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可累及心脏、肺部和体循环,常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从而使得右心扩张和肥大。可以说肺心病是比较凶险的疾病,患者往往因为并发症而死亡,如肺性脑病以及休克等,那该如何处理呢?当慢性肺心病患者在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60mmHg,则应予以长时间、低氧浓度、持续吸氧治疗,其中氧浓度一般控制在35%以下,而吸氧时间一般不短于2周,同时需持续治疗,日夜均予以氧疗方案。寒邪直接或间接袭肺,致肺气失宣,积湿聚痰,其表现多有恶寒发热、咳嗽多痰、脉滑、苔腻等,如内郁化热,则又可形成“寒包火”之征象。属寒者,当宣肺散寒,兼风寒者以麻黄汤解表宣肺,兼内饮者用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属热者,当宣肺清热,以清气化痰丸加减清气止咳。肺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若脾虚日久可导致肺气亦衰,同时痰湿内生,上归于肺系,阻塞气道,使肺气宣降失常,而见咳喘、咯痰之症。 临床多以苓桂术甘汤温脾化饮,或二陈汤健脾燥湿,理气化痰。肺心病久咳者必累及肾,肾气耗散,伤及肾阳或肾阴,临床出现诸多兼证。治肾用补肾纳气法,可用《金匮》肾气丸温肾纳气,缓者用丸,急者用汤,根据前人“虚喘治肾宜兼治肺”之说,常加太子参等补益肺气。肺心病累及肺脾肾三脏,诸脏虚损,出现面色灰暗、四肢畏冷、下肢浮肿、气喘心悸不能平卧等症,甚则呼吸困难,已至水溢肌肤、凌心射肺之阶段。此阶段属肺心病之危重期,治疗上贯穿着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在补肺、健脾、温肾的同时,特别强调益气强心、利尿消肿、温阳通瘀等治疗大法。肺心病属慢性发作性疾病,病程积年日久,从病机的演变来看,由实到虚,复加外感,往往导致肺脾肾三脏皆损。急性发作期以痰瘀阻滞为标实,缓解期以气阴两亏为本虚,故在治疗中应兼顾缓急,或补肺,或健脾,或温肾,或益心等,抑或兼而有之。肺心病患者要避免感染、戒烟、远离有害粉尘或刺激气体污染的环境以减少急性发作。做好缓解期的治疗,可以保护肺功能,改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吴琳,刘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1,5(21):123-126.[2]幸宇坚.试论中医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和治疗[J].新中医,2000,32(2):3-4.DOI:10.3969/j.issn.0256-7415.2000.02.001.
李轲 徐州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简介:2003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后获得呼吸病学硕士学位,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学组委员;江苏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会员。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对呼吸科各类疾病、危重症、肺癌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熟练掌握电子支气管镜、超声内镜等呼吸内镜诊疗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