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养生要养护阳气, 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由冬到春,阳长阴消。立春后正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 阳气有卫外固密的功能,它像保护城池的士兵,充盈着全身,让我们免受外邪病毒侵袭。 《黄帝内经·素问》: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此时应给予适当的调摄,使阳气得以宣达。但初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还有“倒春寒”,不利于保养阳气。 ![]() 加上春节期间饮食不规律,胡吃海塞之后,人体有限的气有一部分用来运化水谷,机体表面用于防御的阳气就相对减少,这时候就更容易受风邪侵袭。 阳气不能上升,容易出现春困、乏力、旧病复发,这个季节也是感冒的高发季。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春季往往温差大且天气潮湿,特别有利细菌病毒滋生,肺炎、肝炎、流感、麻疹、腮腺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患者尤须注意。 因此从立春开始,养生的重点就变成生发和养护阳气了。 ![]() 春捂防春寒,护初生阳气 初春气温还未完全变暖,要做好“春捂”,以防春寒损伤初生的阳气,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 ![]() 《老老恒言》:“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下体穿厚衣可以保暖,上体略减衣,助力阳气升发。 尤其要注意腰腹部的保暖,因为除了预防春季疾病,还要注意预防夏天肠胃疾病。 中医里有“春伤于风,夏生飧泻”的说法,意思是春天如果伤于风寒,尤其是腰部受风寒,免疫力下降,夏天容易腹泻、消化不良。 不过,春捂不可过度,内有暖意即可,否则穿太多了一动就出汗,反而有损身体。 适当运动,多吃养阳食物 我们应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来达到活动筋骨、畅达气血、促进体内阳气生发的目的。 《黄帝内经·素问》:夜卧早起,广布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所谓动则生阳,动起来才能更好地生发阳气,强健脏腑功能。 但是,不宜采取剧烈的运动方式,以防耗伤太过而泄汗伤阳。可以采用散步或慢跑的方式,逐渐提升运动强度。 中医认为,饮食物也有寒热温凉及酸苦甘辛咸之分,一般来说,苦寒凉伤阳、辛甘温养阳。 因此在饮食方面,避免喝冰镇饮料、寒凉食物以免损伤阳气,可适当多吃具有疏散风寒、增加阳气的食物,如春笋、韭菜、菠菜、葱、姜等,同时不可吃得太过滋腻。 晚上睡前泡泡脚,加快足部血液循环,进而传遍全身,特别是手脚冰凉的人,睡前泡一会儿,身体暖了,入睡也会更加轻松。 春归万物生,策马踏新程。一年之计在于春,好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 养生之始在于春,助力阳气升发,拥有一整年的健康。前路风新日暖,万物皆可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