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春交替,谨防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

 阳光大路 2022-02-15

眼下正值初春之际,

气温多变、忽冷忽热,

人体体温调节能力及血管弹性降低,

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

冬春交替的季节

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以下视频来源于
BRTV科教健康北京

本期专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所所长 董忠

Image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都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在北京市户籍人口中,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分别占总死亡的27%和19.1%。

Image
Image

为什么说冬春交替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如何早期识别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死亡率也在全年当中最高。这是由于气温寒冷、多变,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增高,心、脑负荷加重,动脉粥样斑块易于破裂,冠状动脉容易痉挛,进而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7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几日会出现前驱症状,如: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短、烦躁、心绞痛等,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因此,如出现上述症状需尽快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Image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要格外注意!

· 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说,突然起床最容易引发意外。所以,早上睁开眼睛后应先不起身,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3分钟后再床。

Image

· 研究显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隔肌强烈收缩,血压下降可能引起脑溢血,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如果蹲厕时间过久,排便结束后快速站起,容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从而头晕、眼花、摔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此时站起来应该缓慢。

· 寒冷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痉挛,对于心脏病人来说,可能诱发大面积心梗,导致猝死。心脏病患者冬天外出前,一定要穿上暖和的外套,可以穿件马甲护好胸口,系围巾、戴帽子和手套,以防热量从领口、袖口跑掉。中老年人外出时,除衣服、鞋要穿得暖和外,一定要戴上口罩和帽子,避免冷风从呼吸道进去,对血管、对肺造成伤害。

Image

· 雾天,大量的粉尘、细菌等有害物质会随着户外体育锻炼的进行进入到体内,加重血液污染的机会,阻断血液中氧的供应,诱发心脏病。最好将锻炼改在室内,或挑选其他合适的时间进行。如果需要出门,可以选择戴口罩,不要在浓雾中停留太长时间。

· 泡杯浓茶,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是不少中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浓茶、咖啡或酒精是刺激性很大的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中老年人每天看电视要控制在1~2小时之间,注意休息。最好不要喝太浓的茶,以免刺激心脏。

Image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一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定期监测和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得擅自停药。
 
二是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其中减盐、减油、减糖尤其重要。
 
三是积极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并结合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练习。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建议在医生评估和指导后科学运动。
 
四是如果发现意识一时性丧失、站立不稳、口齿不清等表现,及时就医。
Image

五是定期检查身体,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六是控制情绪,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和惊恐。
 
最后,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最后,
特别提示广大读者朋友,
冬春季交替时节,
气温依然较低,
仍需做好御寒措施,
户外活动可选择
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锻炼。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王雪、苏坤
责任编辑:王媛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