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讲 汉字起源与五体演变︱【书法审美与实践】(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回放,主讲老...

 老猴zyx 2020-07-05

中国书法的美感,体现于形体、点线、笔法、节奏、风格、情、意境、格调、境界等方面。书法之所以具有美感,之所以能成为与绘画、音乐相媲美的艺术,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汉字。

汉字的构造理论——“六书”揭示,汉字起于“象形”。象形字愈古者愈接近图画,这是一个原则。本来是象形的字,后来为别的字借去做声符成了声假字,后来又有形声字。象形发展到形声,而形声字的一半还是象形的。中国字以形声字为最多数,所以说中国字起于象形而一直保存象形的特色。可以说,没有基于“象形”的汉字,很难想象能产生精彩绝伦的中国书法艺术。

 

甲骨文

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是甲骨文。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文字内容主要是卜辞,有一些是记事辞,因此甲骨文又叫‘殷墟卜辞’。殷商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体系,在这之前的文字是刻划符号。


   
《散氏盘》

甲骨文之后,出现了大篆。两周金文,是大篆的重要内容。至秦始皇统一中国,采取“书同文,车同轨”,大篆变为小篆。统一文字之前的战国时期大篆,不仅涵括秦系文字,也涵括三晋文字和楚文字等。

《琅琊台刻石》

隶书,并不是从小篆演变而来。它最早可溯源至战国时期,如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和四年(前309—前307)的《青川郝家坪木牍》墨迹,目前被视为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隶书至汉代走向成熟。篆书向隶书演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字形简化、转折处多方折、横平竖直等变化,分化出横、竖、撇、捺、点、折等基本笔画,突出具有装饰性的波画与捺画。

《青川郝家坪木牍》

篆、隶之后,出现的是草、楷、行。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汉字的起源、构造以及字体演变,启示我们:

其一、字体无论怎么演变,“象形”的特点始终蕴含在各种书体的字形中。中国文字在初期的甲骨,还具有较多如图画般的形象,但是随着文字的演变,逐渐走向抽象,姑且可以说非“写实的象形”,而是“抽象的象形”。五体中,草书最为抽象,最为自由。


怀素《自叙帖》

其二、书法的章法之美,是从甲骨文即开始呈现的。

其三、汉字源于自然,具有一种与自然相谐的特征。中国书法追求的以“自然”为最高的境界,与汉字所具有的自然性特征密切相关。

其四、文字学与书法的关注点之别。二者关系尽管密切,尤其是从殷商到汉魏这段书体演变的历史时期,但二者的“聚焦点”并不一致。文字学聚焦于写字的“字”(文字),书法聚焦于写字的“写”(怎么写)。更具体地说,书法的聚焦点在于,形质层面包括形体、点画、笔法、节奏等;神韵层面包括风格、情性、意境、格调、境界等。

所以,汉字与书法美感之间的关系,就像蒋彝在《中国书法》一书中所说的:“中国书法的美学就是,优美的形式应该被优美地表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