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摆蒲

 王志安的原创馆 2022-02-17

不 摆 蒲

文\王志安

“若菖蒲九节,神仙所珍,

见石则细,见土则粗,

极难培养。

吴人洗根浇水,竹剪修净,

谓朝取叶间垂露,

可以润眼,意极珍之。

余谓此宜以石子铺一小庭,

遍种其上,雨过青翠,自然生香。”

——明▪文震亨《长物志》

        认识菖蒲最初是在一些古代画册清供题材的作品中见到的,画面上往往是古旧的陶盆或挖空的汉砖上面有着一些短促而细密的叶片,偶有粗壮有节的短根附于石上,石块不大但都颇有形态,乡间普通异石或名贵如太湖石、灵璧石等。置于桌案之上,其旁多有香炉、笔山相辅,若篆烟起,隐约间文风古韵充盈在心。但那时并不知道此为何物,心中还颇有些疑惑,怎么古人把乡间野草弄到书房里来了;又颇有些赞赏,普通俗物换个摆放地方即成文人雅玩,格调截然不同。

        后来在朋友圈看见不少朋友在摆弄这些小盆栽,一问才知道此物名为菖蒲且大有来头。一时猎奇心理大盛,便各方搜集资料来看。原来菖蒲在山林间溪流边,汲取天地间的灵气,别有山野之气,“忍寒苦,安淡泊,侣白石,伍清泉”,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其中蕴藉着的精神气格颇受文人青睐,他们的案头,经常置放一盆菖蒲,配以赏石和文房雅玩,所以菖蒲又称“文人草”,明清时期以菖蒲为题作画的不在少数,实乃装逼之利器也。

“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

有洁净形,无肮脏形,

清气出风尘以外,

灵机在水石之间,

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

——张听蕉《论菖蒲十则》

        我这人有个毛病,但凡引发起兴趣的事情必定会去了解一番,而且每个阶段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点人来疯。除了以前文章里提起过的高科技物件之外,对于各种玉石、名木挂件及手串也是痴迷了好一段时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形象不佳的粗人更需要细致、绚丽、品位的东西去衬托一下气质。记得最早是去淘宝上淘了一串据称是拆房老料小叶紫檀珠子,天天美滋滋地缠在手腕上,没事就拿着盘,幻想着包浆之后的神采。常言道“文玩无贵贱,人心有高低”,随后一个懂行的朋友指出这玩意不过是普通的红酸枝,心境一落千丈,便弃之如敝履。后来接触了解了更多的各种材质和田、绿松、玛瑙、沉香、老山檀等等,并买了如何穿线、打结的书籍和工具自己学着编串,但消费不再三分钟热度了。

自己编着玩的沉香手串,很有成就感

        都说菖蒲有奇香,我即使凑到很近的距离也仅仅是闻到了很淡很淡的气息。古人认为一般有修行的、道德高尚的人,身体里会散发香气,叫做性香即本性之香。比如婴儿,身体里会散发出乳香,因为他非常纯洁善良,没有任何污物,所以才有香气。古人很早就有随身佩戴香囊的习惯,宋代秦少游《满庭芳》中有“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的词句,少男少女们相互爱慕大多以随身香囊互赠定情勿忘,随身之物都带有体香,拿起来嗅一嗅闻物思人,意淫着相抱相拥的情形,这世间的美好与万般风情尽在囊中。记得小学时候,空军大院家属楼对门是一家湖南籍的,他们的女儿刚好和我是同班。阿姨在药房上班,每到临近端午节就会用较硬的纸折出六棱形的香囊,里面装入藿香、薄荷、紫苏、白芷、艾叶、石菖蒲等药物,外面用各色彩线一点一点地缠绕着,最后加一个穗子,甚是好看。屈原认为配戴香囊的目的是让自己向大德接近,可惜小孩子哪里懂得那些高尚的情怀,一两次之后就没了兴致。

        但菖蒲其实并不好养,前些年我们一群人相约着到山间的小溪边玩耍,溪边乱石间长满了石菖蒲,我也顺手挖了几株回来,还特意买了个小水盂供养着,然而终究没活多久就黄了。后来又去网络上淘了不少也都是没过多久就挂了。中国人讲究五行相生相克,或许菖蒲水性,而我或许是火性,二者相克吧,亦或者我还不够文人雅气吧,干脆也就断了养蒲的念头。

        这些年我渐渐养成了清晨喝茶的习惯,城市的喧嚣与烦杂都可以在一缕淡淡茶香中溶解,岁月静好清透而悠远,案几上虽然没有了菖蒲的点缀,但文人只要不颐指气使也能努力让自己活成古意坦淡的模样,不摆蒲就不摆蒲吧。


        图中所示都是曾经养过的菖蒲,现在都成旧照片了,只好写一首菖蒲诗怀念一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