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丢不了东西是一种病吗?囤积症如何改善?

 荣新奇心理堂 2022-02-16

   


现代人生活忙碌,没有时间、心力和精力整理生活空间,且购买物品便利,很容易就会让家里看起来杂乱、拥挤、堆满东西,但并不是家里东西很多、看起来脏乱、喜欢买东西就代表有囤积症,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检查,确认是否有囤积症。囤积症的行为特征大概可简化为以下四点:

1.难以丢弃物品。
2.住处充满杂物和无法发挥原本功能的废弃物。
3.过度获取物品。
4.对自身行为与身处环境缺乏自觉。
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囤积症诊断中还包含一个准则是:“对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显著的痛苦和损伤”,然而很冲突的是,囤积症患者本人通常不觉得自己的囤积行为是困扰、痛苦的,反而认为自己是“惜物”、“看见物品的潜在功能”,进而对同住者、街坊邻居造成明显的困扰和痛苦。
与囤积症患者同住时常会感觉自己很渺小、很无力,不只是置身于满屋子莫名其妙的东西中,显得自己很渺小、很窒息,面对家人固执己见、无法沟通,更令人不知所措,有些人选择离开这个让人伤心的家,也有些人选择强硬地去和家人的囤积行为“宣战”,但通常结果会让双方都感到很受伤。“囤积”是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疾病,当身边亲近之人罹患此疾病时,的确会让人又担心、又想做点什么,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提出以下“三不一要”,协助囤积症患者的同住者过难关。具体如下:
1.不要乱丢囤积症患者的东西,一旦他们感到你是无法信任、具有威胁的,他们会更坚持自己是对的。
2.不要把所有责任一个人扛,试着让对方知道当他们需要时,你可以提供协助,将改变的责任还给当事人。
3.不要责怪、威胁、下最后通牒,试着让对方了解你的担忧,也借此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自我觉察。
4.要专注自己的需求,鼓励囤积症患者接受治疗。
如果看到这里,让你对自己或身边的人产生疑惑,先别急着为自己下结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照顾自己的担心:
1.寻求亲友协助,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家人朋友聊一聊。
2.阅读相关心理书籍,尝试改善。
3.寻求医疗院所或社区咨询中心的专业支持与评估。
囤积症在精神疾病诊断中还算是很“年轻”的诊断,相较抑郁症、焦虑症,较不为人所熟知,也较容易被误会或被忽略;综上所述,囤积行为有严重程度之分,囤积行为的养成也和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有关,如果对自己或身边的人的状况产生好奇,建议可去专业的医院所或心理咨询机构进一步了解或治疗,在心理咨询方式的治疗上,催眠疗法对于囤积症有较好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