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刀马人纹饰 充满力量之美

 丘山三也君 2022-02-14
图片

刀马人图,是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主要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人物、坐骑、弓刀,故名。纵观中国古代瓷器装饰的历史,“刀马人图”源于元代,兴于明末清初,盛于康熙时期,至雍正、乾降时衰落。“刀马人图”瓷器画面充实、饱满、鲜艳,极富生动性,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

图片

五彩刀马人物纹盘

“刀马人图”常常以戏曲小说和历史战争故事作为题材,如《隋唐演义》、《杨家将》、《岳屹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战争故事情节就成为瓷器“刀马人图”的主要装饰画面。

图片

三彩刀马人物茶叶罐

“刀马人图”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类“刀马人图”的画面是直接绘制战争的场面,有敌我双方交战、打斗、拼杀的情节。第二类“刀马人图”并不直接描绘战争的场景和打斗的情节,但画面依然表现出雄健刚强的风格。因为在这类“刀马人图”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身着戎装的军人,就是孔武有力、手持兵器的武士。

图片

青花刀马人物故事盘口瓶

纵观中国历代瓷器的画面装饰,因受到儒家传统文化所追求“温润如玉”的审美影响,大多采用形式优美、寓意吉祥的题材,并且以温婉阴柔的画面风格为主体。到了康熙朝时,社会风尚一反常态,“尚武精神”俨然已经成为康熙时代典型的社会风俗。“刀马人图”的出现都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时代需求的尚武精神。故而在康熙瓷器彩绘装饰的题材中,具有尚武精神的“刀马人图”非常盛行。

图片

五彩刀马人物大瓶

清末学者许之衡曾在《饮流斋说瓷》中对康熙瓷器“刀马人图”的类型有过划分,即“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至挂刀骑马而非战争者亦准于刀马人之列也。康窑大盘有两阵战争过百人者,尤为奇伟可喜。又有青花加紫,其皿绝大,而仅一人一马者,笔端恣昦,亦非恒品。”

图片

青花刀马人物图花觚

《陶雅》有载:“康窑青花人物,以身段较巨,恢诡尚武者为可喜”。康熙民间窑厂瓷器上出现大量“刀马人图”正是民间社会风俗中“尚武精神”的反映。康熙民窑生产的瓷器器形厚重大气,所绘制的“刀马人图”更是生机勃勃,充满阳刚之气。如果与历代柔和的瓷器画而装饰相比,康熙瓷器“刀马人图”的确给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出整个社会崇尚武力的时代精神。

图片

哥釉贴花五彩刀马人物筒瓶

“刀马人图”兴盛于明末清初是有原因的,这些瓷器不但在国内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而且此类战争题材装饰的瓷器在国外市场也非常受青睐。康熙时期外销瓷的利润远比国内销售的瓷器高,为迎合西方对“刀马人图”瓷器的市场需求,这类绘制“刀马人图”的外销瓷自然也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销售海外西方市场。其实,早在明代成化、万历时期,装饰有武士、英雄、战争题材的“刀马人图”的瓷器就深受西方人欢迎。

图片

粉彩描金刀马人物棒槌瓶

西方人非常喜欢“刀马人”这种瓷器,原因有两点:

一、题材的认知。16世纪到17世纪,整个欧洲也处在一个战争时期,也是骑马打仗形态延续了上千年,当时的欧洲人跟我们一样,也有这样一段历史,所以很容易理解,容易沟通。

二、工艺的认知。当时瓷器绘画受徽派版画的影响,画得非常精致。明明没画几个人,但场面却非常宏大,笔法潇洒生动,令人叹为观止。基于这两点原因,西方人非常重视这类瓷器。目前已知的重要的康熙“刀马人”瓷器国外特别多,国内反而很少。因为在近一百多年来,它不停地流向西方。

图片

粉彩开光刀马人物图大瓶

康雍乾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最后一次高峰。康熙朝后,在雍正、乾隆瓷器上表现的人物题材逐渐减少,而表现尚武精神的“刀马人图”更为少见。与康熙采用外松内紧的笼络政策不同,雍正、乾隆时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更加严酷,社会政治日趋严酷、专制。由于人物画易于表现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政治倾向,人物画家们为避祸都转向不涉及人事的花鸟画与山水画。

图片

墨地素三彩刀马人物方瓶

从明末清初瓷器“刀马人图”的兴起,到康熙瓷器“刀马人图”的盛行,再到雍正瓷器难见“刀马人图”,既反映了风俗流变对瓷器画面装饰题材的影响,也再一次印证了“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世变亦隐隐相关焉。”刀马人图瓷器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呈现出了极高的收藏投资价值,深受国内外藏家青睐,市场行情非常明朗。

-END-

RyanStones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