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给贾府的人带来了许多欢乐。但是有两个人似乎不待见她,一是黛玉,二是妙玉。 黛玉因刘姥姥胡诌什么“雪下抽柴”的故事,逗引得她的“情哥哥”神思不属,故有点着恼,这里暂且不表。她和姐妹们玩笑时嘲笑刘姥姥是“母蝗虫”,似乎不大厚道,因此有人说她不善良,不怜贫恤苦,歧视劳动人民,等等。 曾见过有一篇网文,说薛宝钗和花袭人在文革中都遭了大难,被批得体无完肤,很奇怪这“瞧不起劳动人民”的林黛玉,居然躲过了文革这一劫。 也许是因为宝黛爱情太感人,黛玉又和金钏、晴雯一样,属于被贾府“迫害”死了的人物,所以使人怜惜吧? 其实黛玉的作为,非干怜贫惜苦,只是嫌弃刘姥姥的肮脏和粗俗。 说到劳动人民,宝玉的表现有点意思。宁国府送殡时,凤姐宝玉等在一庄农人家小憩,宝玉见了庄家动用之物,觉得十分好奇,知道其用处后,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他回去后,常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了吗?珍惜过玻璃缸玛瑙碗了?看到二丫头纺纱,宝玉觉得“好看”,农村姑娘的健美,与钗黛姐妹的美丽相比,另是一种风格吧?更兼女孩子纺纱之时摇曳多姿,不免使他迷醉。如果是一个农村老太婆在那里弹棉花纺线线,估计他不会有这么大的兴趣吧?走时还以目相送——送的是二丫头这姑娘,不是纺车咯! 不稼不穑,焉知庄稼人之苦?就像某皇帝听说百姓饿死,问“何不食肉糜”一样,英国的孩子不明白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什么会这么穷苦,林黛玉等千金小姐也不了解刘姥姥等穷人的疾苦。“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看似黛玉在颂圣,其实是她本来的认知,在贾府少男少女中也是一种共识。薛家多金,没有人会认为薛宝钗既然可以帮助史湘云办螃蟹宴,那么也该拿出二十多两银子给刘姥姥一家去过一年,那又为什么苛求林黛玉必须同情和帮助刘姥姥?再说了,刘姥姥二次进府,送她钱财的有贾母、王夫人、凤姐、平儿和鸳鸯,其他还有谁呢?难不成邢夫人、薛姨妈、李纨、三春、宝钗、湘云等,都该送她点什么,否则就不善良了? 贾母带众人来到栊翠庵,妙玉奉茶给贾母,贾母吃了半盏,便递给了刘姥姥,刘姥姥一饮而尽,不识好歹地嫌那老君眉味道淡,引得众人好笑。妙玉那里的东西皆非寻常之物,给贾母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自然也价值不菲,但是只因为刘姥姥用过,她就叫搁在外头不要了。 宝玉和妙玉赔笑道: “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她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哪里和她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肮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 妙玉的话奇怪,若她自己使过的怎么啦?她用过的东西,刘姥姥用了,就会肮脏到她?应当是刘姥姥不嫌脏好不好? 妙玉觉得刘姥姥肮脏,宝玉更是帮着她嫌弃刘姥姥,认为妙玉若和这村妪说句话也会被肮脏。宝二爷可想不到,这村姥姥后来却跑到他那最精致的“龙床”上,放了一床的酒屁臭气,着实地恶心了他一回。 黛玉说:“她是哪一门子的姥姥,直叫她是个'母蝗虫’就是了!”“母蝗虫”三个字,活画出刘姥姥那土得掉渣大吃大嚼如风卷残云的样子,大家因此都笑个不住。这林小姐是否认为所有的老婆婆都应当像她的外祖母一样穿金戴银,悠闲优雅,一副富态模样啊? 这“三个玉儿”也真是绝了! 妙玉和黛玉并非嫌贫爱富,只是因为不知道穷人的贫苦,所以也就不懂得怜贫恤苦。大观园中小姐,最贫困的是岫烟,所以平儿的虾须镯不见了,头一个怀疑的就是她的丫头,而这“两个玉儿”却都和岫烟很好。妙玉么,曾是岫烟家房东,二人是旧识,又有师徒之分;黛玉和岫烟却非亲非故,若说有什么相似的,也就是都寄居在贾府而已。岫烟安贫若素,自尊自爱,若这“二玉”流露出半点轻视的意思,她会常常去栊翠庵和潇湘馆?黛玉抓钱给怡红院的小丫头佳蕙,送几百钱给蘅芜苑的婆子,是趋炎附势,想结交这两个“富豪”? 所以啊,黛玉和妙玉不喜欢刘姥姥,只是因为有洁癖,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洁癖,非干怜贫恤苦,也并非嫌贫爱富。 |
|
来自: 云影品红 > 《红楼漫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