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寻泉落处,乘兴上扁舟,溥心畬绘《泛舟图》

 丘山三也君 2022-02-17

山中寻泉,为了看到泉水的源头,乘坐一叶扁舟,前往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

古诗词中,常出现以探幽为主题的作品。画家们受到诗词作品的影响,也会以此为题,表达优雅品味,强调浓厚的文人气息。

探幽一语双关,可以指寻访风景,也可以指寻找人生意义、生活道理。

在文人心中,探幽有孤芳自赏的含义,很容易引起感情的共鸣。

这幅《泛舟图》是近代名家溥心畬的作品,他描绘了一位隐居文人,探幽索胜,希望找到真理。

这么博大的一个主题,用山水画来体现,需要极高的技法,画出引人入胜的美感。

图片

溥心畬 泛舟图

溥心畬在打磨细节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细密的皴点,出锋的松针,古雅厚重的色彩,可谓创作十分认真。

让人相信画中山水具有真实感,从而使得故事线索逻辑自洽。让人相信,画中隐士真的会弃舟上岸。

《泛舟图》揭示的道理很简单,这么美的山水,任何人都会徜徉其中,感受无尽的美好。

溥心畬是京津画派名家,他的山水画重视笔法。很多人因其作品华丽唯美,而忽视了他在笔法方面的能力。

从画中题字可以看出来,溥心畬精心研究过米芾的字帖,米芾骨子里学王羲之,重视笔画的流畅,也重视运笔的力量感。

看似矛盾的两个要求,如果同时兼具,需要落笔沉稳,运笔徐缓。

这些笔法上的特征,让溥心畬用到了山水画的创作中,故此才能画出气势雄壮的山体。

图片

溥心畬 泛舟图 局部

《泛舟图》的中高山,具有北宋巨嶂式山水画的霸气。

构图上,学习边角式构图的优点。溥心畬的作品代表了近代京津画派中很多名家的审美情趣,让他在北方画坛名气很大。

有人把溥心畬这种注重装饰性的画风称为宫廷风格,未免过于狭隘。

首先,溥心畬的笔墨上更加传统,他的画作与清初四王比较也不逊色。

其次,他在学习传统的同时,还能保留文人审美情趣,追求自由表达。在这一点上,让他的作品有逸气贯穿画面。

第三,他追求不带人间烟火气的韵味,表达与世无争的追求。在溥心畬看来,这是他认可的人生道理。

图片

溥心畬 泛舟图 局部

溥心畬有个雅号叫“西山逸士”,可见他对“逸”字有特别的好感。在他看来,如果能够画出空灵之美,就能表现出他对“逸”字的理解。

熟读古诗,看透空灵的本质。于是,才有了活学活用宋人技法的《泛舟图》。

假如他用稀疏笔法,三段式构图画《泛舟图》一点也不稀奇。

他用相对饱满的构图,画出空灵味道,这才是本事。

打破人们固有认知,强调自由表达,自信、努力、别致、古雅,这就是溥心畬打造的山水世界。

图片

溥心畬 泛舟图 局部

山水画是抽象的,由于溥心畬具有扎实的创作能力,他画出了让人感到真实的山水。

作为一代名家,溥心畬代表了传统画家能够达到的艺术高度,化腐朽为神奇,变抽象为具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