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州恩县洼滞洪区获国家批复,325平方公里,涉及5乡镇157村庄

 颖瑞生活馆 2022-02-15

恩县洼泄洪区位于武城县东部及北部区域,该滞洪区是海河流域重点滞洪区之一,也是卫运河下游最后一个滞洪区。曾于1954年、1955年、1963年三次滞卫运河洪水,对保障下游铁路、公路、油田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京台高速、京沪高铁等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建设,滞洪区的作用愈加明显。然而恩县洼滞洪区近60年未曾启用,其蓄洪效果大为减弱。因此近年来,恩县洼滞洪区项目从国家到省市县都非常重视,积极推动此项目进展,在2019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也获得水利部批复。

恩县洼滞洪区位于武城县北部的卫运河下游右岸,东以陈公堤为界,南至平(原)武(城)公路,西部为自然地形,北部为卫运河右岸大堤以及减河右岸大堤,总面积325平方公里,涉及武城县县城及武城、鲁权屯、四女寺及广赟街道办事处等157个村庄,人口13.97万人,耕地34.6万亩,总投资4.047亿元。

该滞洪区按照50年一遇,30年一遇洪水启用标准设计。卫运河设计行洪流量为4000立方米每秒,至四女寺水利枢纽,由漳卫新河承泄3650立方米每秒,南运河承泄150立方米每秒,其余200立方米每秒由漳卫新河强迫行洪,如漳卫河洪水超过保证乐陵或下游发生险情时,向恩县洼分洪。恩县洼滞洪区设计蓄洪水位24.82米,设计蓄洪量7亿立方,蓄洪淹没面积约为271平方公里。

恩县洼滞洪区进口从该区西北角的西郑庄分洪闸进入,设计分洪流量1200立方米每秒,出口退水位于该区东北角的牛角峪退水闸设计流量为257立方米每秒。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陈公堤修建穿堤涵闸15座,清淤疏浚退排水河道23.95公里,新建六五河挡洪闸;安全区加固堤防15公里,新建堤防0.5公里、护坡13.93公里,修建堤顶道路13.93公里,翻修堤顶路面19公里;翻修撤退干路42.56公里、支路52.8公里,在安全区结合公共设施建设安置场所33940平方米;新建防汛调度指挥管理设施等。

近日,武城县武城县人民政府土地征收启动公告武征启公告〔2021〕2号,用途为恩县洼滞洪区项目,该项目为线性工程(主要为沿河堤走向),拟征收土地位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西起吴小屯村,延六六河左岸向东至六五河东岸,延六五河东岸向北至西李古寺村西侧;第二部分西起东曹庄村,延头屯南干沟向东至大屯水库西岸。

该项目范围涉及4个镇(街)26个村,分别为

武城镇(13村)

坡寺村、东曹庄村、庞王庄村、西曹庄村、东大屯村、后刘庄村、上孙庄村、西大屯村、西肖河庄村、小杨庄村、新孙庄村、中大屯村、西贾庄村

甲马营镇(3村)

吴小屯村、韩坟台村、邢坟台村

广运街道(8村)

棘围村、蒋官屯村、果里村、董前坡村、沙西村、沙东村、沙中村、东刘庄村

郝王庄镇(2村)

西李古寺村、前玄帝庙村

  说起恩县洼滞洪区也是历史悠久,其为千年洪区洼地,是鲁西北平原上的封闭碟形洼地,地处海河流域,是卫运河下游的最后一个滞洪区,面积325平方公里,分布着157个村庄、15万人口,分别占武城县域总面积、总人口的44%、39%,因1956年前隶属原恩县辖区而得名。此洼历史悠久,隋代称高鸡泊(pō)。据《恩县县志》记载,为隋代窦建德、孙安祖起兵据守之地。直到解放前,此洼仍十年九灾。1954年6月,国家正式将恩县洼定为滞洪区,由国家防总直接调度运用,曾于1954年、1955年、1963年三次滞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