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这说明癣是非常难治的。 这里的癣基本等同广义的皮肤病,应该说,皮肤病还是相当难治的。 例如大家经常听到的,牛皮癣、湿疹、白癜风、荨麻疹,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牛皮癣更是难治,号称不死的癌症,牛皮癣的治疗周期长,而且非常容易复发。 皮科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皮肤病的病根不在皮肤上,而在内脏上,这跟中医诊断的“司外揣内”是一致的,就是因为皮肤病都是内在的反应,所以治疗上应该从内着手,这也就增加了皮肤病治疗的难度。 皮肤病为什么会痒?讲到痒,就必须知道中医的“风”是指什么。 中医讲的风是什么?用风的特性概括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的集合就是风。 《素问风论》:“风者,百病之长也。” 风性善变,来去迅速,变换多端,“风者,善行而数变。”感受风邪后,表现的症状可以是游走不定,时隐时现的,它发病快,消失得也快,像全身性的骨关节病,肌肉疼痛,又如皮肤出现的斑疹,瘙痒,这些都外感风邪引起的,所以叫“风疹”,这些都是外风。 还有一类叫内风,与外风不同,这种风是因为身体内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如四肢抽搐,挛急,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中风患者出现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也属于内风的范畴。 皮肤病的瘙痒,大多是外风的原因,这种风往往夹杂着湿,或是风寒湿,或化热变成风湿热,瘙痒难忍,此起彼伏,总不外风湿二字。 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应该怎么治?在风的治疗上,我们始终坚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 那么怎么治血呢?活血?养血?凉血? 答案是补血,这个跟另一个中医理念有关——“血虚生风”。 意思是血虚了,血少了,就会导致风的产生,治这种风就得养血,我们用四物汤: 生地 当归 赤芍 川芎 血虚的同时,也会产生内热,正所谓血虚生内热,所以这时候还是要加入清热凉血的药物,柴胡首当其冲。 荆芥、防风、独活祛风胜湿行于表,白鲜皮、蝉蜕、薄荷疏风透疹而止痒,诸药合用,共为凉血养阴,祛风消疹之专剂。 把以上药物综合起来,就是四味消风饮。 生地黄 归身 赤芍 荆芥 薄荷 蝉蜕 柴胡 川芎 黄芩 甘草 四物消风饮出自《外科证治全书》,是治疗皮肤病的基本方之一,它能够治疗血虚风热,皮肤游风,瘾疹瘙痒等证,这个方子的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是有热象的,如身热口燥,小便黄赤短涩,舌干无津,脉数而实等等。 我一再说,病人不要自己套方,因为辨证是很难的事情,即使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临床上很多时候也会寒热弄反了,这个客观存在,因为临床是相当复杂的。 对于寒性皮疹,当归四逆汤也有应用的可能,当归四逆汤的主要指征是病人畏寒,丘疹颜色暗淡,口不干,脉涩等症状。所以皮肤瘙痒也是要仔细辨别方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