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运的迁徙

 新用户5788k1YB 2022-02-17
最近一段时间,懒于动笔。恰好我儿子的历史课作业要求写一篇家族史。在我的参与下,我儿子完成了这篇3000余字的家族史。
人有时候要朝前走,有时候也要回头看。这也是一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人人希望获得荣耀,家族的荣耀可遇不可求。但是平凡的家族是绝大多数,平凡的人生也是绝大多数。
抑或动荡的年代,抑或年长的人,往往会对荣耀心生厌倦和恐惧,而只选择平凡。

只要平凡

 
一、起源与迁徙
1911年,曾祖父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桂家窝棚的一个满族家庭,是家里的老幺。桂家窝棚在大辽河畔,是祖辈们生活的地方。据高祖父说,虽然自己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贫苦的农民,但祖先也曾在王爷府中当差,地位是镶白旗。这来源于一句“三格牛录(1),王爷当差”的话。1914年,辽河发大水,高祖父于是率领一家十余口北上逃荒,去投奔在黑龙江的远亲。当时清王朝刚刚灭亡,正值兵荒马乱的时候。一家人一路乞讨,有时也以打零工为生。东北的冬天十分寒冷,缺衣少食的条件又加重了困难。冻伤,挨饿成了家常便饭。所幸,一家人坚强地熬过了艰难,抵达了希望的彼岸-现在的呼兰县二八镇碱草村。
就在曾祖父一家逃荒的这一年,曾祖母出生了。


二、婚姻与启蒙
在逃荒的路上,曾祖父一家曾遇见过一个戏班。他们游走各地,唱的主要是二人转。领班看出曾祖父颇具慧根,打算收他进戏班。但在高祖母的反对下还是作罢。虽然没有与戏班结缘,但在逃荒的路上耳濡目染,使得曾祖父从小对各种戏文、古文十分感兴趣。高祖父对儿子能读书十分高兴,这意味着孩子可能会有出息,于是又送他进了私塾。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祖父已经从三岁孩童变成了十八九岁的青年人。身上有农民的淳朴和温良,为人忠厚谦虚又能识文断字,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后生。
或许是这些品质打动了地主家庭出身的曾祖母,她最终选择嫁给了这个“穷小子”。起初,曾祖母的名字是“桂张氏”,后来曾祖父为她取了属于她自己的名字。他们就像那个艰难年代的很多人一样,过着简陋但温馨的生活。


三、战争与反抗
1931年的一个上午,曾祖父正在田里劳作。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巨大的响声,只见远方飞来了好几只“铁鸟”,鸟的腹部不断掉下几个黑影,随之而来的是飞起的土壤、火光和巨大的声响。后来,曾祖才知道那些鸟儿是日本人的飞机,黑影是日本人扔下的炸弹。碱草村虽然遭到了轰炸,但万幸的是没有人死于非命。而附近的几个村子听说都炸死了人,还有人从地上崩到屋顶上去了。曾祖父后来明白;轰炸是日本人做的,那日本人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久,日本人要求各村推举保长。曾祖父作为乡里公认的好人,很快被推了出来。为了满足侵略的目的,日本人要求各村按时交粮,不听话的就拿刺刀威胁。曾祖父看着这些侵略者对百姓的盘剥,不由得和来催粮的乡长争辩了几句。竟然被乡长打了一个耳光。曾祖父心中又气又恨,当场向狗腿子乡长辞职。发誓“宁可饿死,也不给日本人办事了。”在国家遭受侵略,民族危亡的日子里,曾祖父虽然不能上前线抗日,但却守住了自己的尊严和底线。
1939年,碱草村附近出现了一股“胡子”(土匪)。一时间人心惶惶,这样的匪患在过去兵荒马乱的几十年里从未消失。一天夜里,村庄里响起一声枪响,枪声伴随着恐惧在广阔的村中迅速扩散。低矮的围墙没能拦住胡子,在不知是谁乱放了几枪后大伙便乱作一团,各自避难。曾祖父有些倒霉地跑错了方向,在路上被胡子的流弹击中,胳膊上受了伤。
胡子占领了村子,开始在各家杀猪宰羊,强迫妇女给他们做饭。曾祖母一边流着泪做饭,一边看着在炕上轻声呻吟的曾祖父。院子里涌进二十来个胡子,其中一个个子矮小的首领走进来,冲着各家都摆的关公拜了拜。又看了曾祖父的伤,有些歉意地安慰道;“嫂子,这伤不要紧,养养就好了。你也别怪我们,鬼子剿得紧才来你们这的,要怪就怪日本人吧。”胡子临走时绑走了家里的一个孩子,大概是曾祖父的侄子,叫家里花钱赎人。二十多天后,这孩子竟奇迹般地回来了。原来他在跟胡子上山的路上,趁看守的胡子不注意逃了出来。
后来听说那个姓张的胡子头领也加入了抗联,正是赵尚志将军领导的抗联第三军(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继续与日本人斗争,被日本人一枪打掉了一个脚后跟,也算是条汉子,据说革命胜利后也进了北京。这些人虽然当年客观上对百姓造成了伤害,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也觉醒了血性,历史的多面性大概就是这样吧。


四、梦想与荣耀
1945年,老家第一批解放,开始土地改革,家中的成分被划为下中农(3)。家里分到了土地,日子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因为家里孩子都上学,劳动力少,日子比别人家还是差一点。从1945年到1957年这十多年间,各家各户也都有了余粮,有些人家又多置办了马车和牲畜,准备大干一场。贫富差距也有所露头。
1958年 “大跃进”(4)开始了,人民公社(5)成立了。自己家不做饭了,大家都去大食堂吃。头几天吃的很好,一顿好几个菜,荤素搭配。但很快就供不上了,就连喝粥都成了问题。接着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家家户户都开始挨饿,但由于东北土地较肥沃,还能有点收成,还勉强没有人饿死。
很快又有人从关内逃荒过来,粮食就是硬通货,家族的一个爷爷辈的人当年就用半袋土豆换来了一个关内的媳妇。
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伤。1963年,爷爷去绥化师范上学,粮食定量,一天也吃不饱。很多同学都从学校跑回家了。有一年秋天,他们去“助农”,晚上高粱米饭和黄豆汤都可以敞开吃。结果有学生因为吃得太多不消化半夜撑死了。
1967年,爷爷参加工作,在碱草村的邻村罗井村当老师。1968年爷爷和奶奶在罗井村结婚,并在罗井村学校教学。那时候正是文革(6)期间,教学成为次要,主要任务是每天领着学生背诵毛泽东语录,唱红歌,跳忠字舞,演活报剧。不但日子穷,思想上也很有压力。因为那时“左”的思想严重,动辄就有老师和学生给别人提意见,上纲上线,扣大帽子。爷爷的姥姥家是地主,奶奶的家庭成分是富农,所以言行更得谨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但改革的春风大约是在1983年才吹到了这片土地。生产队解散,土地承包给个人,农民的手中有了余粮和余钱。家族中很多务农的日子都过上了好日子,眼看着他们说话的嗓门大了,腰杆也硬了,去供销社买东西掏钱的动作特别潇洒。我的一个远方大伯过年高兴一口气吃了一百个饺子;另一个大伯,干了一天活后吃了二斤挂面。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这也预示着不愁吃穿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中国人的小康梦也开始启动。但大约从中国进入“世贸”以后,粮食价格开始不那么坚挺,很多年份都出现了“多收了三五斗”的情况,种地不那么挣钱了,有时候还赔点,我的一个远房伯父回忆,近20年来,2014年粮价高一回,然后就是2020年。但总体来说,现在农民的日子和过去那是天地之别了,谁家天天不是大米白面?
我们家的生活也在不断提高,爷爷奶奶的工资不断上涨,1990年开始,他们分别走到领导岗位,爷爷担任镇里的教委办副主任,奶奶担任镇中学副校长。他们培养了很多好学生,也改变了很多农村孩子的命运,为当地的教育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终于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到教育工作中,而不必担心阶级成分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从1988年开始,爷爷奶奶一直希望能够到城里工作,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1990年,家里终于从罗井村搬到了二八镇。理想和现实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他们的理想终于在儿女身上实现了,1992年大姑从哈师专毕业,留在了哈尔滨;2000年父亲从哈工大毕业,也留在了哈尔滨。2006年,爷爷奶奶都退休了,他们也在呼兰县买了房子定居。再看看身边的亲属基本也都搬到了城里,这就是城市化的脚步。
我的家族是十分普通的,和其他家族也差不多,总结起来就是:勤劳但是不够勇敢,忠厚但是略显保守。要说不同就是家族很重视教育。从曾祖父开始,家族中的孩子只要有愿意读书的,即使日子过得穷一些也要供。这使得家庭在接下来的数年中生活拮据,但这并非没有回报——大爷爷和爷爷分别考上了齐齐哈尔的会计学校和绥化师范学校。其他几个儿子也都上过学,其中二爷爷,三爷爷,六爷爷都有过从军的经历,曾祖父的六个儿子中有五个是中共党员。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爷爷的一辈有六个兄弟,他们每一家都至少出过一个大学生。这在当时的农村家族中并不常见。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而是一个中专,一个大专),在当地轰动一时。
家族的另一个特点是从事教育的人较多,爷爷奶奶是老师,三爷爷和五爷爷也当过老师,大姑是老师,和她同一辈的我的姑姑、叔叔也有四五个老师;我的母亲也是老师,初中四年母亲一直在我身边,监督我学习。


 
就是我的家族史,很平凡、很普通,没有出现过达官显贵,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通过梳理家族史,我进一步明确了家和国的关系,明确了个人命运、家族命运和国家命运、社会命运息息相关。国家繁荣富强,家族才会有好的发展;国家遇到挫折和磨难时也往往是家族经历艰辛苦难的时期。我决心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继承并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做一个对时代对社会有用的人,再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要经常用家族史以自勉,寻找精神力量。


 
注释:
(1)牛录制是满族的一种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满族人出兵或打猎,按屯寨行进,每人出一支箭,十人为一牛录。
(2)抗联,即东北抗日联军。最鼎盛时包含12个军,共三万余人。
(3)下中农,1950年6月30日开始,我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中农又分'上中农、中农和下中农'。下中农,指占有较少生产资料,需要出卖少量劳动力,生活水平较低下的中农。
(4)大跃进,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5)人民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组织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化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都“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引起的。这本来是出于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却演变成不顾客观实际条件,争相推进农村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的一场普遍的群众运动。
(6)文革,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长期内乱。

             点赞即可,打赏不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