3月,始在京师大学堂附近置房设译学馆,将原翻译科并人,朱启钤任监督。】 1904年(光绪三十年),三十二岁。 由徐世昌之介,去天津,督修天津劝业场,后办理平民习艺所。始为袁世凯下属。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三十三岁。 清延设巡警部,徐世昌任尚书,原工巡局总监内阁学士毓朗任左侍郎,主办北洋警察的直隶候补道赵秉钧任右侍郎。启钤调巡警部,派任北京内城巡警厅厅萃,后转调外城厅塞。曹聚仁《听涛室人物谭·悼念朱启钤老人》说:“无论如何桂老总是写民国史前半页的主要人物之一;和去年在台北九十大庆的许世英都是清末推行新政的人物。辛丑回盔后,桂老便任外城巡警总厅厅塞(等于后来的警察厅长,内城巡警总厅厅塞为汪嘉丞)许静老便是桂老那儿的行政处金事。我们如今看来,警察算得什么?在当时,却是了不得的大事,也只有年轻有胆识敢作敢为的敢去推行。那时,他们在外城大栅栏推行过单行道制,而敢违犯这规矩的乃是肃王善誉的福晋,他们有勇气判罚那福晋银元十元,真是冒犯权威,居然使肃王听了折服,这才施行得很顺利。"启钤任厅ZE期间,又设立公安消防布局。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三十五岁。 瞿鸿机政敌袁世凯买通御史侮毓鼎,以”交通报馆,贿赂言宫“的罪名,奏劫鸿机,鸿机奉旨开缺回籍(免去军机大臣,回长沙)。实则瞿曾有密奏,请宥赦康梁,忤慈禧意。启钤受牵连,随之开缺。未久,曾应端方之约,去南京谋职,尚未确授。适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朱启钤随之出关。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三十六岁。 徐世昌始拟派启钤任吉林省副使,旋即成立蒙疆事务局,派启钤任督办。朱氏周历蒙古哲里木十旗,考察山川险要、民情风俗以及蒙古统治阶层就朽危败之状,著为《东三省蒙务公牍汇编》呈之当道。解职后,又赴日、俄考察农垦事宜。(苏全有等《徐世昌家族》说:“启钤任东三省蒙务总办,举人出身,曾任京师大学堂总41”(第57页>,又说“朱启钤虽然是徐世昌的儿女亲家”(第135页),其说均无据。) 1910年(宣统二年),三十八岁。 任津浦铁路北段工程总办,督建济南黄河大桥、济南火车站等工程。 1912年(民国元年),四十岁。 先后任北洋政府陆徽祥、赵秉钧内阁交通总长。 1913年(民国二年),四十一岁。 任交通总长。出席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本年7月,向袁世凯呈递报告,请规定四时节令假期,袁只批准“春节”一项,同意春节例行放假,1914年实行。自此农历岁首元旦改称春节,沿用至今。 7月17、18日,暂代国务总理仅两天。8月熊希龄组阁,改任内务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 举办县知事训练班。 1914年(民国三年),四十二岁。 二月,兼代交通总长。五月,任徐世昌内阁内务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提出《修改京师前三门城垣工程呈》,获准。发起开辟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一说1915年开辟中央公园】 7月,袁世凯公布文官官秩令,把文官分为九等,启钤列第二等"“中卿”。 1915年(民国四年),四十三岁。 任内务总长,兼京师市政督办?主持前门改造工程,聘请欧洲建筑师罗斯凯格尔制订设计方案。1915-1916年,拆除了瓮城东西月墙和关帝庙、观音大士庙以外的所有建筑;在前门城门洞两侧新开两个门洞,新筑两条宽20米的马路,并筑人行道,修排水暗沟。这就打通了北京东西中轴线和府右街、南北长街,南池子、北池子两条南北交通线的交通。同时对前门箭楼加以改建,形成今日前门箭楼的面貌。 民国初年大总统府在中南海,朱启钤把位于中南海南侧的宝月楼的下层改为“新华门”,拆除内侧皇城墙,使大门直通西长安街,又在门内修建大影壁,至今这些建筑仍在发挥作用。 同时拆除天安门对面的千步廊,形成民国年间的天安门广场。 9月,袁世凯设大典筹备处,启铃兼处长。12月19日该处始对外公开。31日,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曹聚仁《悼念朱启钤老人》说:“桂老当然不是'圣人’,也不是'豪杰’,他们都是会做官的人;他从任陆阁的交通总长起,历赵(秉钧)、熊(希龄)、孙(宝琦)、段(祺瑞)、徐(世昌)诸内阁,一直维持其阁员的地位,任交通或内务总长,袁世凯称帝时期,他还兼任大典筹备处长,与赵秉钧、陈宦、梁士论列为四凶。袁帝暴死,他也成为八大祸首之一。我们且回看当时的文献,梁士治本来是不赞成袁世凯称帝的,可是在大力压迫之后,便和周自齐、赵庆华及桂老密商,他们认为要保全交通系势力,只有依顺袁家父子的意旨。……袁皇帝捧到了极峰上摔下来,死去了。交通系的势力,依旧和北洋军系的命运相终始”。 启钤兼京师市政督办期间,还整理北京街市沟渠。宣武门南一带,水道湮垢,民居昏垫,阛阓殷填,成苦不便,乃徇于众,为之辟城门,开驰道,濬陂阪池,治积潦,尘壤壅户者除之,败垣侵路者削之,经界既正,百堵皆兴。(以上指在宣武门及后来冯玉祥开的和平门外的琉璃厂、虎坊桥、龙须沟等地段,疏通沟渠,改明沟为暗沟,填平下漥,修筑道路等事。)《北京街巷图志》第232页说:进入民国,北京的街巷布局开始变化,民国二年,内务总长朱启钤撤除旧门额上满文、汉字并列的形式,改为由书法家邵炯章写只有汉字的新式门额。 同年,贵州会馆值年贵筑唐公柔、吴伯寅向启钤建议修茸贵州会馆。贵州会馆坐落于宣武门外樱挑斜衔,原为翰林院詹事周渔璜的住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渔璜病故,其父周国柱将其遗宅捐为贵州会馆,该宅房屋共46间。经雍正、嘉庆年间两度维修,到民国初年,又逾百年,“其地适当孔道,房基巳下陷数尺,蛙枢支户,危椽碍事,东倾西应,岌岌倾颓”,启钤决定,“凡房舍倾欹,不中居止,一律撤卸,以待改作”。正在筹集款项,请工程人员重新设计,值袁世凯垮台,启钤去职而中止,新馆于数年后才在启钤主持下完成。 1916年(民国五年),四十四岁。 4月3日《申报》:“昨据探闻辞表之已经提出者为内务总长朱启钤…惟闻当局以朱才尚可用,不令其由此即行退闲,拟准其辞去内务总长之职后,仍在北京市政督办。其他人则尚无确耗。” 6月10日,西南军务院提出通缉帝制祸首杨度等人。7月14日总统黎元洪下令通缉杨度、朱启钤等八人。 1917年(民国六年),四十五岁。 自本年起经营实业,先后经办中兴煤矿公司、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 1918年(民国七年),四十六岁。 代总统冯国璋明令撤销梁士诒、朱启钤等人帝制案的通缉处分。朱启钤号召在北戴河有产业的中国上层人士成立地方自治公益会,此为北戴河开发的起点,自任会长。 8月,被选为安福参议院副议长,未就任。 同月,徐世昌当选大总统。 11月,徐世昌特派朱启钤为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南方军政府特派唐绍仪为南方总代表。 1919年(民国八年),四十七岁。 2月20日南北议和在上海举行。5月,谈判破裂,南北代表各向自己的政府辞职。 启钤在南京江南图书馆发现影宋本李诫著《营造法式》。【一说1917年发现《营造法式》】 启钤出资重修樱桃斜街贵州会馆,逾年建成,全馆房屋67间,工款14000余元。朱氏有《重修贵州会馆记》一文,镑于馆壁,记重修始末。 1920年(民国九年),四十八岁。 大总统徐世昌发布命令,派启钤督理印行《四库全书》事宜,即行会商各主管,拟定办法,迅速从事.后未果。 1921年(民国十年),四十九岁。 作为徐世昌的专使,赴法国代徐受巴黎大学赠授之文学和法学博士学位。同时到欧洲、日本考察。此后基本退出政坛。 1925年(民国十四年),五十三岁。 开始筹办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典建筑文献的整理研究。校印《营造法式》《髹饰录》。 1927年(民国十六年),五十五岁。 朱氏早在北戴河有蠢天别墅,本年其于氏夫人逝世,即葬于别墅侧之朱氏墓地。其地今仍列为北戴河景区之一。 1928年(民国十七年),五十六岁。 中国营造学社于北京成立【一说于1930年成立】,启钤任社长。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音》说营造学社“是一个有钱人业余爱好的副产品”。该社运用文献考证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包括建筑技术),整理出版过一些古代建筑学著作,并先后编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七卷。除出版《汇刊》、调查报告、汇集营造语汇、辑录古今营造论述以外,还注重访问旧匠师,如清代样式雷、算房刘,还收购雷氏的多种烫样、模型、图纸、古建参考图集、大事年表等。 出版《存素堂丝绣录》。 1929年(民国十八年),五十七岁。 刊刻《杨剑潭先生遗诗》。 1930年(民国十九年),五十八岁。 张学良委任启钤为北平市市长,未就任。 朱启钤建议梁思成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部主任。 出版《清内府藏刻丝绣线书画录》和《丝绣笔记》。刊印明人计成著《园冶》。 1931年(民国二十年),五十九岁。 “9.18”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启钤托其盟弟荣原(叔章)以伪满名义宣布在东北的清内府刻丝绣品为国宝,印巨册《纂组英华》,使这批宝贵文物未被劫往日本。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六十岁。 梁思成等人考察蓟县独乐寺。这是中国营造;学社第一次野外考察,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创举。 8月,刘敦桢移居北京参加营造学社工作。原研究部改为“法式部”,梁思成任主任,刘敦桢任“文献部”主任。 营造学社承接了其历史上第一项工程,维修故宫贮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文渊阁始建于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到此时梁柱下沉,梁思成,刘敦桢、蔡方荫测算其承重是安全承重的两倍,建议用水泥大梁替换原有梁柱。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六十一岁。 《丝绣笔记》增补本出版,此书及《存素堂丝绣录》、《清内府藏刻丝绣线书画录》、《女红传征略》合为《存素堂丝绣丛刊》。 出版《髹饰录》笺证本、《存素堂校写几谱三种》。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六十二岁。 刊印民国《开州志稿》、乾隆《开州志稿》。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六十五岁。 4月13日,中山公园理事会成立,任理事长。 是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占领华北。日伪组织一直多方威胁利诱,企图逼启钤就范。初时汉奸江朝宗组织“北平治安维持会”,兼任委员长,要启钤参加,启钤拒不参与列名。此时启钤子女多人,均已成立,其本人即以读书著述、整理出版乡邦历史文献为务。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六十六岁。 汉奸王克敏组织“北平临时政府”,王与潘毓桂等又逼启钤参加。启钤以正在编篡《贵州碑传集》为辞,一再拒绝。日伪不满,又以赵堂子胡同为警备地区为由,强令启钤搬家,启钤被逼迁往北总布胡同。此后亦不断受到种种无理威逼,启钤亦以称病、预立遗嘱、分配遗产等多种办法,与日伪周旋,始终未与敌伪政权同流合污,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949年,七十七岁。 4月,上海解放。启钤被推为中兴轮船公司董事长,设法将公司所有船只尽量由香港召囚,集中于上海,支援新中国的建设工作,得到人民政府的表扬。后改为公私合营。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未与日本资本合作,故按股分定息六厘,以示鼓励。 附识:中兴煤矿公司,在山东峰县(今枣庄),1899年(光绪二十九年)由张翼(燕谋)等创办。初时集资100万两,1913年(民国二年)集资380万元,徐世昌任董事长,由朱启钤代理。1919年(民国八年)黎元洪任董事长,朱启钤任经理。1928年(民国十七年)黎死,朱启钤任董事长,曾发行公债200万元。1938年(民国二十三年)改由叶景葵任董事长。后设中兴轮船公司。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人企图侵吞中兴轮船公司资产,有三艘轮船被强行征用,其他船只逃往香港。日本投降后,被征船只收回,集中于青岛,后又移往香港。上海解放后,有几艘被蒋政权扣留,其余除7000吨的“中兴号”仍留香港暂营客运外,共召回9艘。 上海解放后,周总理派章文晋到上海接启钤到北京,定居东四八条住宅。 1950年,七十八岁。 启钤把珍藏的明岐阳王李文忠世家名贵文物56件捐给故宫博物院。文化部颁发奖状予以表彰。 1952年,八十岁。 中兴煤矿公司改为公私合营,启钤继任董事长。 1953年,八十一岁。 5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7年,八十五岁。 周总理到东四八条朱宅访问朱启钤。 1961年,八十九岁。 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为朱启钤主持祝寿活动。12月7日,周总理到启钤家访问并与朱氏全家合影。 1964年,九十二岁。 本年2月26日病故。 朱氏解放后曾任第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古代建筑修整所顾问。 朱氏先后将大量藏书和手稿捐给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古代建筑修整所和贵州省。 附录: 一、朱氏子女 朱启钤继室于氏宝珊,贵阳人,于德懋之长女,生于1877年逝于1927年,葬于北戴河,生男渤(海北);生女:淇筠、(适章以吴,生章文晋)、松筠、津筠、漏缆、洛筠(适张学铭)、浦筠、沚筠、汀筠、浣筠适吴俊升之子)。 二、朱氏校刊古籍目录 1.石印营造法式 2.重印营造法式 3.重刻园冶 4.燕几图 5.蝶几谱 6.匡几图 7.髹饰录 8.黔南丛书第八辑 9.陶楼诗钞(油印本) 10.杨剑潭先生遗诗(1928年刻本) 11.民国开州志稿、清王炳文修乾隆开州志稿(四卷) 三、朱启钤著作目录 1.存素堂丝绣丛刊 (存素堂丝绣录、清内府藏刻丝绣线书画录、女红传征略、丝绣笔记) 2.镬园文存 3.紫江朱氏家乘 4.贵州碑传集(稿本) 5.哲匠录(与瞿兑之、阚铎合辑) 四、朱启钤主持编印刊物J斗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共七卷)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钤识丨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缘起辛迪整理 建筑史学刊 2022-07-23 09:13 发表于北京 今年是朱启钤先生诞辰150周年,为配合《建筑史学刊》将于9月推出的 “沟通儒匠——纪念朱启钤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专辑,学刊公众号拟以此为栏目陆续刊发系列文章。今日向各位读者推送朱启钤先生发表在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一卷第一册上的《中国营造学社缘起》一文,欢迎阅读! 中国之营造学。在历史上。在美术上。皆有历劫不磨之价值。启钤自刊行宋李明仲《营造法式》。而海内同志。始有致力之途辙。年来东西学者。项背相望。发皇国粹。靡然从风。方今世界大同。物质演进。兹事体大。非依科学的之眼光。作有系统之研究。不能与世界学术名家。公开讨论。启钤无似。年事日增。深惧文物沦胥。传述渐替。爰发起中国营造学社。纠合同志若而人。相与商略义例。分别部居。庶几绝学大昌。群材致用。 工艺经诀之书。非涉俚鄙。即苦艰深。良由学力不同。遂滋隔阂。李明仲以淹雅之材。身任将作。乃与造作工匠。详悉讲究。勒为法式。一洗道器分途。重士轻工之锢习。今宜将李书读法用法。先事研穷。务使学者。融会贯通。再博采图籍。编成工科实用之书。 营造所用名词术语。或一物数名。或名随时异。亟应逐一整比。附以图释。纂成营造词汇。既宜导源训诂。又期不悖于礼制。古人宫室制度之见于经史百家者。皆宜取证。并应注重实物。凡建筑所用。一甓一椽。乃至冢墓遗文。伽蓝旧迹。经考古家。美术家。收藏家。所保存所记录者。尤当征作资料。希其援助。至古人界画粉本——实写真形。近代图样模型影片。皆拟设法访求。以供参证。 李书于制度功限料例。固已示营造之津梁。而北宋迄今。又逾千载。世运推迁。质文递嬗。辽金元明之遗物。塔寺宫殿。硕果尚存。明清会典。及则例做法。令甲具在。由此推求。可明制度之因革。曩年于李书图样付印之际。就现存宫阙之间架结构。附撰今样。一并印行。已见一斑。功限料例。为民生物力。隆替所关。于时代性尤易表著。清代雍乾年间。工部物料价值。以及各省工料价值诸书。与内庭圆明园等工料则例。皆属官书。居今稽古。不难推知佣值之高下。物力之变迁。盖工部所营。如坛庙宫殿城垣及廨舍仓库。崇庳有度。经制悉准典章。其内庭及圆明园所营。苑囿寺观。及装修陈设。穷奇侈巧。结构恢诡。然匠心所运。不逾规矩。历史象征。固班班可考者也。 晚近以来。兵戈不戢。遗物摧毁。匠师笃老。薪火不传。吾人析疑问奇。已感竭蹶。若再濡滞。不逮数年。阙失弥甚。曩因会典及工部工程做法。有法无图。鸠集师匠。效梓人传之画堵。积成卷轴。正拟增辑图史。广征文献。又与二三同志。闭门冥索。致力虽劬。程功尚尠。劫运无常。吾为此惧。亟欲唤起并世贤哲。共同讨究。或以智识。相为灌输。或以财物。资其发展。就此巍然独存之文物。作精确之标本。又不难推陈出新。衍绎成书。以贡献于世界。 学社使命。不一而足。事属草创。亦无先例之可循。顾所以自励。及蕲望于社会群众者。厥有数端。诚知罣漏。姑举一隅。 一 属于沟通儒匠。浚发智巧者。 讲求李书读法用法。加以演绎。节并章句。厘定表例。广罗各种营造专书。举其正例变例。以为李书之羽翼。 纂辑营造辞汇。于诸书所载。及口耳相传。一切名词术语。逐一求其理解。制图摄影。以归纳方法。整理成书。期与世界各种科学辞典。有同一之效用。 辑录古今中外营造图谱。方式变化。具有时代性及地域关系。中外互通。东西文化汇合之源流。极有研究之价值。此种图谱。一经考证。即为文化重要之史料。 编译古今东西营造论著。及其轶闻。以科学方法整理文字。汇通东西学说。藉增世人营造之智源。 访问大木匠师。各作名工。及工部老吏样房算房专家。明清大工。画图估算。出于样房算房。本为世守之工。号称专家。至今犹有存者。其余北京四大厂商。所蓄匠师。系出冀州。诸作皆备。术语名词。实物构造。非亲与其人讲习。不能剖晰。制作模型。烫样傅彩。亦有专长。至厂商老吏。经验宏富者。工料事例。可备咨询。 二 属于资料之征集者。 实物:古今器物及遗物之全体。或抽象。凡有资于证明者。 图样:古今实写及界画粉本。式样模型。 撮影:实物遗物之不易移动或剖析。及不能图释者。 金石拓本及纪载图志:金石之有雕镌花纹。及方志等书。纪载建筑实事者。 远征搜集:远方异域。有可供参考之实物。委托专家。驰赴调查。用撮影及其他诸法。采集报告。以充资料。 古籍:《考工记》《尔雅》以降。经史百家。及域外佚存、舶来秘本。凡涉及营造事实。及可供参证者。 于前项工作。具有眉目时。即可以一部分之成绩品。提供于世界。此为本学社最后一步之工作。姑就鄙人现有之资料。预拟总目如下: 甲部 释名 辞汇 乙部 论著 制度沿革。各书举证。各式举证。收藏品之全景。遗物之标本、轶闻。 丙部 法式 大木作。斗科附。小木作。内外装修附。雕作。旋作锯作附。石作、瓦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漆作、塑作。释道相装銮附。砖作。坎凿附。琉璃窯作、搭材作、铜作、铁作、裱作。工料分析。物料价值考。 丁部 诸例 内庭工程做法。圆明园内工诸作则例。万寿山内工诸作则例。制造库诸作则例。城垣工程、陵寝工程、河渠工程、河工、海塘、漕河、江防、桥梁、沟渠。 三 编辑进行之程序 成书假定以五年为期。 第一年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故籍。商榷义例。拟定表式。 第二年工作。审订已有图释之名词。先制卡片。以备社员之讨论。逐渐引伸。 第三年工作。综合资料。制图撰说。审核体例。 第四年工作。分科编纂。订正图表。 第五年工作。撰拟总释。序例。成为有系统之学说。准备出版。 以上五期之中。或印行定期及单行之出版物。或汇集每期征集之资料。公开展览。其办法及程度。均依本社经济之能力及社员公意行之。 通艺之事。既重专攻。又贵在集思广益。北平为文化中心。亦即营造学历史美术之宝库。自宜暂以北平为社址。如能与中外专家。交换学识。尤所忻盼。所冀大雅闳达。不我遐弃。切碰孟晋。何幸如之。 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