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去世前路过金山寺,写下一诗,短短24字,总结自己的一生

 古稀老人赵 2022-02-16


1101年,年过六十的苏轼路过金山寺,看到好友李公麟为自己画的一幅画像,不禁百感交集,思绪良多。看着眼前的画像,回想着自己的这一生,苏轼写下了这首《自题金山画像》,题在了画上,短短24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两个月后,一代文豪苏东坡与世长辞。

本诗首句,“心似已灰之木”,可能会被不少读者误解为苏轼“心如死灰”,绝望之至。实则不然。事实上,这句诗表达的是苏轼对于多舛人生的一种旷达、乐观的态度。苏轼的内心就像已灰之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经历了太多次的贬谪和流放,苏轼对于被贬这件事,已经变得麻木。不论接下来又会遭遇什么样的贬谪和打击,他都不会因此痛苦。他会以一种旷达和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在被贬之地,吃吃东坡肉,尝尝荔枝,享受生活的美好。

到了第二句,“身如不系之舟”,苏轼没有落入俗套,写自己的高矮胖瘦,而是又一次巧用比喻,说自己就像那飘摇颠簸的小舟。苏轼的这个比喻,用得十分准确、生动、形象。他的一生,也是漂泊不定,起起伏伏。

远离四川的家乡,千里来到京城,年仅二十二岁时,苏轼就考中了进士,那时的他是多么意气风发啊!然而,谁又能料到,接下来他的仕途居然那么坎坷。那一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一个堂堂太守,被当成鸡狗一样从任上拉走,不仅有了牢狱之灾,面临生死存亡,还尊严扫地,颜面无光。

万幸的是,最后苏轼没有被杀。但是,他还是被贬为了黄州团练使。这个黄州,也就是他在本诗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黄州。可见,苏轼在被贬去黄州之后,又被贬去了惠州和儋州。

黄州、惠州和儋州是苏轼被贬的地方,但是,在为自己的画像题诗时,苏轼却说这三个地方是自己建立功业之地。一方面,可以看出苏轼为人十分幽默,很会自嘲和自我调侃。另一方面,苏轼没有因为被贬就自暴自弃、满腹怨恨,而是在贬所任职之时,仍然勤勉操持,做了很多造福当地百姓的事,确实可以算得上是有所建树。

苏轼的这首诗,只有短短26字,却颇为有趣,读完耐人寻味。让人不禁同情苏轼的遭遇,却又佩服他旷达的心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