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人读论语 49 | 音乐疗法

 周氏纵横 2022-02-14

音乐疗法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音为心声,一般人认为声音是耳膜对外界震动的反映,但实际上音乐是传递和表达念头的载体。好音乐有净化灵魂的作用,坏音乐会扰乱心智,使得身体阴阳失衡。孔子精通音乐,是音乐家,至少是音乐鉴赏家。不过孔子并没有执于音乐本身,在孔子眼里,音乐与教育之道相合、与治国理政相合。古人云:“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音乐表达情感,所以音乐能反映民风民情,所以音乐可以起到“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的功用,这便是孔子强调的“乐与政通”。

在中医人眼里,音乐也与中医治疗相吻合。音乐是人们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内在感受的真实流露,人的喜怒哀乐在音乐上具有不同的表现,《黄帝内经》认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徴,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便是《黄帝内经》所提出的“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音乐是最好的疗养师,翩翩而来的乐符,可以深入人心,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左传》中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心脏出问题,常出现失眠、心慌、心胸闷等情况,表现为胸痛、烦躁等表征。最养心曲目是《紫竹调》,因为养心气最需要的是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最佳聆听时间:21:00-23:00,中医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

肝部出现问题,常常表现为抑郁、易怒等情绪。最养肝曲目为《胡笳十八拍》。肝气顺需要木气练达,这首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最佳聆听时间:19:00-23:00。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间,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旺盛的阴气来滋养肝,使之平衡正常。 

脾胃出现问题的原因多是长期的暴饮暴食、五味过重、思虑过度等。最养脾曲目是《十面埋伏》,脾气需要温和,这首曲子中运用了比较频促的徵音和宫音,能够很好地刺激我们的脾胃,使之在乐曲的刺激下,有节奏的进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最佳聆听时间是在进餐时或者在餐后一小时内欣赏,效果较好。

肺部问题多由吸烟、过度疲劳、呼吸道疾病、厨房油烟、汽车尾气、滥服药物、饮食不当引发的,最养肺曲目是《阳春白雪》。肺气需要滋润,这首曲子曲调高昂,包括属于土的宫音和属于火的徵音,一个助长肺气,一个平衡肺气,再加上属于肺的商音,可以通过音乐把你的肺从里到外彻底梳理一遍。最佳聆听时间是15:00-19:00,太阳在这个时间段里开始西下,归于西方金气最重的地方,体内的肺气在这个时段是比较旺盛的,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间,里应外合,事半功倍。

肾乃先天之本,经常熬夜、过度劳累、喝酒喝浓茶都会伤肾。面色暗、尿频、腰酸、性欲低、黎明时分腹泻,都是肾不好的表现。最养肾曲目是《梅花三弄》,肾气需要蕴藏,这首曲子中舒缓合宜的五音搭配,不经意间运用了五行互生的原理,反复的、逐一的将产生的能量源源不断输送到肾中。一曲听罢,神清气爽,倍感轻松。最佳聆听时间是7:00-11:00,如果此时能够用属于金性质的商音和属于水性质的羽音搭配比较融洽的曲子来促使肾中精气的隆盛。

音乐有中医治疗的功能,但能够起到治疗作用的人并不会很多,因为要起疗效,还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是经济基础,为三餐奔波、有上餐无下顿的人,此治疗方法难有效;第二是文化基础,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谈音乐无疑是对牛弹琴;第三是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力,能分得清音色、音调等;第四是好的音乐器材和优秀的弹奏人,例如当今精通古琴演奏的人士可谓是万中无一。

现代流行音乐就是流行一阵子的音乐,不谈也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