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我的祖国》:成功驯服流浪汉刘昊然,不靠打骂,而是情感连接

 夏晴风 2022-02-17

《我和我的祖国》上映一周,票房突破21亿,很快排在了今年电影排行榜的前面。这部备受好评的爱国大片中,有一个让我心酸的孩子。

他是刘昊然饰演的流浪汉哥哥沃德乐,沃德乐和弟弟由于父母去世早,于是他们在外流浪。

后来回乡后,他的叔叔求村上退休扶贫办主任,希望他可以带带两个孩子,让他们从此有正常的生活。

主任在见到他们兄弟俩之后,并没有被他们破破烂烂的穿着吓住,而是问他们叫什么名字,然后告诉他们换身干净的衣服,把自己收拾收拾再来见他。

他们兄弟俩回到家以后,将衣服反穿,然后拿起大菜刀剪指甲,后来在看到主任后,主任好奇为什么他们将衣服反穿。

弟弟对主任说到:“我们只有这一身衣服,我们用菜刀切的指甲”。

主任心疼他们的不易,然后带他们来家中,做了羊肉和饺子给他们吃,然后找来自己孩子的衣服,让他们洗澡,并给了他们干净的衣服。

后来沃德乐看到了他们在柜子里放钱,趁没人注意将钱偷走了,准备带弟弟离开,可是弟弟不愿意离开,不一会警察来了,将他们抓了起来。

主任知道后并未对警察说他们偷了钱,而是说:“钱是我送给他们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让沃德乐俩兄弟喜欢上了主任,并开始服他,开始认真和他学习。


不仅佩服主任的教育方式,即使俩兄弟很邋遢;即使俩兄弟固执;即使他们偷钱,他依然没有对他们失望,没有放弃他们。
而是用情感连接的方式,让孩子们服自己,最终改变他们窘迫的生活状况。
那么今天晴风就来为大家分享什么是情感连接?用情感连接来教育孩子,有什么好处?我们如何做才能做到与孩子情感连接呢?
什么是情感连接?

所谓情感连接,是指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情感纽带式联系。
也就是说:两个人之间从陌生到亲密,需要用共情的方式互相理解,从而做到了情感连接。
正如名人鲁道夫.德瑞克斯所说:关爱,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关系。
《我和我的祖国》中主任对沃德乐他们兄弟俩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因为他们偷了钱而愤怒的骂他们,即使明白这个钱很重要,而是理解他们,体谅他们,从而帮助他们。
于是他很自然淡定的对警察说:“钱是我送给他们的。”因为若是他不这样做,他们中有一人将会面临坐牢。


可是他理解他们,也相信他们,所以他用情感连接的方式原谅了他们,并帮助了他们。
这就是情感连接,情感连接在告诉我们,带着“情绪”的教育很不可取,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这样孩子信任和服我们,我们就能更好的去教育孩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说: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和孩子产生情感连接,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进行控制,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情感连接式教育,有哪些好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情感连接式教育呢?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 情感连接可以帮助孩子整合大脑
回想一下,有没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却听不进去,无论我们好说歹说,孩子像是封闭了一样,怎么都听不进去。

比如当孩子在玩玩具,突然间玩具推到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责备孩子,太情绪化。
但其实,这是控制孩子情绪化的“爬虫式下脑”正在活跃期,因此出现了情绪后的反应。

此时情感连接就是帮助孩子整合孩子的大脑,理解孩子的所有情绪,是叛逆,是沮丧,是懊恼,是愤怒,我们都要先做情感连接。

先感受他们的情绪,然后表达出我们的共情,只有这样孩子下脑中情绪化的部分就会安静下来,而负责自控的上脑就会活跃起来。


  • 情感连接可以构建孩子的大脑
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说:人们在对自己所遭遇的体验做出反馈时,神经元也会被激活。
他们会相互连接起来,组成一张网络。当某种体验一遍遍重复时,神经元间的连接就会被加强加固,所以说他们是一起被激活,连接成网络。
若是我们对孩子用情感连接,孩子就能因为我们的情感连接而受影响,也许感受到的是理解,也许是爱。

而这样一次一次的情感连接,就会让孩子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次一次的被激活,他们就会连接起来,从而构建孩子的大脑。



  • 情感连接可以促进亲子关系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通常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若是孩子做错了事,孩子磨蹭了,经常有父母在旁边不是催促就是责备。

但其实这样的方式不仅没用,更会破坏亲子关系,只有情感连接可以促进亲子关系。
举个例子:5岁的红红和妈妈一起回家,可是红红一路上不是在这里看看,就是在哪里玩玩,妈妈在路上边走边等,等的不耐烦了就会责骂红红。


可是若是在此时我们先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和好玩的心理,然后对孩子表达出共情。

也就是说孩子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若是我,我也很好奇,但是这会妈妈很忙,需要赶快回家做饭。
不然等会爸爸回来很饿了还吃不上饭,妈妈答应你,吃完饭后带你来好吗?
这样的方式就是对孩子做情感连接,因为此时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情感连接是理解,是爱,是信任。

从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对自己的爱,最终能够促进亲子关系。

聪明的父母这样,对孩子进行情感连接
教育孩子,若是父母不懂得用情感连接,那么孩子必然会是我们口中那个不听话,不好管教的孩子。

所以,要想能教育好孩子就要让孩子听我们的话,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教育好孩子呢?
就是父母要用“反馈式沟通”和孩子进行情感连接,可能我们会认为只要想教就能教好孩子,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想教,孩子却不配合。
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我们想要让孩子学习好,从而没日没夜的守在旁边,可是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我们为了让孩子变得讲卫生,对孩子讲道理,示范,以身作则。
可是孩子却很难改变,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孩子的心,所以就算我们花再多的精力,孩子的改变并不大。

只有我们学会用“反馈式沟通”和孩子进行情感连接,从而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才会对我们的教育有所动,才会有所改观,那么如何用情感连接走进孩子的内心呢?
  • 首先,父母要做到认真倾听
回想一下,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都是怎么做的?

是不是先会哄一下孩子,然而孩子依然不为所动,我们会不会就压制不住怒火,对孩子开始打骂训斥。

其实这样的方式也许会制止孩子哭闹的行为,但是孩子内心的疑虑或者不满有改观吗?没有,孩子只会害怕父母的权威,而不会真心的认同父母。
想要和孩子做到情感连接,就要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让孩子感觉父母是爱自己的,从而愿意听父母的话,而不是害怕父母,只好就范。

我们可以这样做:当孩子哭闹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蹲下来,和孩子的眼睛保持平视,然后对孩子说:

“你是不是心情很不好”
“你是不是想要这个玩具”
“你是不是想继续玩会”等.....
此时也许孩子不说话,那么我们可以继续对孩子说:“没关系,想哭就哭,妈妈陪你”“心情不好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很愿意倾听”.

然后安静的等待孩子向我们诉说他的不愉快,此时需要切记的是,孩子在倾诉的时候我们不能插话和打断孩子,让孩子倾诉完。
  • 其次,父母要做到认同孩子
当孩子向我们倾诉后,无论孩子说的是什么,我们都不能责骂孩子,其实很多父母在孩子倾诉的时候,就会打断孩子,并对孩子说:

“哭什么哭,你不能乖一点吗?
“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多大点事”
“这点事还难受,你也太脆弱了吧!”等一些方式。
若是这样说,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笑话自己。
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从此再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心声,一旦孩子不再吐露心声,那么就证明我们无论怎么教育,见效都不大。


我们可以这样做:当孩子开始向我们倾诉的时候,我们要先安静倾听,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然后对孩子的感受表示认同。

比如孩子说自己很难受,孩子说自己很委屈,孩子说自己很生气,此时我们倾听完之后,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理解你的委屈”“妈妈理解你为什么生气”“妈妈理解你很难受”。

这样的方式就是在平缓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心中找到安慰,孩子会觉得父母是理解我的。
一旦孩子觉得父母是理解自己的,孩子就容易和父母建立起情感连接。

从而能够帮助孩子更快的接受和理智看待导火索的这件事。
  • 最后,父母要用共情的方式反馈出孩子的感受
当我们认同孩子的感受后,我们就要用共情的方式反馈出孩子的感受。

其实很多孩子,在父母认同自己的感受后会变得更厉害,那是因为孩子找到了理解自己的人,而这个人又是父母。

所以孩子心中很愉快,会将压抑很久的情绪一次性全部发泄出来。

可是很多父母却不理解,觉得孩子越哄越难哄,从而失去了耐心,开始训斥孩子。
其实并不是,当孩子再次出现这样的情绪后,我们可以在从倾听到认同来一次。

等到孩子真的平复了一些之后,我们就要用共情的方式反馈出孩子的感受,从而和孩子进行更深一步的情感连接。

我们可以在这样做:当我们认同孩子的感受后,孩子的内心会从暴躁,慢慢缓和,此时我们可以拥抱着孩子,然后抚摸着孩子的背。

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理解你的感受,若是妈妈,妈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绪,所以没关系,有了情绪发泄出来就好了”。
当我们做完了共情式反馈后,就要引导孩子如何去做,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那我们现在来一起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件事好吗?

若是孩子的年龄超过了12岁,我们可以不说引导的话,直接带孩子去做,因为他们很好面子,我们不用说太多,他们心中是明白的。
正如《我和我的祖国》中,主任在帮完沃德乐之后,什么都没说,然后让他们休息了一夜,之后直接带他们去做事。
作为父母我都希望孩子是真心愿意听我们的,可是很多时候由于我们不当的方式让孩子被迫听我们的,而内心是不服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情感连接,让孩子真心愿意听我们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