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名医名方(40)

 新用户5616Y0eR 2022-02-15

潘树和 “益气通络宣痹汤”
 
组成:黄芪20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瓜蒌15克、薤白9克、半夏12克、菖蒲10克、降香10克、川芎12克、丹参20克、元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
功能:健脾益气,通络宣痹止痛。
主治:冠心病见心悸气短、活动加重,胸憋闷疼痛,寸脉沉细,舌苔白,舌有齿痕或冠心病介入术后见上症者。
用法: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
加减:湿蕴者减白芍加藿香15克、佩兰15克、厚朴12克芳香化湿;痰瘀互结加竹沥20克、郁金15克、水蛭粉3克(冲服)涤痰活血;肝气不舒,加香附12克、柴胡10克疏肝理气;心气阴两虚,血脉损伤,症见气短、心悸、脉结代,上方减半夏、菖蒲、薤白,加桂枝18克、炙甘草18克、生地30克,益气滋阴复脉;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上方减半夏、菖蒲、白芍、元胡,加炙附子9克(先下)、桂枝12克、生蒲黄15克、水蛭粉3克(冲服)、柴胡10克。

高先德 加减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10克,当归10克,三七8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地鳖虫10克,党参15克,黄芪25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老葱三根,生姜三片,红枣七枚,冰片0.5克。功能:止血减瘀,活血化瘀,益气行血,消肿止痛,通窍通络。
主治:面部瘀血伤、面部外伤血肿、眼外伤瘀血、出血性中风等。
用法:上药水煎服,葱、姜后下,煎煮2次后,加入三七粉、冰片,分2~3次服。加减 出血未止者去桃仁、红花、地鳖虫,加生大黄10克、旱莲草10克、蒲黄炭10克;瘀血多、血肿大者加血竭10克、丹参10克;局部肿痛明显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局部感染者加银花15克、连翘10克、蒲公英10克;血虚贫血加阿胶15克、熟地15克;神志不清加菖蒲10克、郁金10克、远志10克;中风后遗症加干地龙10克、桂枝10克、牛膝10克,当归改为当归尾,黄芪用量加倍。

周容华 “化瘤汤”
“化瘤汤”瘤组成:全蝎10克,僵蚕10克,蜈蚣2条,丹参20克,川芎6克,地龙10克。
功能:化痰通络、软坚散结、清热熄风。
主治:脑部肿瘤。
用法:每剂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2次,共600毫升,日服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加减运用:头痛甚者选加藁本、蔓荆子、白芷、菊花;呕吐者加姜竹茹、姜半夏;视力障碍者选加青葙子、密蒙花、石决明、石斛夜光丸等;颅内压增高选加葶苈子、通草、葛根、桑白皮、车前草、川牛膝;便秘者加大黄、番泻叶;多饮多尿选加生地、花粉、石斛、桑螵蛸、远志等;多汗者选加糯稻根、浮小麦等;对于手术、放疗后或术后复发者,基本上仍以熄风清热、化痰散结、祛瘀通络之法为主;对于手术、放疗引起气血津液亏损(白细胞、血小板减低症),酌加太子参、炙黄芪、生熟地、黄精、玉竹、枸杞、虎杖根、薏苡仁赤小豆等药物,以益气增液。禁忌:忌酒、鸡、鱼等辛腥肥腻之品。

聂惠民 “清淋汤”

组成:泽泻15克,猪苓10克,茯苓10克,金银花15克,白术10克,竹叶10
克,扁蓄10克,桂枝3克,甘草3克。
攻效:化气利水通淋。
主治:下泌尿道感染(输尿管炎、急性膀胱炎、复发性膀胱炎),症见:尿频、尿痛、尿急、排尿不畅、夜尿、下腹部不适等。
用法:成人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儿童用量酌减。加减应用:若发热恶寒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热甚口渴加栀子12克、黄柏10克;大便干燥,腹胀加大黄6克、炒枳壳10克;少腹拘急,胀痛加白芍10克;尿痛溲赤加车前子10克,瞿麦10克;尿中带血加白茅根15克、丹皮10克;血尿甚者加小蓟15克、藕节15克、生地12克;热邪伤阴,烦热加生地10克、百合15克;肝郁气滞,胸胁闷胀加柴胡10克、青皮10克、白芍10克;遇劳则发,腰膝酸软加山药12克、山茱萸10克、菟丝子10克;夜尿甚者加覆盆子10克、龙骨30克、远志10克;气虚乏力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


郭志雄 二香三泽四子汤

组成:木香6克(后下),沉香3克(冲服),泽兰20克,泽漆15克,泽泻15克,栀子15克,莱菔子60克,葶苈子30克,大枣5克,苏子15克,白术50克,白芷30克,椒目15克,赤芍20克,西洋参10克。
功能:行气和血利水,益气健脾除满。
主治:顽固性臌胀、悬饮,属气滞血瘀、脾虚湿阻之虚实夹杂证者。症见腹胀按之如鼓,脘腹不适,食后加重,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小便短少,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沉数或弦滑。多用于晚期肝硬化、肝癌、胃癌、妇科肿瘤、淋巴瘤等合并腹水见于上述症状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慎进生冷鱼腥食物。加减:寒湿重加藿梗、佩兰等;水肿明显者加茯苓皮、大腹皮;恶心呕吐、纳差加代赭石、生姜;大便稀溏加干姜、车前子;口苦、泛酸、呃逆酌加黄连、吴茱萸;睡眠差加合欢皮、酸枣仁、远志;咳嗽加法半夏、紫菀;尿少、胀满不消可加猪苓、王不留行;下肢水肿如泥加防己、黄芪;小便短赤,加猪苓、白茅根、通草。

曹恩泽 清降汤1号

组成:生黄芪30g、生大黄(后下)10g~15g、丹参10g、干地龙8g、苍术8g、土茯苓15g、六月雪15g、竹茹10g、川芎8g、莪术8g、全蝎2g、槐花米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功能:健脾燥湿,和胃降浊。
主治:慢性肾衰竭寒湿毒邪固涩中焦证。证见乏力倦怠,脘腹痞闷,口腻纳呆,口淡不渴,便溏,头身困重,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舌质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濡细。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加减:寒湿较甚者,配以藿梗、佩兰、白豆蔻、砂仁等芳香宣化之品;水肿明显者,加茯苓皮、大腹皮、玉米须、泽泻、薏苡仁等通利水道,使水湿下输膀胱;眩晕头重昏蒙者,加半夏、白术、茯苓、天麻以健脾化湿,化痰熄风;呕吐频作,不能进食者,可酌加代赭石、生姜、旋复花以降逆止呕;若湿郁化热或过用温燥之品,出现口渴不多饮,身热不扬,汗出不解,心烦口苦,头痛头胀,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宜用大黄黄连温胆汤以清热燥湿,化瘀泄浊。


王静安 “清宣导滞汤”

组成:石膏30-60克,青蒿15-30克,白薇30克,桑叶10克,赤芍3-6克,柴胡6克,荆芥9克,黄连3-6克,山楂10-15克,神曲10-15克,槟榔6-9克,花粉9-15克,大青叶15-30 克。
功效:清热解毒,透邪导滞。
主治:小儿高热。
用法:将上药用凉水浸泡5分钟后煎煮,水量以超过浸泡药面为度,文火将药煮沸后10分钟取汁,视病儿大小给药。患儿饮药后,放至床、盖被,待儿微汗出,用热毛贴或干毛贴擦汗,日服3-4次。
加减:本方适宜于小儿高热。若高热引动肝风,选加羚羊角、犀角、钩藤;热入营血,选加丹皮、玄参、生地、麦冬;鼻衄,选加荷叶、白茅根、焦栀子;因湿热所致,选加黄芩、滑石;对小儿年龄不足周岁者去石膏,视其病情缓急使用紫雪丹,每晚八、九点分二次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