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搜:员工离职倾向监测?想跳槽,一定要学会反监测

 简历老撕 2022-02-16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公司在内部系统装上了监测员工离职倾向系统。

背后一查,是深信服公司的,公司市值超600亿,全网行为管理产品已经连续12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换句话说,很多人所在公司用的可能都是这家公司的产品,至于有没有购买离职倾向监测的系统,那就看有没有被拉去谈话了。


1


离职行为监测,是公司怕

公司进行离职行为监测,主要原因是害怕员工离职,或者说,想要提前做出准备。

毕竟一个员工离职,公司损失的费用至少是员工6个月的月薪。

算一算就知道,从HR开始看简历,到面试,入职,适应企业,上手出业绩。这经过了多少轮筛选和打磨,才能上手。

如果一下子离职,又没有人可以接手工作,造成工作断档,工作经验数据无法传递下去,损失就更大了。

所以公司购买这样的系统,本质上是需要提前做出规避,类似传统做法,关注员工的动态,是否出去接电话,工作态度,是否拒绝接手新工作等。

从而提前申请HC,挂出招聘需求,收集简历。


2


规避的方法有3种

如果说,公司要买离职倾向监测系统,我们拦不住,那么应该怎么做,或者如何规避呢?

重点有三个,一个是虚拟企业、求职信息,一个是规避公司内部系统,最后是屏蔽企业。

先说第一个,虚拟企业、求职信息。

在人才网上,或者任何的求职平台,都不要放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企业信息。

例如某互联网知名大厂,某互联网产品教育平台。

在具体项目或工作经历,可以保留真实的项目名称,或简单弱化,这部分并没有那么容易识别出来。

处于业务端的内容,除非是你公司业务部门的人看到,否则很难发现你是公司内部的人。

至于HR,我们不在业务当中,不大了解具体内容,这个也不大可能发现。

当然,如果你担心不写具体公司名称,HR可能不会推荐你的简历,或邀约。

这个大可不必担心,HR看的是工作经历,业绩,而不完全是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只是名企起到一定吸引作用罢了。

只要写出尽可能贴近,又模糊的企业名称,就能达到效果。

还有,在虚拟信息部分,尽可能更换手机卡,或者微信去和招聘方沟通,这个就很好理解了。

第二个是规避公司内部系统。

尽可能不要用公司的流量,或公司内部网络去登录求职网站,或招聘平台。

用个人的手机流量去更新简历或沟通。毕竟换个手机卡,或充个流量,家里也不是没有这个条件是吧?

第三个,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屏蔽企业。

这个虽然没什么用,但能勾选就勾选。终归好一些。

很多招聘网站售卖离职员工倾向信息,也是一笔不菲的商业化收入,为什么不要呢?

所以这里也是前面第一点提到的,用虚拟企业信息、虚拟手机号、新的微信的原因。

保持了新的信息,相对就无法追踪你的动态。


3


骑驴找马,还是要的

提到了这么多,如何去规避企业查找自己的离职倾向,避免自己处于被动环境。

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大家都可以骑驴找马,去选择更好的机会。

毕竟今年才开始2个月,每周都能听到大厂裁员的信息,知乎、滴滴、喜茶……

如果规避不了裁员,就时刻做好准备,为自己留一手,保存实力。

毕竟公司遇到瓶颈,资金问题,最快速的解决方式就是裁员,这个打工人也没办法,只要不违法,就没问题。

靠自己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End-

骑驴找马,离职跳槽,隐藏信息,都不是缺乏职业道德或不忠诚的体现。

企业和员工,都在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罢了!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