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游阳明洞

 东营微文化_ 2022-02-14

冬游阳明洞

阳明洞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城东栖霞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检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长方形水池。池中雾气缭绕升腾,沿边行走,不见足膝,犹如梦境。水池两旁不远处,一棵棵大树挺拔,春意盎然。
正前方屹立着王阳明先生的塑像,通体汉白玉石,高达8.8米,下颚微上扬,面向平和城区。他双手突显,一手握卷,一手指点。塑像左右两侧为弧形纪念墙,分别镌刻《添设清平县治疏》和《再议平和县治疏》。
阳明先生是旷世大儒,一生风雨兼程,文治武功显赫。他远祖是山东琅琊人氏,王羲之后裔。他为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守仁,别号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年间浙江余姚。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其书法步远祖“二王”,存世墨迹,“有弘毅骏拔飘逸之气象”。他学书法有悟:“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是此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纵观阳明先生,仕途动荡起伏,还能笃学,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
阳明先生抵贵州修文居龙冈后,静心悟道,集心学之大成,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完人”。他立德、立功、立言,成就斐然。他门下弟子众多,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有俊爽之气。厚重的才学,让其名扬天下。底座上面,“四句教”格外醒目:“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站此良久,默记于心。
往前下台阶,迎面是个大门楼。楼的上边覆盖琉璃瓦,下边立两根白色石柱,镂空雕花,正中上方凹槽内,有行书:阳明洞。走过门楼墙,一块比较宽阔的石板场地铺展开来。地上,几棵粗大根深的古树,仿佛伴随着沧桑岁月。
顺山脚右拐,蜿蜒上行,台阶是光滑的方条石块,路径两边及山坡上,是碧绿葱茏的各种古树山石。即使在这冬季,土质却异常疏松,绿色遍野,不像我的北方老家早已是地寒冰封。一片片绿苔,紧紧黏贴在石壁上,景美如画。我体力不支,儿子从林间找来树棍权作拐杖,助我一臂之力。孙子在儿子的护佑下,活泼地窜前跑后,像鸣啭的鸟儿一般雀跃。这曲径通幽的山色盛景,禁不住令人心旷神怡。
过一道夹墙,即将登上山顶时,又是一块铺着平整石块的空地,右边砌着石墙,或许是为游客安全着想吧。我歇了一会儿,顿觉神清气爽。天空的云,白蓝如洗,分外洁净。我靠在一棵棕榈树旁,喊儿子过来拍照,孙子也跑来抢镜,调皮地摆出造型留影。
左边石岩上,有一个漂亮的亭子,我问保安员,他说叫“君子亭”。君子亭,六角重檐攒尖式清朝建筑。亭东北地区岩层上,有清朝贺长龄书录王守仁《谦谦君子亭》碑刻。君子亭壁下,刻有蒋介石题字“知行合一”,这是老蒋第三次到达阳明洞时所题。可见当年此处,定是惬意场所。
亭下对面,是一个木制院落。据说,王阳明隐居此地,时间久了,便与当地百姓亲密无间。他上山时,老百姓主动为他伐木搭建,房舍虽简陋,但可避风雨,后几经修缮而成。王阳明感动之余,欣然写了一篇《何陋轩记》,四字取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                  
院门前有一个简易牌,上面写着:张学良陈列室。记载: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放后,张学良被蒋介石下令软禁,软禁地点多次秘密转移。1938年11月,张学良被转禁到修文阳明洞东厢。东厢,原名“仓圣宫”,清代咸丰年间修建,用于供奉仓颉所用,共两层。张学良被软禁东厢期间,一楼作为张学良书房和客厅使用,二楼作为卧室使用。1941年5月,张学良患急性阑尾炎,被送到贵阳进行手术治疗,出院后软禁在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陈列室内,有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蜡像,张学良端坐桌旁手持书卷,聚精会神;赵四小姐站立左边侍陪伴读,体态从容,贤淑典雅。墙壁上,挂着他生前和一些大人物的黑白相片,栩栩如生。王阳明曾在“龙冈书院”写下《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志学要求。蒋介石的用意,就是让张学良来这里面壁思过,静学王阳明。
张学良客厅墙上挂一匾额,中间记载:少帅赵四.正式结婚;上书小字: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下书: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另起一行: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
站在院里,抬头望去,三个门上镶嵌横批:“大啟文明”“天地常新”“兼三不朽”。门两边和立柱上,有文人墨客书丹楹联,满目苍古,令人唏嘘。
君子亭与陈列室之间有一条下山的路,两边虽设有护栏,但很陡峭。儿子抱着孙子小心翼翼地缓行,我则一手扶栏,一手拄着拐棍走得更慢。毕竟年龄不饶人,经不起跌打闪失。
半山腰,是一块比较宽敞的场地。右侧有两个天然溶洞,小洞周边枝草环绕,绿色生机,大洞口上方,刻着:“阳明先生遗爱处”,是明代贵州宣慰使安国亨题写;右边有明罗汝芳题刻“阳明别洞”;左侧是清庞霖题刻“奇境”。洞口边有石凳,供游人歇息所置。转身远眺,一览无余,楼房阁舍林立,一片新时代风貌。洞外场地长12米,宽9米,青石铺地,岩坎边用青石栏杆围绕;南边石级两旁长着两棵参天古柏,为王阳明先生亲手所植,称守仁柏,枝叶繁茂。此洞,原称“东洞”,后称“阳明小洞天”。洞内可容百人。洞顶镌刻较多,大概是今人所题,有行有隶,大小不一。虽然南方多雨,但洞内并没有潮湿迹象。难得王阳明选择栖息养性修身悟道,达到“万物一体”。
王阳明被刘瑾派刺客追杀,假投河躲过一劫后,初抵龙场便披荆斩棘,临时搭建了一间茅草屋。那时,环境恶劣,山上杂草丛生,苗人、獠人等少数民族交错配合而居,属于未开化的蛮夷之地。他虽然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受尽了折磨,但他不气馁,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从中悟道。当地百姓很淳朴,常给他送食物,用全然不知所云的语言与他交流。他虽处逆境,但也能随遇而安。不久,他发现了这处钟乳洞,于是便搬到洞中,苦修心学之道。
大约500年前,王阳明在此悟道,后来心学横空出世,古往今来,追随者无数。他的心学主要思想:心即理(价值存在);知行合一(价值判断);致良知(价值归宿),三者是必然的递进关系,形成了统一整体,缺一不可。随即留下了他的八字真言:“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堪称是阳明心学的精华。我们敬爱的伟人毛主席自青年开始,视王阳明先生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一生践行,受益匪浅。
“圣贤之道,吾性自足”是天植灵根。我们要学王阳明做到知行合一、修身齐家、弘扬良知精神,国家才能富强清明。这时,我想起了日本明治时代的“军神”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为什么在自己的腰牌上刻了“一生低首拜阳明”七个字,作为他终身处世的奋斗目标。
天色已晚,我和儿孙绕山体下行,边走边看,目不暇接。亭阁相映,碑刻历历,百年乌柿茂盛参天,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风物幽静宜人。
天上落着毛毛细雨,山体林园雾气迷漫,笼罩着历史的天空。

向上滑动阅览

作者简介:高兴福,网名,墨海耕夫,生于1963年,河口区六合人,喜欢文学,酷爱书法,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东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口区书法家协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