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亮剑西域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2-02-17
   两千年前的汉人,是一个血缘的概念,与我们所说的汉族有根本的区别,经过2000多年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每个汉族人的DNA中至少有七个人种的基因。解放后,有了“民族划分”,汉民族成为一个以“汉”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主体民族。弘扬大汉雄风,就是宣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


(一)
    那些随张骞出使又陆续东归的军事参谋们用步伐和车轮丈量了西域这块广袤的土地,这些资料在回归后被整理。
汉字中有一个“疆”字,在汉代,这个字与“强”同意。
    用“弓”来丈量“土”地,畺,土地的界线。这个字与西域链接在一起时,似乎与这块土地的地形相似,三山夹两盆。方块字的绝妙之处。
    历史上,任何一块疆域都是用强弓硬驽测量、战刀马蹄耕犁的结果,所谓适者生存,也可理解为智者生存,强大的文化才会产生强大的战斗力。
    作为一位军事指挥官,赵破奴出征前的功课之一,了解西域的兵要地志。
    我们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下西域山川水系。
    在中原的西部,有一山脉,向西连着中亚大草原,南接兴都库什山。这里是分水岭,由于山上长有野葱,汉使将此称为“葱岭”,今日帕米尔高原。欧洲的地理书,称为伊摩斯,也就是说是伊摩人居于山的东西两侧,在西域三十六国中称为休循国,主体应该是塞人也就是乌孙人。
    沿葱岭向东,为喀喇昆仑山,印度河发源于山之西,河水西南流,叶尔羌河发源于山之北,古称为葱岭南河,河水向东流,喀什噶尔河发源于喀苏拉特山,东流入疏勒境,古称葱岭北河,两河汇流东行,再由北注入阿克苏河、由南汇入和田河,再东流由北又有库车河(古称龟兹水)汇入,再向东,汉代时注入罗布泊(古称盐泽、蒲昌海),现注入台特马湖。这就是今日之塔里木河的主流,这条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古时有一部分支流汇入焉耆河,流入博斯腾湖(古称泑泽),那一部分支流称为敦薨水。
    发源于天山的焉耆河流入博斯腾湖,从博斯腾湖又出一河,为孔雀河,南汇入塔里木河。
    越向东,昆仑山脉越高,无穿越的可能。
    此山脉中发源了喀喇喀什河、玉龙喀什河。


    西汉之初,认为于阗河为黄河源。河源之山被命名为昆仑。山脉至于阗,分为两支,南支主脉向东南接冈底斯山,东南走向,围绕柴达木盆地。东北走向,为巴颜喀喇山,东走向,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为昆仑山外坂,趋东,转向东北走向,为阿尔金山脉。车尔臣河发源于山北,东北流,注入罗布泊。
    与昆仑山平行,中隔盆地,沙漠之北,东西走向为天山山脉,古时也称为凌山。北至疏勒,西为喀苏拉特,是费尔干纳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水岭。喀什噶尔河发源于山之东,东流入塔里木河,山脉又北转东走向,绕伊塞克湖(依斯色库尔)东,有冰川,名汗腾格里山,是天山山脉的主峰。阿克苏河发源于其西,焉耆河、伊犁河发源于其北,库车河发源于其南。沿河谷可以穿越天山南北。
    自汗腾格里山向东,有平行山脉多条,东行为博格达山,东北走向没入今哈密(古称伊吾卢)之戈壁中。天山为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界山,南北气候、物产相差大。山北气候湿润,多雨雪,水草丰美。山南气候干燥,沙漠占大半。终年少雨水。山北自古为游牧民族所居,常越过天山侵入山南城郭诸国。
    天山北麓多水,昌吉河、呼图壁河、玛纳斯河北流,灌地而没。奎屯河、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入艾比湖(古称博尔塔拉淖尔)。
    伊犁河有三源,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哈什河汇流,终流入巴尔喀什湖。
    克孜尔山与天山平行,起吐鲁番(车师)之西。其南有库鲁克塔格岭,如弓型,蜿蜒于吐鲁番与罗布泊(盐泽)之间,北与天山对峙,形成盆地。南与阿尔金山对峙,成罗布泊洼地。向东绵延于疏勒河床之北,与阿尔金山蜿蜒于疏勒河之南,东西骈行,形成走廊,为汉通西域要道,即为阳关大道。
    阿尔泰山向西、东、南三面蔓延。山势西南走向,包围准噶尔盆地的东北两面。山势东南走向,经科布多向南没于贺兰山北。其东部支脉,为唐努乌拉山。鄂尔浑河、色楞格河、土拉河发源于其岭。古游牧民族王庭所在,以鄂尔浑河畔为都会。
    发源于阿尔泰山的另一条河叫额尔齐斯河,也是由多河相汇,流入斋桑泊。

    在天山之北,北路之东,众山环绕之中,有平川,其间有湖,称为巴里坤湖,汉时称为蒲类海,当时为匈奴呼衍王所控。
    在三山之中夹有两盆地,塔里木河流域被称为塔里木盆地,多为沙漠与戈壁。准噶尔部游牧地被称为准噶尔盆地。
    从地形上说,西域三十六国多数在现今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而乌孙在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的准噶尔盆地。
    从河西进入西域,有一块地历史上称为白龙堆,沙地,无水草居民。经罗布泊北岸有两个方向是卡脖子的口,一是楼兰,二是姑师。
    汉武帝要保汉土之安全,打通西域,必须按计划走三步:一是隔绝南羌与匈奴的交通,使两股势力不能联盟,河西走廊就是隔离带。二是通西域断匈奴右臂,与乌孙联盟,让匈奴向西、向南不能相顾。三是有效地控制楼兰与姑师的通道,这是进入西域的必经之地。
    楼兰与姑师南北当道,如果在匈奴的干预下,合二为一,以阻汉道,那么汉与西域的交通会立即中断。蒲类海周围的游牧地是匈奴呼衍王的领地,距姑师与楼兰都近,所以楼兰和姑师最容易成为骑墙派,出兵西域的目标就是先控制此二地。
 


(二)
    为了扫清障碍在公元前111年,刘彻命浮沮将军公孙贺带兵一万五、匈河将军赵破奴带兵一万,分别从五原(内蒙包头)、令居(甘肃永登)向西搜索两千里,寻找匈奴的小股骚扰部队,但是都没遇到,这说明,河西和漠南没有匈奴人,也就是说从河西进入西域是安全的。鉴于此,刘彻下令把各地的地痞流氓、土豪劣绅抓起来,举家迁往河西四郡,充实边塞。
    汉军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今天,我们从这四郡霸气的名称可感知,汉字的魅力,武威,武功扬威,张掖,张国之掖,酒泉,美酒如泉,敦煌,盛大辉煌。
    这时候,从西域只身逃回来一个叫王恢的使节,告诉刘彻,西域各国都有城邦,人口不多,兵力不强,绝不是汉朝的对手,以楼兰王和姑师王最坏,联合匈奴劫杀汉使团。
    王恢,史书上出现的次数不多,从记载的内容上分析,此人极可能是个武士,估计以前也没什么正名,为了出使,起了马邑之谋时,已故将军“王恢”的大名,充当汉使,虚张声势。出使东归时楼兰王和姑师王不待见,还受到匈奴人的攻击,所以,向刘彻建议出击西域这两个首站,以威慑西域各国。
    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已49岁的汉武帝,派鹰击将军赵破奴率兵出征楼兰、姑师。王恢因为对西域情况熟悉,作为赵破奴的副手,随同出击。
    为什么刘彻选了赵破奴出征西域,也许就是因为赵破奴秉承了霍去病的作战思路,单刀直入,速战速决。
    赵破奴沿着河西进入西域,此战,赵破奴成为汉军第一个率兵进入西域征伐的将军。他曾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军中司马,相当于现代军队的参谋长,山西太原人,在匈奴地界讨过生活,也许会匈奴语言,后来投军。
    就赵破奴这个名字来说,一定不是他的本名,汉代的普通百姓并没有正规名号,也就是张三、李四之类。赵破奴的名字极有可能是曾在霍去病麾下作战勇猛,霍去病给起的官名,因为霍去病有句名言,叫“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所以给麾下能打的悍将,赵大或者赵三起一个响当当的官名,很有必要。霍去病仗义,所以他的手下多人因他的战功得以封侯。
    卫青、霍去病时代,汉武帝手下有十二员大将,赵破奴排名十二。前面的几员大将,在赵破奴西征西域时,或者死了,或者老了,赵破奴曾在河西的战斗中被封为从骠侯。跟从骠骑将军的侯爵。
    原本率军两万,但王恢报仇心切,也知道楼兰的防御水平,于是大军随后,赵破奴与王恢只带700骑先行出发了。


    过瀚海,击楼兰。
    楼兰国在现在的若羌县境内,西距若羌县有22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距阳关800公里。当时,共1570户,人口15400余人,兵士2900余人。是一个小国,也就相当于汉朝的一个乡。
    楼兰国在考古中发现有一圈城墙,边长330米左右的正方形,城墙用红柳和粘土筑成,也许就是一圈围墙。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主要产业是畜牧,有驴马和骆驼。
    楼兰国周围尽是胡杨、芦苇、红柳、芨芨草,典型的沙漠边缘的居民区。主要财政收入是收关税,南来的北往的要过楼兰的一座桥,桥头就是税卡,过楼兰离最近的城邦也得200公里以上,所以这里还是一个重要的补给站。因为于阗、婼羌的玉可以通过这里进入中原,所以进入中原的第一关在此次征战后建成就叫玉门关。
    事实上,很多贸易团队就在楼兰和姑师与中原人交易,按理说,楼兰不应该得罪汉朝,但是楼兰当时还是匈奴的实际控制区,小国寡民,不得已!
    王恢很熟悉楼兰的城防,所以根本不用进攻,700骑兵直接冲入楼兰王的宅子,把楼兰王抓了,再把译长找来,告诉楼兰人,放下武器,若敢抵抗,大汉两万大军随后赶到,屠城!    
    楼兰的士兵,哪里见过大汉骑兵,这是一群把匈奴人赶的到处躲的久经沙场的勇士,根本没有把楼兰那些士兵当回事。
    把楼兰王抓了,怎么办,押回长安审判太远,楼兰王愿意投降归汉,并献出一个儿子当人质随汉军去长安。
    其他人继续向北,抓姑师王。这条线路是沿罗布泊边沿走,当时的罗布泊浩瀚如海,风光旖旎。出楼兰至土垠(补给站),沿孔雀河折向北,过辛格尔、破城子、走银山道(库米什至干沟)至山国(现托克逊),然后再向东进入姑师。 
    700骑兵,突然出现在交河城下,根本来不及通报,姑师王也被抓了。
    姑师国(现今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在一个两河相交的高台上,易守难攻,如果正常的进攻很难进入交河城,今天,我们已无法知道,赵破奴采用的什么战术,冲入高台上的交河城,姑师王吓坏了,也同意投降大汉,不再与匈奴来往,立下契约,送质子去长安,于是,改姑师国名为车师。
    车师国都人口更少,七百户,六千余口,兵一千八,就是占了一个险要的地势。但车师的位置很重要,是通向乌孙、楼兰、焉耆、阳关等重要的交通要道,多种文化的对撞点,也是西域重要的贸易地和屯田地。因为重要才会发生了汉与匈奴之后几十年的“五争车师”之战。
    历史的巧合与往复是一种规律,大约又过了500年,北凉政权的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兄弟两人,先后率兵攻交河城,耗时八年未果,最后引柔然大军合攻才拿下车师。由此可见,汉军当时进攻车师,勇猛只是一方面,智谋则是第一位的。


    降伏楼兰和姑师后,汉武帝很满意,意识到了汉使的素质问题,于是,再次出使,这些汉使打着博望侯张骞的名号,也不敢嚣张了。
    赵破奴则带着军队耀武扬威的给周边的国家敲边鼓,在西域诸城武装巡视一圈,班师回朝,西征回来的赵破奴被封为浞野侯,王恢为浩侯。碉堡亭障,开始从酒泉起直延伸到玉门关。
    汉代是一个独特的时代,按功封侯,无论出身,按过砍头,不避皇亲。
    强大的人物是因为强大的时代。
 很少有人知道,汉朝的军旗就是红色战旗,烈焰的色彩。
    从西域战场回来,这个王恢还参加了远征朝鲜的战争,率军围困平壤城。这一年,卫氏朝鲜王国被灭,变成了大汉四个郡。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