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毛公鼎》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毛公所铸青铜器,鼎高 53.8厘米,口径 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饰纹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曾被陈介祺、端方、叶恭绰等大家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 毛公鼎古朴典雅的纹饰 ![]() 毛公鼎的兽蹄形足 内容解读《毛公鼎》铭文共计32行,498字,为现已发现的中国两周时代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者。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 ![]() ![]() ![]() 临习指南风格特点 《毛公鼎》结构多姿,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线条刚柔相济,张力十足。用笔沉雄绵亘、中含内敛,方圆兼得。章法迥曲蜿蜒,因形就势,自然生动。 临习要领 临习时应仔细观察用笔的沉雄而不粗野,转折时方与圆的恰当处理,点画的跳跃与跌宕。并对自然生动的章法特质进行把握。 参考: 1、临摹时可与同时期的金文作品,如《散氏盘》、《墙盘》作对比临摹,比较其风格差异,更有利于把握《毛公鼎》的结构特色。 2、可选取近现代比较有气势的书家作品进行临摹,比如吴昌硕临的金文作品。 高清字帖 ![]() ![]() ![]() ![]() ![]() ![]() ![]() ![]() ![]() ![]() ![]() ![]() ![]() ![]() 整理编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