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第19篇:读书有悟∣和郭哥一起读《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下)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02-15

和郭哥一起读《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下)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一书的第2部分和第3部分讲的都是个体学习的问题,其中不乏有不同于通行认知的观点。这些观点具有极强的辩证性,既可以挑战先有的意识,也可以指导新的实践。

第一,分散式练习比集中式或填鸭式练习更加有效。作者提出,与在单独的一整块时间内进行学习相比,将相同的时间划分为小段,分散在几天或几个星期进行学习往往更加有效。更加具体地说来,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在大部分人类学习的场景中,15-30分钟的时间分段是非常有效的。这让我联想到了专业阅读。在读书打卡群里,我一直强调的是坚持每天读半个小时书,形成习惯。而我们的规则是每个月打卡15次,每次不少于20页。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小伙伴等到月底那几天才疯狂“打卡”,集中完成本月的任务。这样阅读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于是又规定每天打卡不超过3次。现在想来,这恐怕就是分散练习带来的“间隔效应”吧。不过我认为15-30分钟的分段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形成习惯,每天能坚持用固定的时间做一件事。

第二,很多专家和教师都认识到,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书的作者经过研究则提出,我们不应该先入为主地将问题解决看作帮助人们建立深层知识的好办法。这不是说解决问题不重要,而是说新手,或者说不太可能在习得知识的时候就进行应用。作者认为,教授某人一项新技能,然后指望他立刻能运用在新的复杂情境中,这是过分要求了。也就是说,学习者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知识应用的过程是同等重要的,忽视知识的建构,一味强调知识的应用,这也是一种偏颇。

第三,就人类学习而言,并没有任何新的把戏。对此我深表认同。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时代,有人总认为新技术对于学习的作用要大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甚至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作者看来,计算机的使用增加了学习机会,但却没有创造出具备任何全新内在机制的学习。毕竟,任何一种学习都离不开人的认知参与,信息技术和其他载体一样,都是学习的辅助,不能真正代替人类的学习。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要阻止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采取“复制粘贴”的方法去搜集信息。如果搜集的信息没有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这种信息本身也是没有用处的。为此,作者认为,不要将无须动脑筋的获取信息与真正的知识习得和深度理解混淆在一起。

第四,真正的自信是什么?我们现在经常用到“提高自信心”等表述,但究竟什么是自信呢?如何从学理角度阐释自信呢?这本书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作者看来,自信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整体层面的自尊,二是领域层面的感知到的能力,三是与任务相关的层面,通常被称为自我效能感。首先,这说明自尊和自信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必须将高水平的自尊视为个人享受生活、实现目标、积极追求有价值的活动的强烈迹象,自尊心强的人也会被别人看作一个成功的人。”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学术自尊和学术自信确实是有一定关系的。其次,轻松提取知识是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关键因素。人类的大脑能够在一秒钟作出判断,就在于能够轻松提取相关知识。当然,专业知识越丰富、经验越丰富,知识提取的速度和质量才会更快、更高。

第五,你会爱上自己做的东西。从心理学上讲,这叫宜家效应。具体说来就是:每当一个人在实现一个积极成果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么他或她就倾向于对成果予以更积极的评价,甚至给出了过分夸大的评价,但这个人依然相信这是真实的、公平的和正确的。宜家效应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与他人创造的成果相比,人们更加珍视自己创造的成果。与宜家效应相似的还有禀赋效应,即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事物价值的评价比其客观价值更高。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成语叫“敝帚自珍”,就是典型的禀赋效应。宜家效应强调个体学生为完成有价值的目标、项目或产品所做的个人贡献和实际工作。禀赋效应仅仅是通过拥有成品的所有权而发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掌握知识,从而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适应学生的“禀赋心理”。

第六,无论是宜家效应还是禀赋效应,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反馈呢?本书作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提出了如下重要意见:1.重要的是关注如何接收反馈,而非如何给予反馈。2.当反馈成为学习者提供达成学习目标的清晰的成功标准时,反馈将是非常有力的。3.当反馈提示学习者将注意力放在任务极其相关的有效策略上,避免将自我作为关注的焦点时,反馈将是非常有力的。4.反馈需要使学习者处于或略高于他们当前的能力水平。5.反馈应该为学习者带来挑战,使其投入精力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6.学习环境必须对错误和差异保持开放。7.同伴反馈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平台,使学生能够运用精加工的语言。如果有机会,学生很容易学会适当的方法和规则,使互相尊重的同伴反馈得以被利用。7.反馈提示教师其教学管理存在缺陷,可以促使教师努力改善教学实践。有关反馈的这七条建议,可以广泛运用到各种教育的场合。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写作组论文的反馈意见。本人需要检讨和反思的是,有时候对于“表现不佳”的论文,反馈过于直接,虽然没有针对作者本人进行评价,但有时候会打击成员的写作信心。其次,在进行作者设计、布置与反馈时,这些建议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反馈应该紧密围绕目标,抓住重要过程、环节和策略,并且要期望学生略高于现有的水平,这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也是相一致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