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位牺牲的缉毒民警,被毒贩的母亲、妻子围殴而死

 历史客栈 2022-02-16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第一位牺牲的缉毒民警,被毒贩的母亲、妻子围殴而死

————下面是文字版————

前段时间,吸毒艺人宋某某在网络上的“开脱”表述,引起了大众的强烈反感。

的确,毒品危害对于每一位国人都是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既有沉痛的历史教训,也有今天很多家庭因此而支离破碎。

在这其中,奋战在缉毒一线上的公安干警们,他们的默默奉献与英勇牺牲,更让人感动,比如今天介绍的这位缉毒民警陈建军,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牺牲的缉毒民警。

1962年8月1日,陈建军出生于云南省麻栗坡县麻栗镇,那天正好是建军节,父亲就给他起名叫“陈建军”。

陈建军的父亲叫陈世富,在公安系统工作多年,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民警,因此,陈建军从幼年时,派出所就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从那时起,陈建军就在心里立下了志愿: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1982年,新中国第一支缉毒专业队伍在云南成立,20岁的陈建军刚从高中毕业不久,就跑去报了名。

经过层层选拔和多项考核后,陈建军顺利成为了一名缉毒民警,被分配到云南砚山县公安局。

砚山县地处云南边陲,向南数百公里就是闻名世界的金三角,贩卖毒品屡禁不止,而贩毒背后的暴利,更是驱使着贩毒分子不惜一切铤而走险,因此,缉毒民警时常身处生死一线,即使立下了大功,也会招致贩毒分子的疯狂报复。

但是,陈建军没有丝毫的犹豫,在他的心里,与贩毒分子作斗争就是自己的使命!

1987年12月13日,砚山县公安局缉毒队得到情报,毒贩冯德国有一批货急着出手,正在四处寻找买家。公安局迅速做出部署安排,由陈建军扮演“买家”,前去一探究竟。

入住旅社后,陈建军迅速与毒贩冯德国、陈吉生两人接上了头。经过简单接触后,陈建军便提出了“交易”的请求,但狡猾的冯德国还不放心,说:“交易的话可以,不过要去我家,那里比较安全。”

但是,陈建军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要求,说:“如果要出货的话,就来珠琳镇找我,如果这个要求不能满足的话,我看这生意就没有必要再做下去了。”

两天后,在广南县珠琳镇上,陈建军和冯德国又见面了,陈建军原以为今天就可以在这里实施抓捕,但狡猾的冯德国又改口说:“这里风头有点紧,万一出事的话,对我们都不好,去曙光乡小波幺村吧!”

陈建军明白,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好同意了。

来到小波幺村后,冯德国拿出了6000克重的毒品,在二楼正在进行称重,陈建军见时机已到,迅速掏出手枪,朝天打了三枪,高声喊道:“我是公安局的!全都跪下不要动!”

冯德国一下子懵了,慌忙跑下楼去,陈建军带着毒品和现金追了下去。

在一楼转角处,毒贩陶顺明端着一把上了膛的火药枪,正好和陈建军撞在了一起,一瞬间,两人都开了枪,陶顺明被当场击毙,陈建军的腹部也不幸中弹,倒在了地上。

就在陈建军挣扎着要爬起来的时候,冯德国的母亲、妻子、弟弟等人围了上来,用木棒没命地朝陈建军头上砸,陈建军壮烈牺牲,年仅25岁!

两个小时后,后续警力相继赶到,将冯德国等人抓获,而陈建军,早已没有了呼吸。

这一幕,陈建军的战友们久久难以忘怀,直到很多年后,还难过地说:“我们赶到时,建军已经牺牲了,他到最后一刻,右手还保持着握枪的姿势。”

陈建军牺牲时,他的女儿还只有一岁半,妻子得知此事后,更是痛不欲生,悲伤过度,在三年后便郁郁而终。

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就这样毁掉了!

面对这样的惨剧,那些吸毒分子们,还敢说自己是“受害者”,没有伤害别人吗?

不过,英雄可以牺牲,他的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在陈建军的影响下,他的二弟陈维国、四弟陈维江,后来也都相继考入警校,毕业后进入麻栗坡县公安局工作,继续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而陈建军,也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并被公安部追认为“一级英雄模范”。

好了,欢迎点赞、关注历史客栈,王美丽每天都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