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颂 纪念贝多芬诞辰二百五十周年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2-16

图片

  今年是乐圣贝多芬诞辰二百五十周年,全世界为了纪念这位伟大音乐家,从柏林到南美直至中国举行了一系列贝多芬音乐会。我们这一代酷爱贝多芬音乐的爱好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收音机、唱片到磁带、CDLDDVD、硬盘、网络直至到音乐厅欣赏贝多芬的音乐。贝多芬伴随我们从小到大直至一生。

对我们这一代而言,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作为原型所创作的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茨威格的《贝多芬传》影响很大。我们大都是反复聆听贝多芬的唱片和有关贝多芬的书籍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唱片不可复制,只能私下传借,可书可以抄写。我和我的朋友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曾抄过傅译《约翰克里斯朵夫》。

我感到欣赏贝多芬的音乐,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他创作的时代背景、个人境遇与他的经历,就更能理解贝多芬音乐的美学价值和超越时空的意义,对西方宗教缺乏一定的了解,就不可能认识和理解贝多芬作品中所具有的平静、悲悯和博爱。贝多芬曾说他与上帝对过话。他的音乐犹如米开朗基罗伟大作品《怜悯》、《创世纪》使人升华到宗教的崇高境界。贝多芬在晚年所创作的《庄严弥撒》表达了他一生的宗教情怀。

贝多芬出生寒微,遭受耳聋的威胁,在爱情上又累遭打击,作为一个完全是靠自己专业谋生的自由职业者,他经常处于贫困之中。作为他侄子的监护人,他还得承担赡养后代的责任生活的重担。人生的苦难没有压垮他。他提高了艺术的地位,改变了作曲家的身份。作曲家从古典主义时期王公贵族的仆人变为浪漫主义的先知。贝多芬直至去世前都在自学文学、语言、政治和哲学。贝多芬在不屈不挠的人生斗争和奋斗中,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敲开命运的大门的最强音。

图片

贝多芬创作的年代贯穿"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阶段,那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理想,具有深信不疑的信念,积极乐观,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时代。西方社会还未因尼采"上帝已死"、在科学上测不准定律和相对主义而导致怀疑主义、悲观主义泛滥。贝多芬在短短的56岁的生涯中,创作了400多部作品。他是作曲家、指挥、钢琴独奏家和音乐会主办者。两百余年来,对贝多芬音乐的研究汗牛充栋,形成了"贝多芬学"。"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本文仅从我多年聆听贝多芬音乐和阅读有关贝多芬的书籍、评论中,撷取只言片语来表达对贝多芬的热爱之情。当然,了解贝多芬最好的方式是欣赏他的音乐,语言对他的音乐仅仅是一个提示和说明。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被称为是《新约》。钢琴奏鸣曲吐露了作曲家的心声,他对人生、自然的思索与感受,表达了他的个人情绪和时代的精神。例如在Op.13 C小调"悲怆"中,贝多芬音乐大胆的独创性得到充分体现。他为这所著名的奏鸣曲增加了一个描绘性的标题一"悲怆",强调了他在作品中感到的激情和悲愤。它强大的戏剧和紧张性,主要来自两个极端的对比并置,特别是在力度(从强到弱)、速度(从庄严的慢板到急板)和音域(从很高到很低)。据说他身前经常演奏这一奏鸣曲,以展示他精湛钢琴演奏技巧

图片

贝多芬d小调第17钢琴奏鸣曲《暴风雨》、Op58巜热情》将反封建革命的兴起与无望的爱情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贝多芬排山倒海、势如破竹,一泻千里、疾风暴雨的音乐风格,《月光奏鸣曲》则柔情拟水,清新明静,充满表达了贝多芬性格的另一面。在我所收集的十几个不同版本的CD中,我尤为喜爱肯普夫的演奏。这位学习过哲学专业的钢琴家所诠释的贝多芬别有一番深意。
贝多芬的5部钢琴协奏曲都十分精彩,皆为传世之作。1836年门德尔松所重新"发现"的第四钢琴协奏曲集深情、柔美、欢快浑然一体。被称为是钢琴女祭司阿格里奇所演奏的《皇帝钢琴协奏曲》充满力度,华丽绚烂,令人随着旋律的起伏而激动不已

而贝多芬唯一的一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在他与特雷莎.德.勃朗斯维克恋爱,生活稳定,精神愉快的状态下创作的优美动听的小提琴协奏曲。在众多的小提琴家的不同版本的演奏中,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大师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最为出色。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

图片

毫无疑问,贝多芬在创作时脑海中常有生活和文学的意象,而且清晰地想象出音乐与音乐之外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他在创作写0p18 , No.1的慢乐章时,想到的是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亡场面。0p18No.6的写作在他心中不论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图景,"忧郁"乐章无疑是要用音乐表现天真的喜乐,克服内心忧郁。

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犹如中国著名诗人杜甫晚年的诗,沉郁深刻,具有沧桑之感,只有饱经人间冷暖的听众,方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诗意和悲剧性的力量。

我特别推崇爱默生弦乐四重奏(Emerson String Quartet)所演奏的贝多芬的四重奏。这一版本的演奏对贝多芬的音乐把握得很好,令人百听不厌。

贝多芬交响曲

贝多芬对交响曲的发展,作出了革命性的突破。他打破常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许多贝多芬同时代人的眼里,《第一交响曲》是他所创作的一首优秀的交响曲。作品乐思丰富,充满了艺术探索和新奇感。

图片

巜第一交响曲》出手不凡,新颖独创之处在于他增加了管乐(木管和铜管)的写作分量,从而减弱了弦乐的作用。贝多芬成功地为第一乐章写作了独创的慢速序奏,它的功能之一是具有建筑意味,犹如十八世领主宅地花园前 豪华铺张的门道。专家指出,贝多芬在序奏中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建立主调,就是为了让听众感到接下来的音乐将会结构宏大,激动人心。这就是贝多芬创作的高明之处。托维认为这部交响曲是"对十八世纪恰当的告别"。

1802年所创作的《第二交响曲》以极缓慢的引子开始,到灿烂的快板,在矛盾和冲突中保持天真乐观之情,交织着丰富的情感与旺盛的生命力。贝多芬在这部作品的风格更加接近莫扎特, 他使弦乐的调色板更加绚丽多彩。

《第三交响曲》体现了贝多芬气势宏伟,英雄主义的风格。他以惊人的节奏效果与和声变化冲击着听众耳朵,震撼听众的心灵。贝多芬这部作品最新奇的地方在于有自传性的内容。交响曲中的英雄最初是拿破仑。当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他愤怒的地用小刀猛烈地刮去了扉页上拿破仑的名字,换上了"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的标题。贝多芬不是一个保守派,他是一位革命者。

《第四交响曲》

这部作品优雅、活泼、轻松的作品使人听后心情为之一畅。这部作品创作上有些方面似乎都是贝多芬对过去的回归,充分展现了他对音乐律动的熟练掌握。

第五交响曲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第六《田园》表现了他逃脱都市生活的羁绊,回归到大自然中的愉悦心情。这部"绘情多于绘景"的交响曲描绘了作曲家对自然界的感受,潺潺流水、小鸟鸣啼、暴风雨过后的清新宁静,将人带入了自然界的美好之中。这一交响曲与贝多芬同时代的歌德讴歌自然的诗歌一样,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图片

有意思的是,贝多芬身前最获成功的作品是《第七交响曲》。他写于威灵顿在西班牙击溃法军之时的《威灵顿的胜利》也很受欢迎。《第八交响曲》幽默诙谐、生动有趣,充满智慧,这是部值得反复聆听,趣味无穷的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使我们获得了一份人道主义的文献,其中记载着英雄的气概,斗争和沉思,充满力量,热情洋溢;贝多芬博大的情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在这一交响曲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为了增强音乐效果,他在交响曲中第一次引进人声。他所采用德国诗人席勒诗作《欢乐颂》的歌声直冲云霄,表达了人类美好的追求和良好的意愿。

  我还记得最早欣赏到的1959年由严梁堃指挥,中央交响乐团演奏,梁美珍等演唱《第九交响乐》。我对中国艺术家演奏和译配的歌词有着特殊的感情。

图片

图片

在无数不同版本的《第九交响曲》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富特文格勒在纳粹德国当权期间所指挥的"黑色"《第九交响曲》和1989年圣诞节,在柏林墙倒塌一个月后,由伯恩斯坦指挥的《第九交响曲》。全世界上亿的观众收看了这一现场直播的交响曲贝多芬音乐所表达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