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张爱玲的矛盾是文人相轻?还是女人间的嫉妒?还是另有原因?

 民国女子 2022-02-15

很多人对民国名媛、民国女作家有个误解,认为她们闪闪发光,跟我们凡夫俗子不一样,因而她们身上那些普通人的缺点,觉得无法容忍,。

其实褪去她们身上的名人光环,她们也是七情六欲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很难让所有人都喜欢,也很难喜欢所有人。越是自身起点高,个性突出的人,越难与别人融合,因为她天质独特,难有匹配。

张爱玲与杨绛,都是超级聪明而警觉的女子,喜欢观察人世,目光如炬,洞察入微,照见人性中的每个角落。这样的女子,很难成为挚友,世界在她们眼中太纤细,每个微尘都有区分。

张爱玲与杨绛,一生没有成为朋友,也没有成为敌人,井水不犯河水。在她俩生前,人们很少把她俩放在一起议论,也没有她俩闹矛盾的传闻。

杨绛与张爱玲闹矛盾的传闻,是近几年尘嚣甚上的。

事情的起源,跟杨绛去世后发表的两封信有关。

 

2016年,杨绛以105岁高龄去世,她是最晚去世的民国女作家、女学者之一,她的去世,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纪念她。

杨绛的多年好友钟叔河拿出杨绛写给他的两封信,以纪念文章的方式在《湖南日报》发表,其中一封信谈到张爱玲。

原文如下: 

前天刘绪源赠我一本《翻书偶记》,序文是你的大笔,忙翻开细读,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学都看不起她。
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她笔下的女人,都是性饥渴者,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我们都看不入眼。夏至清很看中张爱玲,但是他后来对钱锺书说,在美初见张爱玲,吓了一跳,她举止不自然,貌又可怕。现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样美了(从照片可证)。我没有见过她。她的朋友苏青却来找过我。苏青很老实,她要我把她的《结婚十年》编成剧本。

在这封信里,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很不客气,说人们把张爱玲捧得太高了,她从上学时就奇装异服,模样也不好看,同学们看不起她,夏至清第一次见她时“吓了一跳”。张爱玲作品中描写的那些女性形象都是扭曲的,不健康的,杨绛也不喜欢。

张爱玲有一段与汪伪文人胡兰成同居的经历。杨绛痛恨汉奸,认为“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张爱玲与汉奸同居,她认为张爱玲也是“大东亚共荣圈”中人。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她“看不入眼”。

这封信,我看过以后,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杨绛与钟叔河是多年老友,老友聊天,畅所欲言,心里想什么,信上写什么。这是两人的私人信件,杨绛从没想过会发表,因而也不存在抹黑张爱玲之说

杨绛与张爱玲虽然都是出身名门,但是,两人的成长环境很不一样。杨绛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思想开明的家庭之中,她的父亲、叔叔、姑姑都曾到日、美留学。杨绛的姑姑杨荫榆1916年成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的学监时,张爱玲还没出生。1924年,张爱玲的母亲与姑姑挣脱旧家庭的枷锁,去欧洲留学时,杨绛的姑姑杨荫榆已经成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

杨绛家在思想观念上,至少领先了张爱玲家一代人

杨家几乎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女孩子像男孩子一样成长,一样读书。

 

张爱玲的父亲思想守旧,抽大烟,养姨太太,闹得乌烟瘴气。张爱玲的母亲就做母亲来说,也不算合格。张爱玲除了保姆何干疼爱她,从父母身上没有得到多少爱。有一次她与继母闹矛盾,父亲把她关了几个月,张爱玲差点死掉,在何干帮助下才逃了出去。

张爱玲读书的圣玛利女校,学生非富则贵,张爱玲穿着继母捡给她的旧衣服,给父母要学费,他们都不情愿,经常抱怨。张爱玲很自卑,独来独往,几乎没有朋友。但是她很有文学艺术天赋,有独特想法和审美观,很想表现得跟同学们不一样。自卑、自负、自傲,几种互相矛盾的特性混在一起,混成一种张爱玲特有的魅力。

张爱玲身上的这种光芒,她的同学是感受不到的,她们看到的是一个又高又瘦脸上长满青春痘却奇装异服性情孤傲的女生

杨绛信中所写张爱玲的衣着外貌,是她的外甥女讲述的。杨绛的外甥女与张爱玲是校友,可能见过张爱玲,也可能是听高年级同学讲述。张爱玲上中学时发表过作品,算是校园小名人,衣服寒酸又怪异,特别招人眼目,大约在同学中尽人皆知。

 

我们喜欢张爱玲的人,不会因为张爱玲上学时被同学看不起,就推翻她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而是接纳她不完美的侧面。


每个人都是成长的,长大以后的张爱玲青春痘没了,服装还是怪异,却很有美感了,经过时光的淬炼,形成一种特有的魅力。

张爱玲的同学与我们观感上的差异,是我们站在不同的观察点,她们看到的是正在孵化中的张爱玲,我们看到的是化蛹成蝶的张爱玲。

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杨绛与张爱玲成年之后的三观也大不相同。杨绛在清华读书时遇到聪明过人的同学钱钟书,一见钟情,一起到英、法留学,夫妻相伴半个多世纪,家庭稳定,婚姻幸福。

张爱玲的婚姻很不幸福,初次结婚是与汪伪文人胡兰成,被胡兰成骗财骗色,后来到美国,与年长她几十岁、身在美国却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德裔作家赖雅结婚,婚后不久,赖雅中风,张爱玲照顾他走完余生。

张爱玲一生漂泊,家国观念、政治信仰都很淡漠,她跟胡兰成、赖雅在一起时,根本没考虑对方的政治信仰。

杨绛的思想观念正统,有强烈的家国概念。她的姑姑杨荫榆被日寇杀害,她对汉奸和一切与汉奸有染的人都很鄙夷

杨绛与张爱玲的“矛盾”,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杨绛“嫉妒”张爱玲。杨绛家庭和睦,婚姻幸福,成名比张爱玲早,受教育程度比张爱玲高,她没有理由嫉妒张爱玲。

我非常不喜欢谈论杨绛与张爱玲、冰心与林徽因等人的不睦时,用“嫉妒”这个词。把女性间的矛盾归于“嫉妒”,是对女性群体的贬低,认为女性不配拥有丰富细腻的人生和情感。

杨绛与张爱玲,冰心与林徽因,都是有着良好教养的新女性,受过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沐浴过欧风美雨,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有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不是电视剧中那些闲得无聊整天争风吃醋的后宫女子,她们的嫉妒心是低于常人的。

她们即使看不惯对方,也只是疏远,减少来往,没有过激言行,也没有疯狂报复。

冰心与林徽因是福州同乡,不可避免交往,闹了些矛盾。杨绛与张爱玲一生无交往,只是秉性不相投而已

现在所谓的杨绛辱骂张爱玲,是读者信息获取不全,只从网上看了点只言片语,没有了解事情来龙去脉。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知道,张爱玲的孤僻不合群,杨绛因为姑姑被日本人杀害痛恨一切与汉奸有染的人,都是人之常情。不是谁好谁不,而是思想观念不同,不是一路人。

 

张爱玲一生没做害人之事,钱钟书、杨绛夫妇也淡泊名利,安于书斋,不能因为芥豆之事否定其人品

公开场合论及对方时,他们还是留着面子的。

1979年,钱钟书访美,与台湾作家水晶谈到张爱玲,钱钟书说“She isvery good”。1981年,杨绛的《干校六记》出版,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丘彦明把《干校六记》寄给张爱玲,张爱玲看了以后,称赞此书“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这是他们的教养,也是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对方,只是不喜欢对方。


关于杨绛与张爱玲的“矛盾”可参考以下资料:

冰川思想库:张爱玲欣赏杨绛,杨绛为什么瞧不起张爱玲

湖南日报:用生命之火取暖——杨绛致钟叔河信两封

作者:

叶何其:喜欢文史,爱好八卦,关注女性与读书。


点个“在看”,好文共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