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性文献分析法”讲座实录

 星河岁月 2022-02-16
 系统性文献分析法 
李宇韬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次学习分享华南师范大学黄甫全教授提出的“系统性文献分析方法”,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有效阅读与分析文献。


图片
一、常见的文献类型
图片

图片

首先来看文献类型,从文献的作用和形式来看,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中常用的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

政策性文献:指国家、省级出台的相关教育教学政策法规、通知等。这类文献常常被大家忽略,事实上它非常重要。例如学科课程标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科育人方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理念与建议等,这些是我们解决教学问题、寻求教学研究目标的重要依据。又如国家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相关文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项工程的由来,了解国家层面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总体原则等,有助于教师构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或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策略等研究思路。政策性文献对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框架都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类书籍:教育教学理论类书籍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多年研究的智慧结晶。在前面几次理论书籍阅读分享中我提到过,要学会向理论书籍汲取能量:通过阅读理论类的书籍,可以获得研究中需要的相应的理论、原理、原则、概念等,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用理论帮助自己构建分析教学实践的理性框架。想让自己的研究做得更系统、更深入、学术味更浓,就离不开理论类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理论书籍的阅读也必不可少。理论类书籍比较抽象,有些枯燥,不容易读,但读理论书籍也是有诀窍的。

实践类书籍:这类书籍主要是由从事教研或一线教学的教师撰写的教学实践类书籍,是作者教学实践观察、思考与研究的成果。这一类书籍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人的教学研究、模式、经验、案例。这类书籍实践指导性强,易于阅读。在做研究时,需要向理论类书籍去获取依据,同时也可以向实践类书籍进行借鉴。

理论类文章:这类文章主要是高校或教研部门专家学者围绕某个理论或主题,阐述自己的理解或观点的文章。与理论书籍不同,理论类文章因篇幅小而更聚焦中心问题,容易阅读。很多专家的观点在书籍和文章中都是紧密相关的,阅读这类文献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些专家学者对某个主题的分析、观点、建议。

实践类文章:指由一线教师或教研工作者撰写的侧重教学实践问题、策略或某种特定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等相关文章。这类文章通常有较为详实的实践案例,思考的问题也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最容易阅读。阅读这一类文献可以了解与自己一样的学科教师,他们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困惑、经验。

图片

二、文献搜索的一般方法


图片

图片

理论类书籍、实践类书籍可以通过购买、借阅纸质或电子书而获得,政策性文献可以通过百度、官网、知网寻找,理论类文章、实践类文章可以通过杂志、知网、维普网等寻找。对于文章,不建议大家在百度上去搜索,无用信息太多,影响搜索优质文章的效率。

在不了解文章题目、作者、期刊名称时,可以通过关键词用“海查法”获得相关文献信息,然后根据作者、期刊知名度筛选出几篇优质文章。还可以请教本学科的专家、教研员、名师等,请他们推荐一些书籍、文章,或是专家、作者。“溯源法”是指在阅读书籍或文章的过程中,发现被他人引用的内容符合你的需要,则可以从其参考文献中找到原文出处,再去搜索这些原始文献。这也是一种广泛联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关心的主题的基本概念,通过查辞典和百科全书,了解辞源和定义。例如,开展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前,先了解何为教学模式,再根据定义中的关键要素来构建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在查找文献的方法中,我们重点介绍知网的使用。知网上有文献检索、知识元检索、引文检索三种方式。大家比较常用的是文献检索,如果是有主题地查找文献,这时先用关键词索引法,搜索出相关文献;然后再通过作者知名度、期刊层次、被他人下载和引用的次数等信息筛选出优质文献。如果没有主题,则可以查找某位专家学者或名师近期撰写的文章,了解他们的最新研究内容。

这里特别介绍知识元检索,我们一线教师最把握不准的就是教育教学术语的概念,手上没有合适的书籍或辞典,百度百科上提供的概念界定不一定准确,这时可以到知网进行知识元检索。知网会呈现多篇文献中包含这个概念相关解释的部分内容,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概念,或是在对比他人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界定。

对于文献搜索与分析,知网还有很多强大的功能,老师们可以自己去尝试。

图片
三、文献的读与分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文献分析的作用

1.文献分析法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是我们做课题的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它贯穿课题研究的始末。

2.文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在提出研究问题之前,先去看看相关文献,了解他人都做了哪些,有些什么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这些是我们研究的基础。

3.从文献里面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当我们不知道该用什么研究方法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阅读他人研究同类问题的文献,可能会有所发现。比如我们可以从一篇理论构建的文献中学会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质性研究,从而获得所构建理论的关键要素。可以从一篇调查报告中学习问卷调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调查报告的结构等。

4.阅读文献,可以为自己的研究寻找理论依据。主要是一些理论性的文献、理论书籍和理论性的文章。我们首先要确定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研究的方向是对的,想做的事情是有效的,那么依据来自何方呢?这可以从文献里面获得。

5.阅读文献,可以获得跟自己研究相关的一些资料。可以去发现别人的研究背景,所选的理论依据,采用的研究方法,具体这个研究问题他是怎么提出来的,打算怎么做,研究过程中怎样收集资料,收集的资料如何进行分析,研究的发现与结果,提炼出什么研究的成果,后续研究的进展,对未来研究实践的一些启发等。他人的已有研究成果可以成为我们的基础,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是衍生的新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创新之处。

图片
(二)文献的读透与转化
图片

图片

读完一份文献,如果你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那么这份文献对你来说意义不大,即使当时记住的点滴信息也会很快遗忘,只有转化成自己的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1.阅读文献时要有一种文化交流的信仰,要抱着尊重和感恩的心态阅读他人的文献。我们自己写东西也一样,写东西不要那么功利性,而应抱着一种与更多老师分享交流教学思考的想法。

2.文献阅读分精读和泛读两种方式。教育理论书籍和理论类文章都不容易阅读和读懂,适时选择精读或泛读,可以提高我们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精读是指针对自己研究或感兴趣的主题,深入阅读,获取信息作为自己研究依据或参考;针对优秀文章,深入剖析文章结构,获得作者研究、行文思路,学习研究与写作方法。不是每一本书和每一篇文章拿到的时候都要开始精读,精读是要很认真很细致深入地去读。什么时候选择精读呢?一种情况是在有迫切需要时,针对自己研究或者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精读。例如写文章、申报或研究课题时,需要通过深入阅读去获取信息,作为自己研究依据或者参考。另外一种情况,虽然没有迫切需要,但可以通过精读一些优秀文章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读一篇好文章,除了获得这篇文章呈现的结果性的东西,还可以通过深入剖析文章结构获得作者的研究思路和构建文章框架的方法。当我们读出了作者文章背后的思路与方法,并能用文字、图等呈现出来,这才会转化成读者自己的东西。

泛读是在暂时没有研究课题和写作需求,平时提升专业水平时采取的阅读方式,对于书籍,细读前言、序言、目录,大致翻阅内容,初步了解书籍有什么内容,以后有需要时再进行某些章节的精读。前言是对整本书最精华的地方的一个浓缩的概述,可以知道这本书的由来,知道这本书中最精华的章节是什么。通过翻阅目录,可以初步了解书籍有什么内容。看目录章节,可以查看分几大部分,每一部分里面分几章,每一章要怎么去划分这些小节,小节之间的顺序又有什么逻辑关系?目录就是每一章节目的标题,它是用最精炼的、概要的文字去对它的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的提炼,就相当于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最关键。通过翻阅目录,对于书本的整体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把握,以后有需要时再进行某些章节的精读。在读文章时,先通读一遍,读到一些感兴趣的句子和观点可进行摘录。

总而言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哪一种阅读方式,不好读的东西不容易读的东西先泛读,如果觉得哪里有用就选择精读,但也不是从头读到尾,而是读你最感兴趣最有用的东西。我们不可能把书本的所有理论知识都记住,但要能知道哪本书讲了些什么内容,需要的时候可以马上去翻阅查找。

3.反思性阅读,即边读边思边想是有效的阅读策略。在阅读的同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思考文献中提及的问题或方法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启发,用文献内容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也就是吃透文献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4.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过的东西很容易忘,用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的方式把阅读中的有用信息记录下来,以后再次翻阅时便能更快地搜索到重要信息。阅读纸质文献时,在文献上做一些批注是最便捷的记录方式,但不容易查找。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做成云笔记,可以随时搜索、查找,还可以不断完善。

图片
(三)精读文献的系统性分析

系统性文献分析主要是针对精读,可以用表格和文本两种文档格式进行记录。下面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两种文献分析记录方法。

1.表格式分析

表格式分析的结构清晰,便于对文献内容进行功能性分类和查找。下面是笔者用表格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部分章节进行分析的部分内容。

图片
图片

表格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一部分是文献的相关信息,包括题目、文章来源、作者、文献资料介绍、关键词。下面部分就是具体的分析内容,从内容与结构分析、主要观点、核心概念、主题句、我的思考五个方面剖析文献中各级分论点的信息。在主题句摘录部分,可以用不同颜色标记内容的重要程度,突出重点,方便以后查找。“我的思考”部分就是在读完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或是之后,对我们正在研究的、感兴趣的、甚至对整个教育教学理解而产生的新想法或批判性思考,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就会成为我们研究或者写作的中心问题。另外还要学会做脚注,记录下文献中所引用的有价值的参考文献,以便后续溯源查看原文。文献分析,不仅从文献中获得直接信息,还可以从参考文献里获得有价值的其他文献。一篇好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多优秀的文章。

表格式文献分析还可以将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献集中在同一个文档中,一篇文献一个表格,多篇文献多个表格,这样便于集中式阅读和查阅。

2.文本式分析

文本式分析是利用线性结构,按照先后顺序罗列分析的内容。这种分析方式适合图表较多的情况。分析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文献信息,通常按照参考文献格式进行记录;二是文章内容摘录,可以边摘录边用不同颜色的字或是用括号标记下自己的思考;三是分析文献的谋篇布局,通常用图的方式呈现出文献内容框架及逻辑关系;四是所读文献对自己研究主题的启示,这是将文献内容转化为自己东西的体现。下图是笔者对《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第9期《教师教学模仿的多重特征与实践价值》一文谋篇布局的结构分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文献综述的撰写

对聚焦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之后,撰写成一篇主题突出、结构完善的文献综述,既是对文献分析的进一步概括与提炼,同时也是一项文献分析的成果,为自己的文献分析画上圆满的句号。

1.撰写文献综述的价值

图片

图片

撰写文献综述有六方面的价值:

第一,系统整理文献分析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相关知识与理论,这是加深和加宽知识与理论的有效方法;第二,让我们找到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怎么去获得新知识和新理论;第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与挖掘研究问题,撰写文献综述可以更为系统地发现具体研究领域或课题的前沿和最新问题,为研究创新研究打基础;第四,还可以成为我们撰写一系列论文的源头,文献综述本身就是一篇学术性论文,由此还可以引申出更多的论文;第五,可以训练我们的文字与行文功夫,当你用精读方式分析了几十篇文献,并撰写几篇文献综述的话,相信一定是提笔成文了;第六,撰写文献综述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概括能力、反思能力、知识和理论的应用能力等等。

2.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和研究报告一样,有固定的结构,通常包括下面八个部分:

图片

图片

“引论”一方面介绍研究主题及其发展历程:研究涉及的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本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是什么?另一方面介绍研究的具体背景和针对性:明确该研究的新颖的视角,新颖的实践和理论背景,研究基础,突出问题情境等,说明该研究有哪些针对性和为什么有这些针对性。

“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或方法论原理”一是介绍具体理论基础:论著应用了哪些新颖理论成果?这些新颖理论成果有哪些新知识与原理?这些新的知识与原理对应用一定方法研究具体问题产生了哪些新颖的启发或新思路或新的分析框架等。二是介绍研究方法论原理:选取了怎样的理论视角?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研究方法和这些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什么适宜性?

“使用的研究取向及其特点”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文献的“方法论”或“方法”部分中获得相关信息,研究取向主要有五种:文献研究、量化研究、质性研究、行动研究及其混合研究。每种研究方法都有适用的范围、特点、着重点,以及具体操作流程,掌握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他人的研究取向,科学构建自己的研究方案,甚至为自己的研究找到方法层面的创新点。

“研究的具体问题”一是对所分析文献中的研究问题进行具体阐述:对于我们所关心的某个主题,这些文献都提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如是如何界定这些问题的涵义?提出的问题属于什么样的问题领域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涵义?二是对研究课题进行阐述:上面研究的这些问题属于什么课题?三是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这是对前面两点分析的抽象概括:研究了哪些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些问题和这些问题的涵义和实质是什么?

“研究使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这部分对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借鉴意义非常大。一线教师做研究往往不清楚研究过程中需要收集怎样的资料以及如何获得这些资料,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什么课题都是收集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学生作品等,所收集资料的针对性不强,对成果提炼没什么作用。在文献综述时,分析他人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分析资料数据的技术,再分析和阐释其适宜性。

“研究发现和结果”是在充分而深入读懂他人文献的基础上,将研究新发现的事实,新取得的数据和资料清晰地加以介绍和解读,这是综述的主要部分。撰写时不要按文献罗列,而是将多篇文献中的研究发现和结果进行分类,每类主题相关的研究发现与结果有哪些?发现了哪些新事实?获得了什么样的数据及其意义?研究获得了什么样的资料及其意义?

“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进展”,研究成果包括研究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是文献综合的主要部分。理论成果的内容包括: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观点、命题和理论?其中主要理论成果的内容和内涵是什么?实践成果的内容包括:提出了怎样的教学模式、策略等。研究结果和研究成果是不一样的,成果是抽象概括提炼出来的东西,进一步思考加工之后形成的;结果是研究中看到的,得到的事实、数据等。

“存在的问题与课题,包括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是文献综述的最后部分,主要针对文献中前面几个部分内容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存在哪些已经开展了研究但是研究不深不透的问题,这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涵义和意义是什么;存在哪些还没有开展但是有价值的和必须加以研究的问题,这些需要开拓研究的问题的涵义和意义是什么;存在哪些还没有开发使用但有价值和应该应用的研究方法,这些需要开发使用的研究方法的涵义和意义是什么。

以上思考需要挑战自己的知识、理论和智慧,是综述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实质上就是研究前沿问题与方法的分析和把握:还有哪些问题(方法)需要深入研究(使用)?哪些问题(方法)还没有涉及而需要开发研究(使用)?为什么?

图片
(五)泛读文献的系统性分析

最后介绍一下泛读型文献分析方法,虽然是泛读,但仍是有目的的泛读。我们用下面这种“九维文献内涵数据抽取单”,用列表的方式,简要抽取出同一主题的若干篇文献中对我们的研究有参考价值的九个方面的内容。

图片
图片

这适合在短时间里通过文献分析获取自己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已有研究”部分,快速寻找课题研究的生长点与创新点。

系统性文献分析是一项细致活,是教师通过深度学习获取知识、理论与方法的有效策略。

文字整理:聂丽帆

版面设计:丁晓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