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建新 | 我的体育生涯(二)打排球的经历

 天下孝义人 2022-02-15

往期回顾 

·  在孝义中学工作的美好回忆

·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孝义文化丛书

作者:梁建新

说起我与排球的结缘,是1972年,记得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学校来了一批说着“普通话”的年轻老师,他(她)们青春快乐,经常有说有笑,活泼开朗,后来才知道是北京知青。课余时间,他们几个知青老师和学校的年轻老师围成一圈,在玩我们第一次见的、能用手托和垫的一种球,他们玩球的姿势动作和欢乐的笑声,常常吸引着我。有时候上课铃响了还在玩,我的心随着他们玩球的节奏都要飞出了教室,时不时地朝窗外望去……因为,那时候我太爱体育了。后来才知道他们玩的是排球,其中有一个叫张延年的知青老师是教我们体育课的。
还记得张老师在下雪天让我们在室外上体育课,上课的内容是打雪仗,告诉我们先抓一把雪,把手心手背搓一会儿,手就不冷了,我们试着真不冷了。那时我的个子比其他同学高出一头,又跑得快,抓两把雪,“迅速”握成一个个小雪球,“快速”出击,一个人追着两人“打”……那体育课上的真爽,打雪仗,打的浑身出汗好开心,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常常遇到下雪天,就坐在教室里等着看谁来上课……
他们的到来,确实带来了不一样的氛围和感觉,更给当年的学校体育带来了生机和新的理念,楼东学校排球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城关联校各学校排球运动的蓬勃开展,就是很好的见证。
后来学校选拔队员,组建体育运动队的时候,我幸运地被选上,进了运动队,就在张延年老师的指导下接受了田径的训练(田径另文叙述)和前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篮球训练。在张延年老师的倡到下,后来正式成立排球队,进行了排球训练。说起排球,那个年代学打排球,在人们的眼里觉得好奇,因为没有见过,对排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说是在1979年中国女排亚锦赛夺冠开始,到1981年第一次夺取世界杯冠军,甚至后来的“五连冠”,与时代发展合拍的女排精神,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拼搏奋斗的代名词,从体育界走向各行各业,而被人们所认知。
我至今还记得排球队的男队员有:董注耀、田世平、郭孝虎、李生亮、马万生等人,女队员有:雎卫琴、那跃红、栗清芬、张秀文、高治梅、靳爱红等人,我们这些从来没有听过排球,一点基础也没有的一拨人,因爱好体育而相聚在一起,相聚在排球的训练场上。训练从最基础的滑步练习开始,记得每次训练,跑圈做操,做完准备活动后(现在叫热身),我们所有队员站成两排,看着教练的手势,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左右滑动,当我们还没有反映过来,教练的手势已经变成了,向前后滑步的手势,以此循环着,前后左右、左右前后,几组步伐练习下来,练的我们气喘吁吁。接下来就是最基础的基本技术的学习。
托球,即上手传球的基本动作
说起排球的基本技术,托球是基础,也叫传球,严格意义上讲叫:上手传球,应该这样说,没有传球也就失去了排球的灵魂。传球动作的基本要求:面对来球,双手自然抬起,在额头上方,两手自然张开成半球形,两拇指相对成“一”字型,触球的一瞬间,拇指、食指、中指触球,无名指和小指辅助控制传球方向。传球时全身协调用力,蹬地、伸膝、伸腰、手指手腕屈伸,用伸臂和手腕手指的张力和球压在手指上产生的反弹力将球传出去。说的容易做的难,看的教练做托球的示范,动作轻松自如,当我们初次接触排球的队员来说,有不小的难度,起初要求我们按动作要领,进行自托球练习,因为要常常抬头看球,有时手型掌握不对,接触的时候会经常漏球,砸在脸上,两眼流泪,鼻子酸楚,捂着脸半天缓不过来。后来要求两人一组托球练习,距离远了手指力量不够传不出去。接传球,有时手指缓冲不好,容易动作变型,常常挫伤手指,疼痛难仍……但我们就是这样坚持着,学会了打排球最基础的动作——传球。

自托球练习
当我们学会双手垫球时,两人对练起来就相对灵活一些,既能托传又能垫传。那也必须是在自练垫球,掌握动作要领熟练之后才能做到轻松自如。垫球技术看似简单,但有五个环节必须掌握好,才能做好。一“靠”:两手抱拳,互相靠龙;二“插”:对准来球,球下插入;三“夹”:含胸收肩,双臂夹紧。四“压”:两肘伸直,击球压碗。五“提”:含胸提肩,不能曲肘。做到:“移”——积极移动到位,“蹬”——下肢伸腿蹬地,“跟”——重心随球向前,环环紧扣,缺一不可。刚开始练习,不是双臂夹的不紧漏球,就是接球时双臂弯曲,造成二次球违例不说,弯臂后球垫的飞向身后,有时候还会打到自己的脸上,这些对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自垫球练习
垫球的手型和基本动作
说到发球的训练,教练因人施教,考虑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状况,教了我们几种发球动作,如:低手发球,侧身发球,勾手发球,上手发球,以适应不同的队员,尤其是女队员,特别是臂力差的、年龄小的队员,只能从低手发球学起,正对球网,左手抛球,右手由后向前低手飞臂,手自然伸开,以虎口击球的发球动作,简单易学,便于掌握,以此过渡到侧身发球。侧身发球,侧身站立,左手抛球,右手半握拳由右向左侧飞臂,以手掌根部击球的发球动作。大部分男队员以勾手发球,上手发球为主,我个子高,主要学习掌握的是上手发球。

侧手发球,下手发球
勾手发球,上手发球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传、垫、发球三项技术动作大有长进,就这样一群没有见过排球、不懂排球的孩子们,对排球有了新的认识。
到了第二年的1973年5月孝义正式成立少体校。我们楼东学校上学的队员,经过选拔也成了少体校的运动员。为了充实体校各运动队,选拔了旧城各学校的优秀队员进了体校,在我的记忆当中,选拔桥北学校的郭学梅练排球,孔庆龙练中长跑,尚家庄学校的陈灵生练投掷,等等好多人先后选拔进了各个运动队。当时体校就设在楼东学校,体校的队员都是旧城各个学校的,平时都还在原学校正常上课学习文化知识,除周六下午和周日早晨休息外,每天早上和下午两次,一周6天在楼东学校集中训练。

进入体校后,我们的身份由学校运动队的队员成了少体校的运动员。当然,对我来说,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也算是一次挫折。记得当时选进体校后,让我们每个队员选报和选择运动队。由于自己既想打篮球,还想跟张延年老师训练,但也因年纪小,信息掌握不全,优柔寡断的选择了篮球。好长一段时间训练不安心,一心想着去排球队,虽然后来如愿以常回到排球队,但高兴之余,觉得有点对不起篮球队的老师。
由于回到排球队之前,排球训练间断时间较长,在后来的城关联校举办的排球比赛中,虽然代表楼东学校参赛,但未能作为主力队员,一次都没有上过场,真是自作自受,错过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是从事体育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当替补未能上场打球,坐在场边看比赛的板凳队员。
后来张老师为了让我尽快跟上队伍的节奏,经常给我加练,记得让我每天早到校,安排我进行对墙传垫球的恢复性的补课训练。一人一球对墙练习传垫球,既简单又实用。练习的目的,是提高思维反应能力和以此来用心感受球性、提升球感。因为墙是固定的物体,击球用力的大小影响球接触墙体后反弹的速度、方向和弹回的距离,需要随时改变接球姿势,调整前后左右移动速度的快慢,来保持传垫球动作的连惯性和连续性,使球不落地。对墙传垫球熟练了,才能有掌控和感受球的能力,也能提升传垫球的准确性。教练对我强化这一练习,说明了对我还是信任和重视的。我常常练的满头是汗,用练脏了的手擦汗,经常擦成二花脸……苦练一段时间后,很快适应了球队的节奏,也提升了自信心,找回了打球的感觉,在后来的训练中更加刻苦训练,个人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回到了打主力的位置。

对墙垫球练习
经过联校举办比赛的检验,全队的训练更加严格和正规,除了加大基本技术训练、对新入队的队员进行补课外,进行攻防练习,也就是注重了扣球与防守相结合的训练,先从两人一组,扣防练习,一人扣球,一人接球防守;还有教练扣球,所有队员依次接球练防守等开始,逐步过渡进行场地实战进攻和防反的训练。我肯定练的扣球最多,因为个子高,四号位的主攻必然是我,在二传手的默契配合下,无数次的助跑、起跳、击球……说起在和二传手的相互磨合中,作为我要了解二传手的传球特点,比如:传球路线,球出手的节奏、弧度和距离,来确定我起动的时机和助跑的路线等等,二传也要了解攻手的扣手特点等,这就是攻手和二传之间的配合。

扣球
随着传、垫、发和攻防等基础动作的掌握,着重强化防守训练的力度,增加了侧滚翻救球、鱼跃救球的训练。说到滚翻,我们上体育课都学过,也做过前滚翻,学习侧滚翻救球的时候按照动作要领相对容易一些。当球落在远离身的前侧方向时,降低重心,伸出手臂击球后迅速以肩着地顺势翻滚,这就叫侧滚翻救球。难就难在鱼跃救球上,我们从没见过,就这样跟着教练就开始训练了。什么是鱼跃救球?先看下面的图片,再看动作要领的文字表述,你就对它有所了解,就知道它的难度了。

鱼跃救球
据现在查阅有关资料称:鱼跃救球是排球垫球的一种,用于来球低而远时,迎球跨出一大步,降低重心并落在跨出的脚上,蹬地使身体向前腾空猛烈跃出,以双手或单手的手背或虎口在空中由下向上击球后,双手先着地支撑,然后两肘缓屈以缓冲下落力量,同时抬头挺胸,身体反弓形,以胸、腹、腿依次着地。落地时,手的支撑点需在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上,避免造成膝关节和脚指的损伤。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多为男运动员采用。
记忆最深刻的是,教练给我们讲解和简单示范动作要领后,先在垫子上做无球练习,练会后再进行有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抛球,另一人救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因为有垫的保护,不怕摔,基本上能做的来,一旦离开垫子的保护,心理发生变化,每当在坚硬的土场地上练习,手撑地后怕摔,反而动作变型,不是以胸、腹、腿依次着地,而是直接用脚尖着地,巨大的冲击,脚指关节疼的钻心,连走路都跌拐,每天还得继续训练,每次训练还是做不对。在一次训练中实在疼的忍不住了,落地的时候双手使劲撑地,怕疼的用劲向后撩起腿,挺着胸落地,终于在坚硬地上做对了。
从72年进入学校运动队,到75年底初中毕业的几年里,由最初开始学习传、垫、发球等基本技术,到进入体校学扣拦攻防训练中,穿插进行个人战术的演练,尤其是我们每个队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一定提升的过程中,教练着重进行全队战术演练。作为我们县体校的基层排球队员,对于排球战术的理解,就是贯彻教练的意图,把所学到的传、垫、发扣拦等个人技术和对规则的初步认识,通过训练和实际演练,也就是教学比赛,把个人的能力和集体的战术配合,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实战当中,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当年,教练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和我们每个队员的特点所具备的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用符合我们业余少体校,最简单、最基础、最实用的阵型五一配备为主的中一二和边一二战术体系来进行训练和演练。
五一配备阵型因为全队进攻队员只需适应一名二传队员传球的习惯、特点,攻手和二传很容易搭成默契的配合。二传在前排时采用两点进攻,演练边换中或中换边战术;二传队员在后排1、6、5号位时,将“插上”组织不同的战术。比如:二传在一号位发球后要快速移动插上到2号位,组织边一二战术,形成三个进攻点;二传在六号位时,插上到3号位形成三点攻的中一二战术等等。
而作为主攻手按轮次轮换到前排2号位时,与4号位的队员要进行位置交换,把在前排2号位的主攻队员换到4号位,便于和从后排插上的二传形成有效的进攻。所以,在插上和位置交换的过程中,要注意轮次的错误。
作为后排防守的队员,随着中一二和边一二战术的变化,即:边换中或中换边的战术转换中,迅速移动,作好心跟进或边跟进的防守等等。
在排球队训练的几年里,上百次的托球、垫球、发球、扣球,无数次的鱼跃、侧滚翻接球,练得筋疲力尽,带着伤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没一点畏惧,也从不退缩,有过挫折的伤心,也有成功的喜悦。虽然,我们没有参加过县地省里的任何比赛,但在城关联校范围内各学校之间的比赛,检验了我们几年来在体校所学的排球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也为我后来考入山西师范学院体育系,选修排球专业奠定了基础。四年的学习,提升了自身对排球理解。我曾在大学写的毕业论文,是以针对当时规则允许拦发球技术的出现,选题“高落式飘球技术”为论点进行论述的。随着规则的修改,现在常见于上手跳飘和大力发球。

我在大学写的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草稿
40年前师大排球训练场上
毕业后,离开排球40多年了,回想当年的训练场和赛场,历历在目,感慨万分……
每当听到有人叫我“梁大个”时,可以说那是我当年一个体育人的代名词,也可以说是我在体育场上奋斗的一个见证,那是一生忘不了的经历……
感恩我的教练张延年老师,是你带我走进体育,是你培养了我,传授一技之能,才有了我们这些曾经为孝义体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一代人……

2021年9月,以曾经在那个年代见过我在排球赛场奋力扣杀的同行,在“70年孝义少体校群”里说的一句话“记得你扣球动作很漂亮”而足矣!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