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问会宁杨集中学 || 作者 贠守勤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2-16

访问杨集中学

作者    ‖    贠守勤

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应陈可东校长的邀请,我访问了杨集中学。

县城到杨集中学要翻两座山,正常情况下约一个半小时车程。28日一直下雨,而且还是中雨,从27日晚开始一直下个不停。我专程从白银到会宁却偏偏遇雨,估计这次行程受阻。约早上8点,接我的司机打来电话,他早上刚从杨集来会宁,去杨集中学没有问题,我才算放下了心。9点多钟,我便邀请会宁四中王喜龙老师和西雁传媒陈利强记者一起冒雨出发。这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行程。

根据老百姓的说法,一般地,好日子往往下雨,看来,我一片用心访问杨集中学,杨集中学也需要发展,正苦苦寻求治校良策,对于共同拼力向前的我们,老天爷也在支持,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助,感谢上苍!

我已经退休,尽管非常热爱教育,不断地探讨、研究教育,完成了数百万言的专著,还正在撰写数百万言的专著,但是,毕竟已经离开一线、离开学校,要做好后续的研究工作肯定是需要事实来支撑的。所以,有机会到学校去,到教师、学生们中间去,就像重新回到我热爱和向往的故地一样,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更会使我后续的研究接地气、通情理、有意义。

当车行到杨集的山上时,可以看到雨雾中的杨集中学非常美丽,像仙境中的一颗明珠,若隐若现,镶嵌于千山万绿丛中,我急问可否下车拍照留影,同行不赞同,于是定于返回时再寻找机会。

来到杨集中学,陈可东校长和老师们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寒暄几句后,我即要求走走看看。

曾经在县教委工作时,我经常来杨集中学。2012年去各乡镇进行会宁人物调研时,我又去了杨集,算来相隔时间并不长,但是,当行走在杨集中学漂亮的校园时,我却感觉到人是物非、恍若隔世。学校变化之快、之大真是难以想象,原来的平房,似乎现在只为留作纪念而已。两栋教学大楼巍然屹立,各种标语、标牌点缀于教室、墙壁、楼道之间,多媒体教室彰显着时代的发展,教研组办公室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布置,各种文学社团活跃于校园的墙壁、专栏、校报之上,《溪流》校刊装帧和内容俱佳,学生的手抄报显露着稚嫩而又锋芒毕露,矩阵式班级授课方式反映着课堂改革的重大突破。虽然创始于三百多年前的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一息尚存,但是,随着学生数量、师资力量、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以及教育理念的巨大变化,我所经历的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正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我在2001年出版过《现代课堂教学论》,获得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奖励,档次不算低矣,但是,十年刚过,今天的教学令我不敢妄加指点。洋洋三十万字大作,现在我只能说继续坚持其中的“以学论教,教以适学”,至于再往下,就没有胆量说了。时代的发展将会使过去的专家成为外行,曾经的辉煌成为今天的疑问,还是虚心倾听、谨言慎行为好。

感受最深的当数和校长、老师们的交谈。我可以说当了一辈子的教师和领导,和教师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无论到了哪里,我最爱接触教师,最爱和他们谈天说地。虽然我也是教师,今天的爱并非源于自身的曾经,教师在我的心目中很早很早就不知底里地一直处于最崇高的地位。

这一次到杨集中学,我早就约好要和老师们好好谈谈,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触摸触摸大山深处教育教学的每一根神经,此行的目的终于顺利达成,十分欣慰。

言谈之中,杨集中学的教师依然是那样的忠诚与朴实,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奉献,令我崇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似乎在他们血液里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自私与妄想。在将近5个小时的谈话里,他们总是在谈自己的学生,谈他们新的尝试与成功,谈他们的感受和思考,谈他们许许多多的无奈和对取得的成就的自信与喜悦。我还看了今年九年级的毕业典礼录像。他们认为这是一次不经意间找到的德育的最好方式,和往年学生临走时拆桌凳、损坏公物、打架斗殴判若两重天。我一边听着他们的讲述,一边看录像,当看到同学们充满激情地争着上台讲话、泪雨纷飞,看到同学们离开学校时和老师拥抱的动人场面,感情脆弱的我也忍不住泪流了。回想起三年来师生之间不离左右、耳鬓厮磨的相处时光,回想起老师潜心辅导教诲、恨铁不成钢的分分秒秒,回想起老师对同学们极尽体贴入微、关心呵护,唯独忘记自己的日日夜夜,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热泪。同学们依依不舍地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回头地走出校门,校园之情、师生之情、化育之情,此时此刻毫无掩饰地全部显露出来了。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里,学生和老师似乎都成了世界上难得一见的真人,而平时的严肃、紧张、刻苦、批评、说服、督促、辅导等等,只不过是肤浅的装饰而已,到了最后竟然一扫而空!正如老师们说的,这或许是同学们一生的铭刻和记忆,也是老师们对教育的又一次重新体验和重新认识。

和老师们面对面,他们总想让我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指导,这或许里面有虚以恭维的成分,但是,从他们渴望的眼神里我仍然能够看出大山深处的那份真诚与无邪,其实,他们才是我学习的榜样。

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我祝愿杨集中学承山乡质朴之风,取教育实效之最,成就一方黉宇大业,顺我民心,适我民愿,振我家邦!

念奴娇(新韵)·访问杨集中学,词曰:

扈山底下,小溪边、一处胶庠高地。源起民国时正盛,蓬门私塾联缔。弟子读经,严师教诲,朗朗书声抵。绿云深处,教泽学苑共济。慨叹引路维艰,献身事业,精神感天地。自古清贫还自恃,成就此生仁义。举酒当前,对樽尔后,敬佩由衷系,倾心诚祝,一方培育功立。

作于2014年7月2日



作者前期作品链接:

《第二次拜访王怀绪》《王老先生德教碑序考释》《科学陪读 适时扶助》《家庭教育会宁调研侧记》《评曾庆余著述从兴国到会宁《民国时期会宁的教师节》《会宁县城区暨原县直学校第一任校长》《民国时期会宁乡镇小学校长》《会邑黎氏家谱序》《咏会邑名烛杨泉先生》《来自心灵的对话》《徜徉在会宁教育的大海里》《中国共产党会宁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2021年7月5日)《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祭——兼记甄家铺消失和青江驿起名一百周年》《由一本新书发行想到的》《陕西壶口、平凉崆峒山之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参加抗美援朝的会宁人》《盛夏:倾听两位诗人的吟对》《会宁抗“疫”好女儿王晓靖荣立三等功》《会宁教育:实现的何止梦想》《会宁社会教育简史》《会宁书院史《会宁私塾史会宁义学史》《会宁师范史《会宁普通小学简史《会宁普通中学史《会宁学前教育简史《会宁职业教育简史《会宁义务教育简史《会宁民族教育简史《文化下乡平川行》《回顾2020,筑梦2021》《感叹庚子年的四项荣誉》《有感于2021年3月13日湖北日报报道“武大樱花迎来最想见的人”》《七律·哭袁隆平》《七律·再悼袁隆平》《寄语高考学子——致恢复高考以来会宁第45届4583名高考考生(对联)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