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耀忠,笔名王沫,高级政工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市文联庆祝建党一百年系列丛书主编。作品发表在《中国石油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商报》《吉林日报》《湖南文学》等。 千山月淡,万里尘清,雪花飞扬疏朗,大寒天地冷。而颐养残联康复中心心热如火,天寒心暖,杀猪宰羊,做杀猪菜,宴请残疾人,为残疾人提前恭贺新年、拜年,热血沸腾,热闹非凡。作为志愿者,参加为残疾人服务的善举活动,才有机会在搬进城里后第一次又看到了多少年来不曾看到过的杀年猪,做杀猪菜。沾残疾人的光,也吃了一碗杀猪菜。这一碗杀猪菜吃出来了年的回味。我想起童年在小山村的时候,每年冬天一过腊八节,天气更冷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雪越下越大,雪花朵大、安静、飘逸,洋洋洒洒弥漫整个村落。打这时起,村里庄户人家杀年猪了就开始了,孩子们寻着肥猪嘶声裂肺的叫声挤进炊烟袅袅、热气蒸腾的院落,看杀年猪的热闹。杀年猪可是农家人一年中一件大事。三叔二大爷都来帮主人忙活,只见,肥猪从圈里就是不肯出来,仿佛猪已经知道是的。但人们还是把“天蓬元帅”来个五花大绑,称勾勾在绳索上,称量,整整360斤。主人和一家人的嘴再也合不拢了,尤其是主人的老婆,更是乐得个心花怒。猪长得又肥又胖,功劳最大当然是她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像养孩子一样足足养了700多天,每天精心喂食三遍,与猪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除了高兴更多是伤心。听到屠夫:“猪是一道菜,别怨我无情。”看见屠夫手执一把二尺来长的亮闪闪的钦刀从猪的脖子底捅进去,直到心脏,噗嗤,一股鲜红的血宛如东方红日喷薄而出,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泪花溅在接猪血的盆里,眼泪与猪血搅拌融合在一起,吃血肠时都有一股泪酸的味道。过去庄户人家养头猪不容易,人都吃不太饱,哪来的粮食喂猪。夏天只能到田间地头打些猪草,冬天磨粮出来的粮糠掺些甜菜叶子什么的喂猪。年猪不是家家都能杀得起,杀得起年猪的人家,一家人也是要开会讨论的,年猪该杀还是不该杀?民主表决。一头猪就是一家人小半年的生活开销。屠夫用刀把猪的一只后腿割开一道小口,一根手指粗细的一米半长铁签子从小口顺着猪的表皮插进抽出,然后嘴对准小口用力地吹,一个人用小碗口粗的木棒打在猪身上,边吹边打。杀猪边吹边打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早些年间,春节前,明太祖朱元璋他身着便衣,上街观赏对联,看到一户人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惊天动地事业”;下联是“了阴断阳人家”。朱元璋看了很生气,什么人如此大的口气,想着就走进院子里看见这家是个杀猪作坊,正在杀猪。因到年关,旁边还有几头捆倒待宰的肥猪,一齐大声哀嚎,果然惊天动地。朱元璋暗自一笑,站在一边看了整个杀猪的过程。然后问主人:“你这了阴断阳是怎么回事?”主人道:“你没见我是公猪母猪都宰吗?”朱元璋笑道:“我看你杀猪又是用气吹,又是棒子揍,我送你一个横批吧,叫先斩后奏。”大黑锅里的水烧的浪花滚滚,热气腾腾,从房门飘出,飘满院子与炊烟缭绕升为浮云。肥猪,被抬上灶台,屠夫把开水浇在猪身上,退毛后,一口脱去“天蓬元帅”的官服白白胖胖的大肥猪被放置在案板上。屠夫庖丁解牛,下刀、剥皮、剔骨,一会功夫,肥猪被大卸八块。猪油、肥肉犒油,平时过日子做菜留用,一半猪肉买了还钱留做平日生活开销,一半猪肉用雪加冰块埋在院子中,再浇些水冻上,留着过年食用,剩下来的做杀猪菜。杀猪菜是东北一道名菜,做法是很有讲究 的,但在我的脑海里是十分模糊了。大锅添上凉水,放进洗干净的切成长方形猪肉块,再放上葱、姜、蒜、辣椒等食材和调料,我把支架在门外锅灶的灶坑续进木柴,划根火材燃着,等水烧一个开后,再把三姑六婆志愿者们提前切好的一大盆酸菜放入锅里,把灌好的血肠也入锅里,加大火力沸煮,时间差不多,用绣花针扎扎血肠,要煮适度,不能煮太老,也不能煮太嫩,用根筷子扎一下猪肉,能扎透,一大锅杀猪菜就好了,掀开锅盖,飘香四溢,飘在雪花纷飞的记忆里,飘出冬日清浅年的味道来。过去,只有快到年关,才能杀猪,才能吃上一顿平时根本吃不到的猪肉和杀猪菜。四十年多变迁,人们尤其是农人不在只有过年才能杀猪,平日里想什么时候杀猪就什么时候杀,想杀几头就杀几头,想吃杀猪菜就吃它一个天翻地覆,满嘴喷香。杀年猪不再是孩子跑在大雪纷纷中去东家、串西家看热闹的稀奇事了。但颐养康复中杀年猪、吃杀猪菜还是值得一看的,它不仅有浓郁的年味,还有残疾人欢声笑语的歌声:“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发自他们内心的歌声随着杀猪菜飘香在寒冬即去春欲来的清浅雪花里。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省女散文作家创作中心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