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黛玉与妙玉为什么都嫌弃刘姥姥?

 激流一舟 2022-06-01 发布于北京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红楼梦赏析持续征稿中……


图片

 作者:水溶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一节,是一出雅俗对立的经典回目。蒙版脂批中,这一节的回前总批是:任乎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任乎牛马从来乐”中的牛马指的的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此句是说刘姥姥为了讨好贾府的一干贵妇小姐,甘当丑角耍痴卖乖,供众人玩笑取乐。

林黛玉对刘姥姥的三次雅谑,完全不掩其对刘姥姥的厌恶排斥之心,但她的讽刺之言又切中肯綮,内有春秋。

一是讽刺刘姥姥醉态乱舞,“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说她举止粗鲁,有失礼数,直接将刘姥姥贪鄙的丑态刻画出来。其实侧面也写出贾府并非是真正的“礼出大家”,而走在礼崩乐坏的边缘。

二是嘲笑刘姥姥是母蝗虫,还笑“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的'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林黛玉的这番打趣,引得众人哄然大笑。

这里提到了个典故,前文刘姥姥就胡诌过一个“茗玉”小姐雪下抽柴的故事,引得宝玉对这个女孩念念不忘,还起心动念要去探访。黛玉为此拈酸,就借宝玉雪下吟诗的提议,再将抽柴的典拎出来讽刺宝玉的痴。

刘姥姥哪知自己的村言敷演引起了林黛玉的不快。林黛玉便将母蝗虫一词上了“典”,也是极尽促狭之能了。

三是为惜春的大观园行乐图题跋为'携蝗大嚼图’,更是将刘姥姥“食量大如牛,吃一头老母猪,不抬头”的贪吃形象生动描绘了一番。

图片

蒙版脂批中对母蝗虫的评价是“触目惊心,请自思量。”从字面上理解携蝗大嚼图是“蝗虫过境,寸草不生”的场景。隐喻的是贾府一群只知高乐的人,三不五时大排筵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就是家中谷米成山,也会犹如遭虫灾一般很快消耗一空。细思恐极,果真是触目惊心的场面。

“随分清高方可安”是劝诫之语,而在这一情节中明确表露出对刘姥姥鄙视嘲讽的人,一个是让刘姥姥“喜”提“母蝗虫”名号的黛玉,一个是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杯子的妙玉。批语可能是认为两位高雅的小姐对刘姥姥的厌恶太过了些,劝说为人处世还是要随时从分一些,不可太过孤高爱洁。

林黛玉称打秋风的刘姥姥是母蝗虫,并非是鄙视她出身贫贱,而是厌恶她趋炎附势,极尽谄媚之态。

自从父亲捐馆辞世,林黛玉无奈在贾府长住,从暂时客居到寄人篱下,她感受到的世态炎凉,暗流涌动的风霜刀剑也不少,她能够感知到花开花落的生命轮回,给予生命最美的悲悯,又如何会嫌弃艰难困苦中的刘姥姥?
但她身为大家闺秀的气派,不允许她成为刘姥姥那样“为五斗米折腰”的人。

她的《咏菊》托物言志,赞陶渊明的“千古高风”,而她亦愿做隽永潇洒的少女,面对风水雨打,依然傲骨犹存,孤高自许,不被残酷的现实压弯了脊梁。她的叛逆精神中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与决心。

而对刘姥姥而言,她认为生命的首要意义是活着,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尊严是可以轻易舍弃的,肯为“碎银几两”而“舍着我这副老脸”去“卖头卖脚”。

两相对照下,林黛玉与刘姥姥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天渊之别,是无法互相理解的。假如林妹妹有幸活到了最后,得知刘姥姥为营救落难的贾巧姐散尽家财的时候,面对一位知恩图报的老妪,她必会心生好感,但即便如此,林黛玉也一定不会苟同刘姥姥忍辱求财的活法。

图片

妙玉请黛玉、宝钗喝体己茶,还说黛玉是个俗人,尝不出雪水与雨水的区别,这个“俗”字,说明了先前敬奉给贾母的老君眉,用的旧年蠲的雨水,即便如此也是“违心逢迎”的茶水,而非出于本心。

贾母其实就是妙玉眼中在红尘里安享富贵的一大俗人。妙玉嫌弃刘姥姥用的杯子,并非不想沾染尘埃,而是刘姥姥太俗,品不出她的茶好在哪里,白白糟蹋了自己茶。

如果说妙玉本性嫌贫爱富,则不会与家境寒素的岫烟有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岫烟能承妙玉的青目,自然是她自身端庄温厚的品格、不俗的才情吸引了妙玉。而刘姥姥显然不具备岫烟这样的超然的德行,刘姥姥就俗在了甘受嗟来之食,不惜卑躬屈膝,如此行径是难投妙玉的眼缘。

刘姥姥在贾府受到贾母的厚待与众人愚弄,事实上让妙玉产生了物伤其类之感。因为妙玉也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投奔贾府,寄身在栊翠庵中。她心性高洁,不阿谀权贵,必须等到王夫人下的帖子才同意入贾府,也是因为她不肯背上傍人门户,仰人鼻息的名声,必须是贾府请来的“客”才行。

而刘姥姥囿于自己的出身,根本不讲究这些虚名,只要求得温饱好处,让她做滑稽小丑也好,扮老风流也好,她没有心理负担,完全不觉得难堪。

而黛玉和妙玉的骨子里从来就不会“取悦于人”,她们给众人的印象大多是孤高喜洁,不会圆融处世,喜怒笑骂随心所欲。黛玉不会为了荣养身体,向贾母讨要燕窝,妙玉也不会为了讨好主家就向贾母屈膝。她们宁肯背负一些“恶名”,也不会俯就世俗的标准和赞美。

图片


妙玉与林黛玉不曾深交却能与之品饮体己茶,也是因为她们之间在身世背景、人生经历、品格操守上有颇多的相似点。五年梅花上的雪酝酿出的体己茶,不仅仅是高雅芬芳的茶水,而是见证两位妙龄少女历经风霜的坚韧与孤勇。

而刘姥姥虽然也是饱经世故的老妪,她亦有自己的坚强与拙诚。但她的眼界和需求层次还达不到黛玉和妙玉的高度,能低下身子攀附权贵以苟图一时财势,在她看来是一种生存智慧。

而在阶级壁垒和思想隔阂中,刘姥姥哗众取宠趋炎附势的选择,必然不是两位清高自持的小姐所能理解和欣赏的。

正如回前总批的结语:“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世间人富贵贫贱、秉性志趣各不相同,对人生的认知也就不同。有的是人间清流,有的是红尘浊浪,但各人有各人的的生存法则以及各自的无奈与心酸。世情百态大抵如此,无非浓淡之别,无非各尽缘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