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国保档案/天津篇)

 无愧我心 2022-02-15

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国保档案/天津篇)

在明朝以来,天津不叫天津,而只是一个叫“直沽寨”的小地方,明朝永乐年间设卫筑城,不过那时的天津卫也只不过是土围子而已。大约过了九十年,到了弘治年间才砌成砖城。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城楼和四处城角的角楼,并在城中修建了一座鼓楼。后来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张而形成如今的天津城,所以天津人把鼓楼说成是天津的发源地。

早在清康熙年间,广东商人就和福建、潮州的商人结成商队到天津经商。日久天长,这些商人就形成了帮派,有闽帮、潮帮和广帮。他们为了经营、团聚便利,就抱团联手集资兴建了“闽粤会馆”,三帮轮流值年管理会馆。道光末年,广帮值年时,因一个经手人挪用了公款而造成矛盾,闽帮和潮帮就不准广帮值年,而且还不许广帮查看账目,三帮矛盾加剧,广帮在闽粤会馆受到了排挤。到了光绪年间,广东人唐绍仪担任天津海关道,为了发展巩固广帮势力,倡议集资修建自己的会馆,并带头捐献白银四千两,这个倡议得到广帮商人的热烈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集资到九万多两白银,通过唐的关系在鼓楼东南角购置到原盐运使署旧址的土地兴建会馆,于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新会馆落成,取名为“广东会馆”。

有钱好办事,加上广帮在“闽粤会馆”里窝了火,所以新建的“广东会馆”起步比较高,规模宏大,整体用地达万多平方米,在建筑设计上既体现了南方岭南的建筑风格,又整合了北方四合院的特点。院内各个厅堂之间都有走廊相通,馆内交通风雨无阻,各个房间的内部亦装饰得非常华丽。

会馆主要由门厅、正房、配房、回廊及戏楼组成。建筑外观青砖灰瓦,具北方风格。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具有潮州特色。据说为了保证岭南特色的原汁原味,好多材料都是直接从广东运过来的。四周还建造了铺房、住房约三百余间,还设立了医药房,供广东同乡休息养病。还在东南面修建了“南园”,栽花种树,设桃花林和葡萄园,景色清新幽雅,十分优美。 在广东会馆里,其主要建筑是戏楼,而戏楼的核心和灵魂又是舞台,十多米宽的舞台顶部用细木构件榫接成螺旋式藻井,其雕花工艺精美,在同类建筑中较为罕见。置身古色古香的戏楼,满目是木雕,件件都是精品。单单在舞台正面两根垂莲柱之间的那华板上就雕有五层图案:第一层“龙凤祥于云间”;第二层“狮子滚绣球”;第三层“渔、樵、耕、读、商”五个阶层的人物;第四层“冰凌花”图案;第五层“富贵牡丹”图案。一连串的吉祥图案,聚集成一块充满祈福纳祥美好寓意的极品。

就在这座戏楼上,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任同盟会北方支部的邀请在此演讲过。五四运动时,这里经常举行群众集会或演出,京剧巨匠梅兰芳等都曾在这戏楼上表演过。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地下党组建天津总工会,以这里作为会址。抗日战争时期,天津沦陷,广东会馆一度成为日军开办的警官教习所。

位于南开区东门里大街257号的广东会馆,据说是我国当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式会馆建筑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将其开辟成全国第一家集戏剧文物、史料收集、保管、研究、宣传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并由邓颕超同志题写了馆名。馆内展室里展出中国戏曲简史陈列、天津戏剧发展史陈列,以及一些戏曲界人士的专题性展览。据资料介绍,馆内收藏了与戏剧有关的文物及藏品四千余件,其中有包括著名大师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等人的书画作品及演出服装等。已成为了解和欣赏我国戏剧艺术和展示中国戏剧文化的窗口。

作为全国优秀近代建筑、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广东会馆,已列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于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