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上广诗刊】No.71667期B版||​榆树轶事 作者:朱占良

 北上广文学 2022-02-14
shenzhenliterature
深圳诗选
欢迎阅读


深圳诗选》《北上广诗刊》平台属于《北上广文学》的子平台,是前沿文学,也是先锋文学,更是当代最现代之文学,旨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创建以来,我们的作家诗人朋友们为繁荣文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欢迎您的阅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家诗人是经过无数个灵感的磨炼而就的,加油中国文学!
变通是文学的常理。----深圳诗选



榆树轶事
作者:朱占良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我家不很大的院落里长满了榆树,大大小小有几十棵。由于村道规划,家院不得不随着变动,现在我家院子里留下来两棵大的榆树。
每年春天,大榆树枝头上最先长出圆圆的小蛋蛋,象小花苞,小花苞里孕育着榆钱。不久,从榆树枝头小花苞里冒出了榆钱,由小变大。长出来的榆钱是绿色的,只见榆树上条条树枝象是被绿绒布包裹着,好似绿色的棍棒。从远处望去,榆树全身象是披挂着臃肿的绿色花团。榆钱跟小纽扣一样越长越大,扁扁的圆圆的,逐渐由绿变白。待到榆钱长到衬衣纽扣大,榆钱籽长熟了,榆钱中心明显突出,榆钱开始从树上慢慢地脱落下来,被春风吹到院子的周边和角落。有的榆钱被春风吹到远处,从邻居的屋顶上飘落到院子里,邻居家也生长了榆树苗,有的还长成成才的榆树。在榆钱脱落的同时,榆树枝头的嫩叶开始发芽,树枝上逐渐长成绿色叶子,由小变大。临近夏季,榆树周围的许多蝉蛹破土而出,傍晚爬上榆树,蜕变羽化成马知了。马知了此起彼伏的阵阵嘶鸣声,证明了夏季的来临。每年深秋时节,榆树叶变成灰黄,渐渐从树上脱落。到了深秋,榆树上只留下密密麻麻的枝条随秋风晃动。冬季遇有大雾,榆树枝丫上挂满了冰挂,洁白的象梨花开放。晌午太阳出来,树枝丫上的冰挂才稀稀落落地散落地上。
我祖母刘小多,生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卒于1980年。记得奶奶给我说,民国时期,我爷爷朱香季在定县西关财主王家打短工。爷爷做事认真踏实,他被财主家大管家看上了,让爷爷赶起了马车,打起了长工。在西关王家干的时间久了,又在王家当了掌佐的,负责打理王家的内部勤杂事物。西关王家每逢春季,摘下榆树叶给长工们做粥喝,同时施舍米粥接济贫苦百姓。我爷爷喝了榆树叶做的粥,感觉榆树叶嫩嫩滑滑的比较好喝。爷爷因此对榆树产生了兴趣。爷爷发现西关王家院内有许多自然长出来的小榆树苗,于是就选了两棵比较正直茁壮的树苗移了回来,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
近百年过去了,最大的榆树树身长到直径约五十公分,树高约三十多米。榆树上常年驻有喜鹊。喜鹊有时在树南端枝丫上垒窝,有时在树北端枝丫上垒窝。今年春天,喜鹊在榆树北端老窝下方又垒出一个新窝,不久孵出一窝小喜鹊。每当清晨,喜鹊按时出窝,在大榆树、槐树枝上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又蹦又跳,相互追逐,嬉戏耍闹。喜鹊用它那嘎嘎噶的鸣叫声,把熟睡的主人惊醒,主人在欢乐鸟鸣中洒扫庭除,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家的榆树长成了碗口粗大,我们兄妹年幼,不会爬树。有的村民爬上我家的榆树,采摘榆钱、榆叶,下来时留给我奶奶一些。我奶奶把榆钱榆叶煮熟给家人吃。由于我家人有榆钱榆叶填肚子,我六十四岁的奶奶和我们几个幼年兄妹不至于被饿死。前人栽树,后人歇凉。或许我爷爷栽下榆树的初衷就是为我们后人度过难关,解救家人的无米之炊。爷爷为我们家人造福啊!所以说,榆树是我家的“救命树”啊。我为了不忘那困苦的岁月,我使用的笔名是“榆树”。因为这棵大榆树给我家做出了贡献。大榆树对我家有恩呐。榆树是我们的传家树,恩情树。常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家世世代代不能忘记榆树带给家人的恩惠。我们告诫家人,绝对不能砍伐这棵大榆树,要爱护它,保护它,浇灌它。要使得这棵大榆树根深叶茂,长生不老,世代永存,福荫后人。为了铭记榆树的恩赐,我特撰一副对联:
红日升东方祥光普照,
春榆植沃土门第福荫。

                      

"榆树"
辛丑夏于穗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感谢一路有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作者:编委会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
编委会集体奉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