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以为己任”、“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论语治要》的管理智慧

 扫地僧一一 2022-02-16


      《群书治要》是我国古代治政书籍的选辑。本书撷取五帝至晋代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内容涉及领导管理学、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团队运营管理等内容,自问世以来,就是唐代最高统治者的必读书。 

图片

《论语治要》是《群书治要》的一部分,导读嘉宾李毅多老师结合多年修学实践为我们选读之,把先贤的智慧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紧密关联,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以如何为君、如何管理、如何运营、如何辨是非、判格局等为主题展开论说,为解决当代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提供良方。

学习&成长



       每周二、周五,《中华文化大讲堂》节目组邀请您一起学习李毅多老师导读的:《群书治要》之《论语治要》的管理智慧。


 品读正文  


尊敬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论语治要》,今天学习《太伯·第八》中如下章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是孔老夫子七十二贤人弟子中的一位,人称宗圣,将孔老夫子学问的真髓传宗于后世。曾子作《孝经》,对于孔孟学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里引用了曾子所讲的一段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耳熟能详,听到这句话马上要坐直,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士农工商。古代,士指读书并且做官的人。后世,称有学问、有抱负的人为士。士,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读书人。读书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生格局、人生目标、人生态度?曾子告诉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是广大的意思。人要有弘愿,要有伟大的誓愿。也可以讲是胸襟和抱负,大人要有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读书人即使学历很高、出国留学,但心量狭小、自私自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觉得就不配“弘”字,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首先要有胸襟,有抱负。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至少要有一点“家国天下”的情怀、志士仁人的胸襟和抱负。我们最近也在学习革命文化,看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为民族解放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人物,救国救民牺牲奉献的共产党人。他们就是当代的志士仁人,也是中国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传承到近现代产生出的这样一批民族的脊梁。

现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家国天下”情怀的一个伟大展现,我们要有这种广大的胸襟和抱负,这是一个读书人应有的胸襟和抱负。

不仅仅要有胸襟和抱负,还要有德才学识。德要厚,跟“弘”字才能匹配。才能,有先天的,有后天的。先天的才华拿来为家国天下服务,后天的才能要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能满足于自己曾经拥有的成绩,不能满足于自己与生俱来的先天的才华,后天要不断的努力。一个普通人可能先天的才能一般般,但是经过后天的十年、几十年的努力,使一个平凡的人变成一个不凡的人,最后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成就、成功、人生不断突破。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学,不学则不知,好学近乎知。不学习怎么开智慧呢?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没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大智慧。我们不是生而知之的人,是靠后天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的。五年十年就能见差别。一个不断学习的人,和不努力、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人相比较,几十年的功夫,可以让才能、学识达到天壤之别。我觉得“弘”字包含着一种向学的精神,不断努力奋斗进取的生命的动力和活力。

识,包含着人的生命经验、宝贵经验。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积极、勇敢、努力面对生命中遇到的一切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生命的体验就增加一项,战胜困难的力量就增加一分。所以,行万里路,就如同读万卷书。

毅,指强而能决断。强大,坚强,有意志力,能坚持,有力量。遇到了困难,受到了挫折,不动摇,能够坚持走下去,不屈不挠,越挫越勇。

我们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故事,由最开始几位年轻的志士仁人百折不挠,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进取,最后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努力的去奋斗。

弘毅,作为一个读书人所应该具有的美德精神。“士不可以不弘毅”,曾夫子对我们后代人的期许,也是他学习孔门精髓归纳总结的人生体验。

为什么要有“弘毅”的精神?因为“任重而道远”。

我觉得“任重”包含很多,家国天下的重责大任,我们要一肩扛起。读书人不扛谁扛?读书人是社会大众中的精英,自然要担当起家国天下的重责大任,要让我们中华民族繁衍传承下去,我们有这份责任。更重要的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力量、文化力量,不仅仅影响到我们,还会影响到后代子孙。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祖先代代传承的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继承发扬弘传下去。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读书人应有的气魄、勇气和胆量。我们看一看现在的读书人多不多呢?我觉得按照古代的标准来讲,现代的年轻人都是读书人。我们每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都是读书人,更要有家国天下情怀,有“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气魄。因为它不仅是把现任工作做好的问题,还要把文化传承下去,把民族的血脉精神传承下去的重责大任。

“道远”,道路悠远。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还包含着我们要把民族的精神传递下去。作为一个读书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第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道传下去。人死道不能灭。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进一步解释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是“仁”,要把仁爱的精神传递下去。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爱之心的精神,要把它传递下去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和成果,中国的物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道路上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比比皆是。我们曾经认为很困难的事情,经过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物质丰富逐渐建成。但是,物质上越来越丰厚,人心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伴随着物质的丰富,人的贪欲之心越来越强大。本来生活已经很好了,但是还要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面对物质的诱惑,失去了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失去了人和人之间的温情,失去了恻隐之心,变得冷漠,变得狠毒,变得自私。甚至为了个人的成功、攫取财富,违法乱纪,无法无天,胆大妄为,伤风败德,寡廉鲜耻。

物质的世界变得丰富了,精神的世界也同时变得丰富了吗?还是变得贫瘠丑陋?现在国家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的指示和号召是划时代的,是极有远见的指导方针。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以为己任”、“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失去人性,不能失去人道主义的精神,不能失去了对生命的尊重。

从大的方面来讲,涉及到国家民族的生命发展方向问题。从个人来讲,涉及到我们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标。是让我们的精神境界更加提高?还是沉沦堕落?涉及到生命的终极目标问题。

我觉得这段话对领导同志来讲,做了一个极大的提醒。我们作为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是引领我们的团队,让每一个成员在满足物质基本需求的条件下,精神世界不断提高,不要被物质诱惑引向沉沦堕落。让员工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都能够得到幸福,得到成长。作为领导者,同样应该关心百姓的精神健康、精神文化丰富,让他们不仅在物质上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也能在精神领域享受到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带给后代子孙的丰富的精神成果。可以说后者更为重要。

曾子这段话给我们每个人、每个领导者的启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今天《论语治要》的学习就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听众朋友的参与。谢谢大家。

编辑:和悦    校对:赵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