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虾塘pH多变化!pH偏低和pH波动异常,如何调节?(二)

 tssenpujgg 2022-02-15
天然原料提取 专注脂肪营养 

养殖水体pH往往多变化,养虾人慎防对虾酸碱中毒!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的是酸碱度(即pH)这个指标,因为几乎所有的水质底质变化都会从某些方面影响pH,从而导致水体的酸碱变化。上一期主要讲解pH过高如何调节,本期主要讲解pH过低和pH波动过大的处理方案。

图片

pH偏低

一般认为pH长期低于7.8就是水体偏酸。若是水质短期低于6.5,就能出现酸性中毒了。水质偏酸的危害没有偏碱来的那么明显而激烈。即使是pH低于6.5,出现的酸中毒也不会出现如急性碱中毒那样严重的死亡。所以我们一般称为慢性酸中毒。

对虾若是长期生活在偏酸水质中(即pH长期<7.8),很难发现酸中毒的症状,只是会非常隐性的出现一些亚健康状态的问题,如软壳、壳水肿、双层壳、硬壳缓慢,褪壳不遂等甲壳问题,肌肉不饱满,活力低下,容易缺氧、容易亚硝酸中毒、容易感染病菌(准确说是致病菌在偏酸性环境里更容易滋生)、容易感染纤毛虫等。而酸中毒的对虾常会出现体表发黄(即黄腿)、发红(即红体、红腿、红须、红尾)、发黑(即黑身),甲壳偏软,肝脏萎缩,肠道过粗。

总之,酸中毒主要是影响机体的营养吸收(相对显而易见的是影响矿物质吸收和溶氧传输),逐渐令机体抵抗力下降。但养殖中很难见到酸中毒直接致死的案例,毕竟现实养殖中还有在不足6.0的环境里依然还在养虾的案例,所以大多数人认为酸中毒不易出现大批量死亡,这是指单纯的pH偏低。但若是有其他水化因子(如硫化氢、亚硝酸盐、总碱度等)相互作用的话,就很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死亡。所以当pH偏低时,我们要小心的不是pH,而是其他水化指标是否正常。

图片

肠道偏粗,色斑加重

养殖中常见的pH偏低的原因不算太多,一般也就土质、水源、生物以及管理这四方面:

1、土质方面

一般只有重金属超标或酸性硫酸盐土壤(红树林土质)容易出现酸性水质,重金属超标的土质主要是严重影响藻类的繁殖,从而导致池水难肥,pH偏低,而到了养殖后期也由于重金属离子影响有益菌群的繁殖,会令污染难以快速分解处理,以致积累在池底剧烈耗氧产酸,从而导致pH长期偏酸,这种情况一般早期不明显,pH也就在7.5-8.2之间徘徊,只是越养到后面pH越低。

好在这种情况pH不会低得太过离谱,一般也就降到7.0左右。所以,用一些络合重金属(如有机酸)和提高pH的药物(如石粉、石灰、小苏打、氢氧化钠、过氧化钙等)也就能处理好了。

而红树林土壤相对比较难搞,很多地区(如广西、粤西、海南等)的这种土塘都很难养虾成功,一些地区的养殖者就换了一个方式来解决,就是铺设地膜,完全隔绝酸性土壤对养殖的影响。这当然是一个有效的处理方法,但并不提倡。实际上红树林土壤一旦处理好了,对于养殖而言也是有好处的,只是处理比较耗时耗力而已,这种土塘需要反复用海水浸泡,盐碱化池塘土壤,而之后的养殖过程中也还需要大量的石灰来调节pH。至于养殖期间,营养药物也要比普通池塘多用很多。

2、水源方面

一种是经过森林植被吸收过滤的山泉水,这种水源只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加太多,或者用微流水的方式引入,即可防止池水偏酸。而另一种情况就是工业污染引起的酸雨入池,这种情况在工业密集区域附近的养殖池塘较常出现,养殖者必须随时注意降雨时氧机全开,以便能快速打水混合稀释掉酸雨,减小酸雨对水体菌藻的影响。等雨后马上用偏碱性的解毒剂(如EDTA、腐殖酸钠等)处理酸雨中可能附带的其他毒素,随后用熟石灰调整pH。

图片

3、生物方面

主要是藻相或菌相不佳引起的。养殖中的老化藻相、底栖藻类以及鞭毛藻类都会导致pH渐渐降低,虽不至于低到7.0以下,但也会出现影响对虾正常生长的偏酸水质。这种情况可少量多次用兼性芽孢来慢慢调整藻相。而菌相不佳有可能是致病菌的大量滋生,也有可能是养殖者持续不断的使用一种活菌产品,最常见的是乳酸菌的大剂量使用就容易导致pH严重偏低。处理菌相不佳倒是不难,用消毒剂连杀两三次,之后再人为补充复合益生菌的产品即可慢慢恢复正常。

4、管理方面

最常见的是过多使用了酸性药物(如有机酸、盐酸等,直接酸碱中和)、活菌(如乳酸菌、好氧型芽孢菌、酵母菌或蛭弧菌等,能持续产酸或抑杀藻类)、净水剂(吸附污染物沉底耗氧,导致水体化学耗氧量增大,从而逐渐偏酸)、消毒剂、杀藻剂等。遇到这类情况,要么先换水,要么用碱性解毒剂配合强分解型芽孢菌处理掉药残。

注意

1、提高pH最简单的方法还是用石灰(生石灰或石灰浆一次2-5斤一亩,5-7天可用一次;熟石灰一次5-10斤一亩,5天左右可用一次;风化石灰一次10-20斤,3-5天可用一次)。但要注意的是,一旦使用得太频繁,黄鳃、黑鳃、烂鳃等鳃部病变的发病几率会大大增加。

2、若pH不算太低(尚未低于7.2),而对虾吃料和蜕壳都还算正常的话,这就不用太过担心了,不要胡乱用药调整,只需注意改底补菌即可维持对虾正常生长,同样的,只要底质菌藻正常,pH也会慢慢趋于正常。

pH日波动异常

水产养殖里要求养殖用水比较“活”,而这个“活”水对应的水化指标之一就是要求pH的日波动(即一天之内pH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大致在0.3-0.8之间。不能小于0.3,也不能超过0.8。

小于0.3,说明藻类老化,光合作用水平偏低,则往往是即将倒藻的前兆,对虾在这种水质里生活,很容易缺氧浮头。而若是pH日波动超过0.8,说明藻类单一,白天剧烈产氧,夜晚剧烈耗氧,藻相没有变化的可能,水体不能稳定。对虾在这种水质里生活很容易产生频繁的应激,所以我们又把这种水质称为应激水质。

pH波动异常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有三个,一是总硬度不足,另一个就是总碱度不足。总硬度不足(<30DH)需要大量的补充矿物质,这对于对虾养殖而言也是必须经常使用的药物。二是总碱度不足(<60ppm)这可通过用石粉类配合EM菌或乳酸菌以及补碳药物(如有机肥、腐殖酸等)来促进水体菌藻繁殖。只要水体菌藻稳定了总碱度也能慢慢趋于正常。另外,在华北华东两湖等大面积种养植区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总碱度超标(>300ppm)也会影响pH几乎没有波动。可用沸石粉配合芽孢菌和光合细菌处理水源中的有机污染。

pH是常见水化指标里最为活跃多变的一个因子。因为几乎每一种水化指标都对其有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其变化情况纷繁复杂。希望各位养殖朋友能掌握好自己池塘的pH变化,及时调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