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世斌‖问花“昙花寺”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02-14

图片

小时候,听老人们讲“昙花寺”景观之壮丽繁华,让人非常着迷。说昙花寺脚下的昙花村,整日人马熙攘,商埠酒楼林立,热闹非凡,不亚于“清明上河图”里描述。我就去丹江河南岸的月亮垭转悠了,只看到一面废墟,石坡上植被尚好。断壁绝崖处的东旸洞,罗汉洞仍然历历在目,滔滔丹江沿着山根唱着动听的山歌向东流去。

长大后,逐渐喜欢上本土民俗文化类的东西。凡是有不解之处,就想翻阅一下《商州志》,或者实际打探一番。史载:“昙花古刹”即(昙花庵),座落于棣花镇丹江岸西南角,该庵殿宇宏敞,绚烂多彩,庵前有十三级玲珑古塔,庵东崖上有一排排悬空古洞,庵坡顶“松云藏月”,名花绕庵而生,竞相争艳。故而有“昙花胜地”之称,名列《商州十观》之一,在丹江两岸久负盛名。

图片

清代散文家田钟玺有记载:“昙花庵座州东七十里棣花铺之南山。渡丹江循鸟道里许,抵东旸洞侧,盘曲而上数百丈,趁峰逐壑。位置佛宇,楼阁亭台,浮屠,方丈无一不具。有清幽致。早晨间, 檀之气上薄云烟,梵呗之音,元鸣山谷。且蕙兰满上,异香覆院,松杉翳日,风韵怡人,居然一兰若名从也。”可以想象当年昙花寺金碧辉煌,殿宇浩大,僧侣云云,香火袅袅,朝拜者纷至踏来。

昙花寺是商於古道上一个重要文化节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曾经下榻这里,留下不少诗句。于年久失修,洪水肆虐,早已庙塌僧走。只留下十三层南塔钻天(商洛市最高塔)至上世纪六十十年末倒塌,遗址保存完好。

图片

昙花寺西边是东旸洞。因满山架岭长满了昙花 ,风吹摇曳,芳香怡人,丹江脚下流过,鸟语花香,是个修身研经的好地方。马阳僧吕,洞内坐穿,面壁研经几十年,终于修经成功。同时他为当地老百姓治好了很多杂难病症。为当地培养了好多名医,至今民间还传送他救死扶伤的故事。

站在东阳洞向东望去,罗好汉遥遥相对,100多石洞悬挂在峭岩削壁之上,因尚未开发,更增加了其神秘性。

“昙花胜迹”脚下是古时候的昙花村,因满山昙花婆娑,晚上摇曳生辉,得名昙花村。村中有荷塘鱼池、稻田、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村前有丹江清水,山脉上下,树木遮天,一搂粗的槲叶树几个人才能包住。村中间的梨花街,街上牛家人居多,因为丹江发洪水冲毁村庄,后搬迁到商州牛家涧居住。

图片

公元前371年夏,昙花村经历了连续一个月的大旱,突然一天,雨水倾盆不止,河水暴涨,条子沟的洪水交汇到丹江后,更加凶猛地冲向南山脚下,迫使昙花村百姓迁至丹江北岸。当时北岸蝎子塬一带,满坡梨花盛开,遂起名梨花村。

因为这场洪水灾难,发生在周朝未年。民间还流有这样一个传说,周揽王在昙花寺内避难(公元前371),倾盆大雨下了几天几夜,一时房屋倒塌,庄稼被毁,大水冲向昙华寺庙前玲珑宝塔底。

揽王见此情景,认为是水中的蛟龙作怪。就抽出大刀,冲上水头,把蛟龙赶到了马鞍岭烽火台后的黑山崖处。蛟龙回张望头时,被揽王砍掉头颅。至今,大峪沟口还有蛟头残留的痕迹,在万湾黑崖山上还可以看到插刀处。

图片

棣花百姓由于受昙花寺建筑的影响,群众盖房多在屋脊以昙花压顶,以两龙翘角,房屋皆为两山青砖峙墙,棋盘土墙装心,或作青砖石头棋盘墙,顶复青瓦、脊端耸兽,檐下花格门窗,或作“满天星,或作“四季福“八仙过海”“花鸟鱼虫”等图案。古式楼门多以五颜六色夺魁。青砖峙墙,朱门中开,门额多有“耕读传家”、“书礼继世”、“紫气东来”、“荷香满院”等墨字书题。两端列兽,院内陆面砖铺,花草芳馥,入院赏景小憩,使人心旷神怡。郡人牛维晃有专志:

绀宫高据楚山阿,江水新钩带一拖。

明月还来留觉界,浮去曾不挂送萝。

空山兰馥袭征梦,午夜钟声渡晚括。

谁使黄尘腾野马,昙花日日自婆娑。

“昙花寺-----昙花村-----梨花街---棣花街”到“棣花景区”的演变,沧海桑田,一路花开。真正有历史价值的物品或者文字,能留给世人一点念想的东西,只是极少一部分。昙花寺恰如她的名字一样,给人昙花一现的感觉,这种探寻让人揪心。欣逢盛世,希望更多的文人志士以笔作耕,继续在民间文化整理与挖掘的路上奔走,呼号。

相信明天的昙花寺一定会粉黛重施,光彩照人,给世人留下传奇的一笔。

图片

作者简介:郭世斌,男,丹凤县棣花古镇人,中共党员,商洛写作协会会员,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会员,自由职业,喜欢阅读、探险,爱好文学,业余时间写点生活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