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之美”,一字千秋

 熟年人生 2022-02-14

上海中心大厦最近红火起来。

正在239米申城最高的朵云书院举办的“云朵行”徐梅书法创意展,自2月1日展览至今,广受书法艺术爱好者及家长孩子们等的青睐。

在疫情需预约情况下,平均每天仍有近3000人次的参观。

这次在申城最高书院举办的“书法艺术云朵行”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意义传播深远,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汉字之美”。

深化汉字之美的内涵

徐梅:字雪邨,号梅簃。毕业于同济大学。为海派书法代表人物清道人李瑞清的第四代传人。曾任上海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上海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市女书法家联谊会副主席,上海市书协青少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上海书画院兼职画师。

徐梅的这次书法作品展出近40幅,一改原先的端庄硬笔书法传统,而如今每幅多数只用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一个字,以小见大,以一字知千秋,以方寸知气象。

正如古人所述“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让读者从一个简单的字,了解祖先是如何表达它的。比如“走”字,如今它已走过了3800多年历史,足垂久远矣,却还是生生不息,仍活跃于当代人的工作生活之中。

看到最平常不过的字,仿佛让我们回到了远古时代,穿行于古今之间,再一次提醒我们从哪里来,往何处去--

徐梅说:“汉字之美”。汉字之美,源自自然,象形之形,仰观象于天,俯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本立而道生。汉字书写之技艺,即书法,追随文字,书画同源,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一切在于审美,皆以汉字之美和书法之美得以集中体现。

香港《成报》原社长田炳信在新著《巟诞·荒诞——文字考古现场》中认为:一个个形、声、意兼备的方块字,包括在常人看来,那些如同鬼画之符、那些笔画繁多的异体字、冷僻字,恰似绝世的美丽图画。

“字画同源,每一幅字都是一幅画,一个生动活泼的现场画面。”还宛如美妙的天籁之音:“一音一个小世界,百音构筑了今天我们交流、沟通、合作的奋斗史。”常用汉字三五千,小型字典收录八九千,大型辞书收录5到6万字,汉字音节400个。在田炳信看来徜徉在字的海洋,音的世界,那是享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味觉联觉的超级大烩。” 

  光大汉字之美的意义

在参观展览中,观众和举办者都会自问:同样是古老的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却早早地消亡了,为何唯独汉字有如此强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的世代传承、生生不息应该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汉字这种独特的观赏、审美价值,是任何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但是作为一种文字,其基本的价值还是作为文化记忆、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实用的工具性价值显然高于她的审美价值。因而,一部汉字发展的历史侧重于应用。

《巟诞·荒诞》一书指出:“字一路走来,甲骨文到金文,伴随氏族文化消失。金文到大篆,伴随商文化遗落。大篆到小篆,大周传统没落。小篆统一六国文字,战国多彩时代崩溃。隶楷对小篆的替代,先秦传统流失。到了各种简化字替代隶楷,农业文明更迭,为工业化时代普罗大众而生。”

著名学者陈燮君指出:巴比伦2200年。中华文明5500年。甲骨文有3000多年历史。5000多字,近可识得仅2000字左右。

汉字之美在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记载和传承。也在于艺术与创意的不断结合而衍生光大。

这次的徐梅书法艺术创意展,就是以书法艺术的独特演绎,表达中国汉字的渊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趣味、汉字的文化、汉字的生生不息!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喜爱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根脉所系,欣赏汉字之美,创意汉字设计,更好地让文创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丰富生活。进而讲好中国故事,扩大国际传播,增加文化自信!

传播汉字之美的路径

在展览中,你能看到徐梅如何让那些冷冰冰的“甲骨文”活起来、动起来。她以独特的书法艺术,将汉字之美重新植入当代大众的生活。古文字由她之手,由过去单纯的“识读”,转化提升为对汉字文化的阐释、演绎和传播。

穿越时空,让古老汉字寄寓当代审美中

1999年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之际,上海博物馆曾举办甲骨文特展,并于2019年再次举办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特展,如今各种甲骨文字典也早已面世。

“如何使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与古老的文字体系相融?”这是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思考的问题,如今在徐梅的书法艺术展中迎刃而解。

一个“虎”字,甲骨文刀刻般的笔触,周围不同的草书字体,都颇显王者霸气。不仅是“虎”,以甲骨文书写的十二生肖,每一种都生动写意…

汉字设计也颇见创意。在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徐梅创作的“虎福”中,驾“福”狂奔而来的是一个拥有“初生虎仔不畏牛”的可爱的虎宝宝。

利用“福”的“示”旁表意和“畐”字表音,她以一笔书将“示”和“田”连成一体,一笔而就,使“福”字的绵延、长寿、幸福、圆满尽现其中,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古老汉字与青少年教学相结合

周六下午的青少年儿童参展与交流专场,十分热闹。

正如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志高所言,文化的传承需要的是守正创新。“让文字艺术大众化、形象化,让青少年看得懂并且喜爱。”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民钢认为,看似冷冰冰的甲骨文,也可以展现出富有生趣的形象,而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热爱,进而研究甲骨文,也并非易事。徐梅对甲骨文的演绎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并希望更多人致力于发掘古文字的内涵,使古老的文字焕发新的生机。

无独有偶。中福会出版社2022年《汉字日历》。由“小象汉字”编撰,一日一字,每一天挑选出代表性的时令物候,用像画儿一样的甲骨文,画给小读者看。

中华书法与国际传播相结合

观看展览后,有观众留言:原本认为“一本正经”的甲骨文“没啥劲道”,没想到甲骨文的书法中融入创意,可以变得“活泼泼”,甚至表现诙谐元素,虽然对书法一窍不通也看得津津有味,“真是邪气嗲也相当成功格创新!”

选择在“朵云行”举办书法艺术创意展,也寓意走,行。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云朵行的“行”与甲骨文“走”字形成呼应,行走在云朵之间,启示着艺术创意需要一个介于天地之间的“虚实”空间,需要传统的根基和大胆的想象,同样,通过这样的云朵行,激励更多的艺术家不断地穿行古今,上下求索,为中国文字艺术增光添彩。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

汉字之美。书画同源,中华文明的世代传袭,富有审美意境。古文字创意,让甲骨文活起来。走向世界。

也是灵意画创作者田炳信特意赋诗一首:

我常常惊奇汉字向内博大精深,

也奇怪汉字的向外的蔓延无羁。

真是穷尽一生琢磨不透的精灵。

学习汉字,

认识汉字,

尊重汉字,

传播汉字,

它带给你的幸福,

就从现在开始。”

     2022年2月1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