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青少年学易经 是非常高明的教育举措

 nangongcunfu 2022-02-17

​让青少年读学《易经》,是非常高明的教育举措

  ----教翁老李的“学易悟教”课题汇报

19年前的一天,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进入了奄奄一息状态。

学生询问是否还有什么要留下的。

他思索了片刻,一字一顿地说:“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经》。”说罢,溘然长逝。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老人家推荐的《易经》是一部什么书?

1000

大部分人会说是神奇的,怪怪的,令人晕头转向的算命书,骗人的鬼话。

这样回答有其合理成分,初始的易经就是一部算命书,也正因为这个称谓,才逃脱了秦火焚毁而得以流传。现在作为唯一答案,则实在无知而荒谬!

《易经》讲天道以喻人道,其博大精深,在于它包罗万象。它是一部“天书”,即哲学之书,用以揭示天道自然变化的大规律。

它是一部“人书”,即智慧之书,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成就事业的基本原则。

《易经》一书,集“占书”、“天书”、“人书”于一体,在长期流传中,全面而深刻而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的思维、信俗。

它的涉及范畴很广,上讲天文,下讲地理,中讲人事。从宇宙生成到生命起源;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政治军事到经济文化;从天象气候到人生命运;从国家兴亡到居家出行;从帝王将相治国安邦到平民百姓处世为人;从宗教信仰到气功修炼……,它无所不容。《周易》的核心,是提示宇宙间万物万象生成、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引喻社会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

《易经》是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华文明。

对于当今普通人来说,《易经》是一部改变命运,掌握趋利避害的大法则,涵养福报的人生密码。

   孔子五十而学易,韦编三绝终成圣贤。圣人的伟行启发了我这个从教四十多年的中学教师。我退休后几年后开始了“七十而学易”的艰难攀爬。慢慢地由茫然无知进入了对易学的痴迷,而今觉得脑海里有一丝闪亮,自然和我一生的职业相联系来思考,或许能算作有些开悟吧。360截图20220207035930872

我觉得,当前教育上存在的诸多棘手的问题,如果依照西方思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去修修补补敲敲打打,难以从根本上上解决问题。要提升教育效果和教育水平,发挥教育的强国效能。必须用上易经智慧,这个研究课题我称之为“学易悟教”。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端始,是万经哲理精神之源泉,所以学《易经》会帮你精准把握国学的脉络,深透理解国学思想和智慧,这和咱们国家弘扬中华文化的发展思路完全合拍。

易经内涵博大精深,浩瀚如海洋,几千年来人们只研学到九牛之一毛。人们的印象和关注的,往往是古人学用易经的负面效应。所以提倡学易经,相当一些人是抵触的。

我的“学易悟教”,不是让青少年们去修炼“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半仙”,更不是学易经来摆摊算命看相看阴阳宅的巫师术士,而是把易经思想智慧结合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配合心理辅导进行“修心广业”的价值观 和人格培育,提升他们“趋吉避祸”适应社会发展的处世能力和智慧,帮助他们成就理想的完美人生。认为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易经所提倡的“顺天依时”思想。

国家对易经进学校、进课堂已有安排,并且逐步实施着。

社会上以学《易经》为招牌的培训比比皆是,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识之士应有清醒认识和甄别能力来谨慎选择,防止前些年铺天盖地的“提分培训”悲剧重演。1878263613

我觉得可以从学《易经》的君子修炼义理进场:

“一阴一阳之谓道”思维,了解自身境况、性格、禀赋等的阴阳特点,向阴阳互济、阴阳平衡靠拢

  “六龙御天”“自强不息”之乾道精神,志向远大,建功立业,拓展人生格局。格局大、视野宽、人脉和社会地位也就随之改变了。

  “厚德载物”之坤道,让人心“海纳百川”而提升承载和包容性。柔性阴柔、让人能屈能伸,处事灵活;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思想,妥善把握处理事务的方式方法和尺度。

  “否极泰来”让人们在“山穷水尽”的困境中,仍有“柳暗花明”的前景,坚定信念,也就是说,任何情况都不绝望……。

   倘若如此,易经思想和智慧(哪怕是初级的、初步的)融入青少年的心田,他们还会通过联想、类比悟道更多、更广。一个个崭新的形象就会出现,许多令人头疼的难题,会消失在不知不觉中……。

f64c42ea3ea7475cbb926ab9492b441a

  这是在说梦话吗?不是的。现实中社会、父母、老师要求他们如何如何,他被动、他抵触。易经智慧起作用之后,他就变成我要如何如何,积极主动,无怨无悔。我理解这就是“无为”之举,达到甚至超过“无不为”的效能。

   这也就验证了:易经思维、易经智慧,比西方的确高明许多。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

教翁已值残秋,去日将近。应该“阴柔静养”,争取延年益寿了。

而他却“自强不息”,依然在“阳刚乾健地攀爬。一边“读易修心”,进德,一边“学易悟教”课题来广业,来报效国家的教育事业。

人在做、天在看。赤子之心付出了辛劳,哪怕还没看到成效,应该也是一种善行罢。

 作者   文苑杂役  完稿2022217日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