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一女子遇困难,想起丈夫说有事找毛主席,去信后真得到帮助

 古稀老人赵 2022-02-16

1950年7月的这一天,毛主席像往常一样阅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突然,一封来自无锡的信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

文章图片1

毛主席

这封信的作者是当时无锡师范附小的一名普通教员,名叫吴启瑞。对这个名字,毛主席并不熟悉。可他读着读着,却像想到了什么似的,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丈夫解放前去世 临终前嘱托妻子有事找“毛大哥”

1948年的上海,一位病入膏肓的男子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他的名字叫王人路,正是吴启瑞的丈夫。

王人路是湖南浏阳人,早在1919年的时候,他就因为投身革命,从家乡来到上海,在中华书局担任一名美术编辑。

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王人路一直热情地宣传革命思想,并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同事吴启瑞。两人情投意合,最终步入了婚姻殿堂。

可随着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两党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此时的王人路,因为自己的思想立场受到很多人的排挤,工作和生活开始陷入窘境。

要知道,此时的王人路吴启瑞夫妇已经有了八个孩子,抚养教育孩子们的压力非常之大。面对多重困难,王人路一病不起,并在1948年的这一天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就在王人路临终之际,他握住妻子吴启瑞的手,用尽全部力量对她嘱托道:“我们的八个孩子就全都交给你了……现在革命就快要胜利了,以后你遇到困难,可以去找毛大哥。他和我父亲交往甚密,和我也像兄弟一般……

文章图片2

毛主席

与王人路成婚多年的吴启瑞这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的丈夫一家竟然与毛主席有着这样的渊源!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王人路的父亲名为王立庵。他在湖南教育界声名显赫,身为数学老师的他培养过很多杰出学生。而其中一位,正是毛主席!

然而这么多年来,吴启瑞从没听到丈夫向自己透露过这些事。直到现在他即将撒手人寰,才把这个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告诉了妻子。想来,王人路也是为了吴启瑞和孩子们以后的生活,才最终吐露出来。

吴启瑞走投无路 想起丈夫的话向毛主席写信

在向妻子托付完这些事后,王人路便告别了这个世界,留下吴启瑞和八个孩子相依为命。在那万恶的旧社会,一个单身母亲独自扶养八个孩子,背后的艰难与心酸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为了自己和孩子们更好地生活,吴启瑞从上海前往无锡,在无锡师范附小做一名教师。虽然如此,她和孩子们的生活依然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等到了1950年,吴启瑞一家的境况已十分困难。她自己的吃穿用度还可以勉强对付,可孩子们的日常需求却是一道跨不过的坎。

八个孩子里,除了长女王心元已经出嫁外,剩下的七个孩子还都需要吴启瑞进行抚养。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需要大量的花费。而仅凭吴启瑞做老师的工资,是断然难以维持的。

就在这位单身妈妈感到生活无望、走投无路之际,丈夫临终前的那番话又出现在了她的脑海里:“以后你遇到困难,可以去找毛大哥……”

文章图片3

毛主席

其实这几年里,吴启瑞一直记着丈夫这句话。可在她内心深处,却对这位毛大哥会否真的帮助自己一家,存在不小的疑问。虽然自己的公公之前是毛主席的数学老师,可那毕竟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时过境迁,他是否还记得这件事,也不太好说。何况,现在的毛主席贵为新中国领导人,自己一个无锡的普通教师和单身母亲,要怎么才能联系到他呢?

可眼下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如果再这样下去,孩子们的未来怎么办?自己生活拮据还可以忍受,可他们的人生还长,不能就这么耽误掉了。

想到这里,吴启瑞决定鼓起勇气,向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写一封信,向他说明自己一家所面临的情况,希望这位全国人民心中的大救星能够真的帮助自己。

身为一名教师,吴启瑞的知识文化水平还是不错的。因此,在如何写这封决定自己家庭命运的信的问题上,她颇费了一番心思。

在经过多次反复思考后,1950年5月22日这天,吴启瑞写下了这封意义重大的信件。在这封信的开篇,她详尽而动情地描述了自己的丈夫生前为革命奋斗终生的故事。当然,对于丈夫的身份,吴启瑞专门注明,他正是“湖南省有名的数学教员王立庵先生之第二子”。

而接下来,吴启瑞又详细说明了在丈夫去世后,自己这些年独自抚养八个孩子的艰辛历程。她把自己的心酸与困窘如实写出,读来十分打动人心。

而在最后,吴启瑞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准予小女心月,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使孩子们增强体格,生活走上正轨……”

吴启瑞就这么写啊写,一直写满了六张信纸。她的字迹十分工整,用词也非常考究,充满对毛主席的恭敬,以及对打扰主席的歉意。

文章图片4

毛主席

终于写完信后,吴启瑞怀着忐忑的心情将它寄了出去。她不知道日理万机的毛主席能否真的看到这封信,但无论如何,她在内心里都存在着一份希冀。

毛主席收到来信 向吴启瑞一家提供帮助

吴启瑞寄出信后,便开始了望穿秋水的等待。而同年7月,毛主席终于收到了这封发自无锡的来信。

在认真读完这封信后,毛主席在信里提到的王立庵先生处,用自己的毛笔标记出来。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开始浮现这位多年前的数学老师……

从1913年8月到1920年7月,身为当时湖南著名数学教学专家的王立庵,在位于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而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成为了他的学生。

当时毛主席身处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由于自小熟读四书五经,他的国文成绩十分优秀,在全校都出了名。

文章图片5

毛主席

可不幸的是,毛主席那时的数学成绩却很不怎么样,不仅在班上排倒数,还时常在考试中不及格。

很明显,身为数学老师的王立庵,对成绩不佳的毛主席早早就注意到了。更严重的是,他发现这名学生不仅成绩不好,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也很不端正。每当上数学课时,毛主席经常把他喜欢读的文学书籍,例如《昭明文选》、《韩昌黎全集》等,带到课上去看。常常是王立庵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看这些书,全然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不仅如此,有几次毛主席更是直接没来上数学课,而是让同学周世钊替自己请假,说自己生病了。

面对这样的“刺头”,如果是一般的老师,恐怕早就怒不可遏,将对方狠狠教训了。可到了王立庵先生这里,情况却不一样。他先是仔细了解了毛主席的情况,得知他偏爱国文后,便对其苦心相劝。

王先生告诉小毛泽东:现在已经是二十世纪了,是科学的时代,是蒸汽机和来福枪的时代。如果你想要研究社会科学,对数理化这样的自然科学也要进行掌握,不然一定是行不通的。

在这一番苦心劝导下,毛主席转变了想法,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曾经嗤之以鼻的数学。

1915年的暑假里,留校学习的毛主席决定对自己的数学进行补习。他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前往王立庵先生家里,听他讲数学课。后来,王先生干脆把毛主席接到自己家里寄宿,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教他。

正是在这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中,王立庵对少年毛泽东的理想抱负有了深入了解,也这位立志救国救民的学生另眼相看起来。

文章图片6

毛主席

后来在校学习期间,毛主席因为严重偏科,且经常对学校体制与师长权威进行挑战,遇到了不小的麻烦。有好几次,学校都差点准备开除他。

而作为学校资深教师的王立庵,则对自己这位弟子进行了多次维护,让少年毛泽东得以继续留在学校读书。因此,年轻的毛主席对这位数学老师,开始更加尊敬和爱戴起来。

而此刻,当已经身为国家领导人的毛主席,读到这封来自无锡的信件时,不由得心潮澎湃。虽然此时的王立庵先生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的儿子还留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面对当年自己恩师留下的骨肉,于情于理,毛主席都不会袖手旁观。

毛主席看着这封信,来来回回读了好几遍。他用毛笔在多个地方进行了标记,并最终将它批转给时任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在批示里毛主席这样写道:“请陈丕显同志酌办。写信者是有八个孩子的母亲,在锡师附小当教员,请求将她的三个孩子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向素昧平生的吴启瑞进行了回信。他用自己标志性的毛体草书写道:

启瑞先生:

五月来信收到,困难情形,甚为系念。所请准予你的三个小孩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减轻你的困难一事,请持此信与当地适当机关的负责同志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找什么人商量由你酌定,如有必要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一商。我是没有不赞成的,就是不知道该子弟班有容纳较多的小孩之可能否?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保重,并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

此复,并颂

教祺

毛泽东

七月十九日

毛主席的这封回信一共写了三页,使用的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而信封上的寄信地址,也由主席本人亲自填写:无锡市大成巷四号。

文章图片7

毛主席的回信

而时任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接到主席的批示后,对此事高度重视。经过组织上的安排和努力,吴启瑞信里提到的那三个孩子虽然没能进入苏南干部子弟班,但还是获得了在她自己任教的无锡师范附小免费读书的机会。并且在每一学期开始时,组织上会提供给她一笔生活补助。就这样,吴启瑞和孩子们的生活困境,很快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收到毛主席亲笔回信的吴启瑞,自然是喜出望外。她本来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去信石沉大海的心理准备,可没想到毛主席竟然真的会看到,还给自己写了回信!时间的阻隔,地位的变化,都没有让毛主席忘记他当年的老师,足以见得他是多么重情义的人啊!

她一时间百感交集,既有对毛主席施以援手的巨大感激,也有对逝去丈夫的深切思念,同时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畅想……

毛主席十年后接见吴启瑞 又嘱咐秘书寄去1000元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无锡当地向吴启瑞一家提供了诸多帮助,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吴启瑞将那七个孩子一个个抚养长大,虽然辛苦,但心里满是作为母亲的骄傲与欣慰。

可她没有想到的是,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对他们一家,一直都在惦念着。10年之后的1960年,身处上海的毛主席派去专车,将吴启瑞接到上海,对她进行了接见。

据吴启瑞最小的儿子王心支回忆,母亲曾告诉过自己这次难忘的经历。毛主席是在上海锦江饭店接见的她。两人一见面,话题还是先从王立庵先生说起。

根据母亲的转述,当时毛主席充满感情地回忆道:“立庵先生是湖南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也是我的老师。在先生的教育下,我可谓受益匪浅啊!当时的我不喜欢数学,只喜欢读古文。可立庵先生并没有因此歧视我,让我十分感激……”

毛主席和吴启瑞的这次交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而在这次接见的过程中,毛主席还和吴启瑞拍了两张珍贵的合影。

文章图片8

毛主席和吴启瑞

吴启瑞返回无锡后,对这次与毛主席相处的宝贵经历心潮澎湃。她于当年的7月19日,即十年前毛主席向她回信的同一天,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这位领袖的感激与景仰之情。

一个多月后的9月2日,她又一次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同十年前那封一样,这一封也是由毛主席亲笔书写:

启瑞同志:

七月十九日的信收到,甚为高兴。选集及照片,已寄去了,收到时请告。祝你健康!

毛泽东

一九六O年九月二日

这封信里提到的选集,便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毛泽东选集》;而照片,则指的是之前两人在上海锦江饭店的两张合照。

不久后,吴启瑞收到了这两张照片。她把它们视若至宝,小心地收了起来。

不仅如此,等到同年年底时,毛主席又嘱咐自己的秘书,向吴启瑞一家寄去了1000元钱。主席还特意表明,这1000元是作为赠送,不需要他们以后去还。

文章图片9

毛主席

此时的中国正值困难时期,吴启瑞一家自然也不例外。作为最小的孩子,王心支因为营养不良已经生病。而毛主席送来的这1000元钱,真可谓雪中送炭,给吴启瑞一家带来了巨大帮助。

随后,吴启瑞又被增补为无锡市政协委员,并被调往市政协机关图书馆进行工作。而她所抚养的八个孩子里,最终有七个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